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迪士尼乐园,是美国文化入侵吗?

(2009-11-09 10:00:29)
标签:

记录

交流

情感

休闲

育儿

原创

杂谈

旅游

迪士尼

其他

分类: 神马

           此篇博文已被辽宁旅游博客圈推荐上至新浪草根名博首页

                                        *

 

    迪士尼乐园终于落户上海,它是世界第六个中国第二个,严格讲是大陆第一个。   从此,中国人不必拿护照等签证持通行证,可以随时去逛这个世界第一大公园了。好事啊。

    可是现在就有那么一些人心里不舒服,“一痛上海人咋不会做生意啦?二痛不平等条约咋又回来啦?三痛中国人的文化自信那里去啦?”(司马南语)还有的人疾呼:别让中国孩子美国化。

     我不想扯上做生意或不平等条约,只想说说迪士尼乐园是美国文化的入侵吗?

     如果说是,还真抬举了美国文化。

     美国是世界上非常年轻的国家。1776年7月4日建国至今不过200多年的时光,它有什么历史?它有什么文化?可以说美国是历史的矮子文化的穷人。但是年轻的美国又是创新的巨人。既然无法延伸历史的长度,那就在宽度和广度上做文章吧。这一点,创新的美国人不会交白卷 。 

     于是,美国的文化就这样诞生了:早期的移民们来到新大陆,虽然他们都是新教徒,他们反对君主制,可是,经历了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文化已经渗入到他们祖祖辈辈的血液中,他们把欧洲君主国的文化直接带到新大陆,在骨子里,他们超级迷恋这些元素:中世纪的欧洲古堡;优雅的王室生活;华美的贵族服饰;浪漫的爱情故事。后来,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又带来他们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各种文化互相交融互相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移民文化。所谓的移民文化其实就是“拿来主义”。这里既有欧洲文化的回响,也有非洲文化的声音,还有印第安文化,拉美文化,亚洲文化的身影。在200多年的时间里,这种多元的移民文化逐渐演化成现在的美国主流文化,那就是追求民主自由,崇尚开拓竞争,讲究理性和实用,尤其强调的是个人的价值。

      我们可以理解为美国文化就是一个酱缸,里面装着各种东西,而这个缸是用民主自由做成的。

      迪士尼公园正是这样一个缸。以东京迪斯尼乐园为例,一入园就是欧洲维多利亚王朝时代式街景、然后就是欧洲的豪华古城堡,还有欧洲著名童话家们笔下的童话梦幻乐园,如果没有展现美国西部开发时期的西部乐园的话,简直就如同进入了一个欧洲公园。而迪士尼乐园里未来、科学和宇宙的主题乐园更不可以打上美国文化的标签,它们是整个人类文化共同面临共同关注的问题。

       这也是法国的迪士尼乐园在欧洲不赚钱的原因。在自认为是文化巨人的欧洲人眼里,美国是没有文化的国家,迪士尼乐园里众多的欧洲元素让欧洲人觉得美国人是窃贼,他们怎么能够容忍没文化的美国人在自己门前拿白雪公主,灰姑娘们赚钱?可是,欧洲人的拼命抵制并没有阻挡其他地区的人们的喜爱。其他4个迪士尼乐园都在赢利,尤其是东京的。

      美国人用一个酱缸做出了一个迪士尼乐园,现在,我们为什么不能用一个更大的缸接住这个家伙。

      文化本身是人类的财富,文化是无国界的,是需要流通和发展的,人为的抵制只能一时为之。像迪士尼乐园这种文化整合正验证了鲁迅先生的文化上的拿来主义。迪士尼乐园里那率真,自由的空气,美妙浪漫的童话世界,大胆创新的游乐体验,恣意放纵的欢笑,不正是内敛含蓄的东方人所缺少的吗?那就拿来一点吧!拿来主义正是文化上的自信表现!

     鲁迅先生说:“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我想,人类的文化更要彼此不隔膜,相关心。

     有趣的是,痛心疾首的司马南先生竟然在博客里承认,他先后三次去过东京和香港的迪士尼乐园。一个大老爷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往那里跑,足以说明文化上的不隔膜啦!

      那还不为占人类4分之一的同胞们可以不必冲破国门关门就够得着的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心吗?

      不要理会法国人的文化抵制,中国不是法国;也不要理会香港人酸溜溜的诉苦,13亿中国人去你那非要办个通行证,麻不麻烦;以后,我们就去上海,就是看好上海迪士尼乐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