心理缺陷的治疗方法
1988、7
心理缺陷者指具有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但是未达到心理疾病的程度的人。心理健康已具有和躯体健康同等的地位,衡量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十项标准:
⒈比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⒉性格健全,没有缺陷。
⒊情感和情绪稳定协调。
⒋智力正常。
⒌健全的意志和协调的行动。
⒍适度的反应能力。
⒎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⒏意识清晰。
⒐注意力集中。
10.完好的感知力。
前二者最重要,常用指标。
⒈比较好的社会适应性有
A对各种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一个健康的人在不同气候、温度、地理环境都适应。
B人际关系适应能力,社会性的人。
⒉性格健全,没有缺陷,态度行为合乎社会规范,稳定、适应。脆弱、不稳定、极端,格格不入都是不正常。
⒊情感和缺陷稳定协调,有目的有对象地表露。
日本“心身医学之父”曾经担任世界心身医学会长的
池见教授,心理缺陷类型:
⒈无力性格。精力体力不足,对客观事物缺乏热情,容易对精神刺激和心身矛盾产生“心理过敏反应”,诱发心理疾病。
⒉不适应性格。情绪不稳定,判断力差,对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不适应,对精神压力抵抗力差。
⒊分裂性格。性格孤独,内向,不合群,害羞,回避和别人交往接触,情感冷漠或者淡漠。
⒋强迫性格。追求自我安慰,容易拘泥于小事情而不放松,遇到事情犹豫不决,要求十全十美。
⒌癔病性格。性格不成熟,自我中心,热情有余,稳定不足,情感带有自我表现色彩,暗示性比较高。
⒍偏执性格。敏感多疑,容易嫉妒,容易闹矛盾,常常责备别人。
⒎爆发性格。容易愤怒,容易激动,细小的刺激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
性格三特点,独特性,相对稳定性,可塑性。纠正方法:
⒈加强心理防护能力,培养自我调节能力。
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奠定塑造健全性格的基础。
⒊正确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是培养健全性格的重要条件。
⒋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锻炼意志和品质。
⒌必要时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训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