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动了北京第一块城砖?

(2009-06-04 16:56:46)
标签:

北京

人文/历史

文化

大城北京

老照片

分类: 王春元人文图书系列

谁动了北京第一块城砖?

 

在这个世界上,但凡被称为城市的地方,都是有墙的,否则在农业时代,便令人觉得不能成其为“城”。

 

有墙,便有城里、城外之分。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所有城市的城墙都渐渐消失了。城与“非城”的差别变得不再分明,或者说,由于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城的边沿变得模糊。以前,城墙外就是乡野就是自然,但是现在城的边缘被称为郊区,不再是原本意义上的自然,甚至郊区的郊区也不是自然。乡的城市化进程在加速,两者渐渐合而为一了。

 

在城墙消逝的过程中,关于城墙对城市及每个人的意义是什么,成了一个并不实惠却争执不休的话题。早在半个多世纪前,著名的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还因此留下了著名的一句话:“拆掉一座城楼,就像挖掉我一块肉!剥去外城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

谁动了北京第一块城砖? 

【北京正阳门城楼】

 

今天再去找北京的城墙,大部分已成为记忆留下的几段残墙,只供人们对过往岁月凭吊、感慨。与京剧、国学一样,城墙一旦到了要被保护的地步,其存在的“实惠”便不存在了。人们之所以不愿意让这样的东西沉坠史海,是不愿意让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被一笔勾销,就象我们童年时家门口的那棵大树、院子里的花草,还有儿时的伙伴。

 

城墙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想过得实惠的人不拿它当回事,而过于看重历史文化的人会捶胸顿足。如果把城墙看作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对峙,赢的那一方会被历史所记录,但人们往往对弱势的一方存有同情、冲动、遗憾和无奈,比如梁思成。

 

历史是有选择性记忆的。当梁先生拼尽全力发出“剥皮挖肉”的呼喊,那振聋发聩的一句话竟无意间成了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最强音,历史舞台的聚光灯因此而久久打在他的脸上,而此前此后的一些细节就渐渐隐入了舞台的阴影部分。

 

其实,关于城墙的去留,保护与利用,历来就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简单问题,或者“对与错”的判断。很多大家都在不同时代参与过论证,或者行动,并为此付出了代价。

 

梁先生可能是为北京城墙最“拼命”的一位,也是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一位。但您是否知道,他并不是北京城墙改造的始作俑者?谁动了北京城墙的第一块砖?

 

谁动了北京第一块城砖? 

【瓮城拆除前的正阳门】

 

北京的拥堵不是今天才有的,早在90多年前,它就已随着工业文明的驶入而显得迫在眉睫。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一直将火车视为“怪物”的慈禧太后不得不签下城下之盟——《辛丑条约》,火车终于进入了这座古城。随着蒸汽机隆隆的轰鸣,北京的拥堵不可避免——当时的前门与正阳门之间被东西瓮城封闭,出入城门必须穿过瓮城门洞再经正阳门门洞,而正阳门外即是京奉、京汉两条铁路干线的终点,可想而知,冷兵器时代用以防御的城门已经很不适应火车、汽车等现代化交通工作所带来的改变,拥塞十分严重。

 

谁动了北京第一块城砖? 谁动了北京第一块城砖? 

【朱启钤北洋时期的照片和晚年的照片】

 

时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此前曾任内外城巡警厅厅丞和交通总长的朱启钤深知这一点,并为此大胆提出拆去瓮城,保留箭楼,在正阳门城墙两侧各开两个门洞的改造方案,以疏导交通,便利市民出行。

 

虽然是为方便市民着想,但计划公布后举城哗然,认为此举“破坏京城风水”,反对声不绝于耳。但朱是一位有见识、有胆量、敢于领风气之先的官员,他扛住压力逆舆论而行,终于做成此事。

谁动了北京第一块城砖? 

【拆除瓮城后的正阳门】

 

1915年6月16日,正阳门改造开工典礼在当时的北洋政府主持下进行。朱启钤用一柄银镐拆下了北京城墙第一块砖,标志着北京旧城改造的肇始。朱所使用的银镐还是当时的“大总统”袁世凯所特制,上镌:“内务部朱总长启钤奉大总统命令修改正阳门,朱总长爰于一千九百十五年六月十六日用此器拆去旧城第一砖,俾交通永便。”此镐现存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展览馆。

 

谁动了北京第一块城砖?

【瓮城拆除施工现场】

 

尤为难得的是,朱不是那种利用长官意志一味蛮干的人,他不仅有着开明意识而且不乏现代管理观念,称得上是实干加巧干。他首先用改造后京奉、京汉两路局将得到的便利与利益打动了两路局长,使他们同意出经费和车皮支持该工程;又动用自己在警察厅的旧关系调用了一部分工兵解决人力不足问题。为避免拆下的渣土堆积占地,他让两铁路局将铁轨直接铺到东西瓮城脚下,这样便可直接装车运走;同时,他利用瓮城拆下的旧砖为箭楼加建了挑出的平台和栏杆,这样既节约了材料,又与箭楼的原色调保持了统一。改造工程结束后,有效地缓解了前门地区的交通拥堵问题,而且也最大限度地保持了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谁动了北京第一块城砖? 

【正阳门箭楼】

 

可以说,北京城墙的第一次改造是慎重的,也是成功的。它较好地解决了适应城市发展同时保护古都风貌两方面的需求,是北京城市规划近代化和现代化的发端。

 

朱启钤可以称得上对北京进行有意识的规划改造的第一人。前门改造之后,他又陆续主持绿化市区、疏浚护城河两大工程;还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公园——将昔日的皇家社稷坛改建为供普通市民有了的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在紫禁城外廷开设我国第一个博物馆——古物陈列所;还先后开放天坛、北海、国子监、颐和园、雍和宫等名胜供民众游玩,并制定“胜迹保管规条”,既丰富了市民生活,又确保古建筑不被损害;他甚至还通过自己的四处募化创办了北京第一家传染病医院。当然,这都是后话,我们可以在以后的话题中慢慢道来。

 

相关阅读:留在北京的N个理由

          北京“第一眼” 

          触摸一个真实的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