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咨询你离我们有多远--黄旭辉

(2006-06-02 20:56:55)

    面对时代的变迁,注重生活质量的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心理咨询业在我市也初露端倪。从严格意义上看,我市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员不超过20人,而目前取得职业资格认定的仅有1人,其中在学校专兼职从事学生心理咨询的不到10人,其余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员散落在各三级以上的综合医院,并且目前未有人取得卫生部认定的心理治疗师资格。因此,称南平市出现了心理咨询业似乎还为时尚早,尽管行业队伍未完全形成,但社会上的需求已逐渐形成推力。

  让我们一起走近正在发端的南平市心理咨询领域,解读社会上正形成的心理咨询需求,透视正在加入这个工作领域的“先行者”。

 

  心理咨询(员)师:

 

  开考两载门庭冷落

 

  记者从市劳动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获悉,心理咨询师这一刚由国家认定一年多的新职业,目前全市只有一人报名参加职业资格考试。

 

  从心理咨询员报考的条件看,报考人员门槛并不太高。其一,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中专以上毕业证书,经过心理咨询员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毕业证书者;或者其二,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五年并出具可靠证明者。

 

  虽然门槛不高,可是报考者寥寥,究其原因,目前我市有报考要求相应证书的人员一部分集中在医疗机构,一部分集中在学校。医疗机构中的从业者,大多数瞄准的是卫生部开考的心理治疗师,这是一项相当严格高门槛的考试,目前全国仅有70余人取得资格;学校中的从业者,大多数取得的是教育部门颁发的针对学生的心理咨询证书。综合上述两方面原因,造成了我市心理咨询师报考局面冷清。从长远来看,没有一批取得资格证书的社会从业者,就不利于行业发展,因此,目前我市未有一家面向社会公众营业的心理咨询机构。

 

  据我市唯一的一位报名者 张小姐介绍,我省对心理咨询员每小时咨询定价为40元,而更高等级的咨询师收费还更高。在北京、上海一些大城市咨询费则高达每小时300元,甚至上千元,看来心理咨询业在未来会是一个收入不菲的新职业,我们期待南平市第一家面向社会公众营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诞生。

 

  医院心理咨询:

 

  获资格认定者寥寥

 

  国家法规规定,三级以上的医院要通过评审必须设有心理咨询科室,目前我市所有三级以上的医院均没有此类科室,但尚未有人取得心理治疗师资格,心理治疗师是卫生部针对拥有医学背景人士开考的一种资格考试,它不仅要求精通医学,还要求精通心理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精深领域,由于其开考对象窄,资格要求严,目前我市尚未有医生通过考试。

 

  在南平市人民医院,记者遇到我市作为人才从北京引进的吴剑,他不仅拥有高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同时还是劳动部认可的全国100名心理咨询培训师中的一员。1992年,他曾在北京创办了我国较早的一家心理专科医院,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

 

  吴剑总结了他所遇到的心理咨询人群的症状主要有这样四类:人际关系紧张、行为障碍、中小学生学习障碍、婚姻问题等。他举了两个事例颇有代表性,其一,有一商界成功人士在经营中相当成功,可是工作之余却常常觉得生活空虚,似乎穷得只剩钱了。经过多次咨询,吴剑找到了其内心症结,让这位成功人士重新找到了人生定位。这位成功人士感叹说,原来以为进心理诊所都是精神病患者,其实常人更需要心灵的释放和情绪化解;其二,有一名中年妇女10多年来一直怀疑自己全身毛病多多,可是经各种先进诊断仪器的检测,就是没发现什么疾病,这位焦虑不安的中年妇女走进了心理诊室。通过多次咨询,吴剑为她找到了症结的根本——家庭婚姻不和谐带来的心理障碍。目前,她已摆脱了心理障碍,积极乐观面对人生,身上的病症也在逐渐消失。吴剑颇有感触地说,在没有心理咨询前,医生把许多心理障碍带来的问题都往身体疾病方面治疗,结果既浪费了病人钱财,也延误了时间,心病的确需要心药医。

 

  学校心理咨询:

 

  专职心理教师走俏

 

  在青春涌动的校园,越来越多的青春期心理问题成为校方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市有5所中学配置了专职心理教师,不少学校都在积极招聘相关人才。据悉,我省目前仅有福建师大针对学校开办了心理学专业,首届毕业生于2004年毕业,便供不应求,其中四人在我市中学从事专职心理咨询工作。

 

  南平剑津中学去年引进师大心理学专业教师伊岚,全校有100多名学生主动通过信件、面谈、上网等方式与她进行交流。在剑津中学,许多初中生都形成了一种习惯,遇到成长的烦恼都主动找老师咨询。孩子们对心理咨询的认可,也带动了家长对青春期孩子心理变化的关注。有一个家长还主动找到伊岚老师,请她为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寻找症结,在伊岚老师三个月的连续跟踪心理辅导下,孩子找到了学习成绩滞后的非智力因素,学习有了起色。学校心理咨询教师的设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的教育工作正朝着人性化的教育方式转变。

 

发表在:《闽北日报》2005-9-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