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和我-——读《局外人》(二)
(2022-07-20 20:26:29)
标签:
情感读书 |
分类: 读后感 |
第二部
第一章
内容简述:
“我”被捕了,感到无聊。“我”不信上帝,没有什么想要忏悔的。
摘抄:
“我无疑深爱着妈妈,但那并不能说明什么,每个正常人或多或少都会希望他们所爱之人死去”
第三章
内容简述:
“我”被送上法庭,人很多。他们关注的是“我”为母亲送葬时的表现,根本没有问起那个被杀的人。人们或者说大部分旁观的人们认为“我”对母亲的表现决定了这次审判的结果。
感想:我对“我”之前母亲葬礼上得表现很不满,但我知道“我”的这种冷漠表现并不是杀人罪行的原因。但如果我是陪审员,在一旁冷眼旁观。旁观者的审判,往往是从道德的高点开始,在碰触事实之前结束。如果反思,我想我作为旁观者,也一定误解过很多人很多事。
第四章
内容简述:
“我”被判处斩首。这是一个除了“我”没人在乎的结果。
摘抄:
“一个人与别人交流的欲望从不会持续太久。”“我这辈子都没有对任何事情真正地悔恨过。我总是为将至之事操心,担心这今天或者明天。”
感想:脱离人群的人,会被人群无情的审判,这是必然的结果。人群是鸟笼,养活你,也囚禁你。
第五章
内容简述:
“我”是矛盾的,既害怕死亡,又认为这是人的必然,没人什么可怕的。“我”拒绝了宗教的临终安慰,因为“我”确信自己的生命和死亡应该真切的去感知,而不是活在幻象中。人生是荒谬的。
摘抄:
“妈妈常说:一个人不可能全然被痛苦包围”“人们对不熟悉的事情不免夸大其词”“我前所未有地敞开自己,将自己交付于宇宙那温柔的冷漠”
感想:人生是荒谬的。如何确认自己活着?是全然掌握自己么?别人的看法和做法只是别人的,对“我”无关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