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和市场研究能否融为一体?
(2010-08-09 10:09:49)
标签:
恩和巴图六感法则品牌入侵品牌管理品牌战略营销战略杂谈财经 |
分类: 专业类 |
在这么多年的咨询经历中我发现,不少客户总是混淆咨询和市场研究的概念,分不清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这也不能怪我们的客户,因为现在的咨询公司和市场研究公司(尤其本土公司)互相渗透得比较严重,大家都试图把客户的订单统揽囊下,利用客户的“无知”,故意混淆概念,鼓吹自己什么都能做。
其实不然,虽然咨询公司和市场研究公司在专业上有一定的相互依赖关系,但绝对不是同一个概念,更不会融为一体。这在专业机构里已经是不用争论的事实了。
咨询公司做什么?
这里笔者不想做文言文的定义和论述,就用最通俗的语言谈它们的本质和特点。咨询公司是什么?它做什么?最通俗的解释就是:它是门诊大夫。
也就是说,对企业而言,无论什么性质的咨询公司都像是一位门诊大夫,帮助客户“治病”、“疗伤”。所以,一般情况下,企业不出问题就不会找咨询公司。不过,笔者给我们的中国企业,尤其对私营企业提出两点建议:
一、咨询公司不是万能的,咨询公司更不是救世主,所以不要总是到了绝境、濒临死亡才想起咨询公司,应该感觉到企业陷入困境的时候尽早找咨询公司,以免耽误大事。这就像一个人生病,到了癌症晚期才想起医生,再好的医生也无法挽救你的生命。
二、不要把企业的命运交给咨询公司,咨询公司无法代替你企业的执行力,过度依赖咨询公司也是另一个极端,应该利用咨询公司的理念和方法,尽快提升自己的素质,培养自己的队伍,尽早脱离咨询公司,独立行走。这同样跟患者一个道理,“三分治疗七分养”,“七分”的工作还是要靠企业自己。
市场研究公司做什么?
相比之下,市场研究公司更像是化验室大夫。他们只能通过专业化的研究工具帮助客户发现问题,最多也只是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简单建议。
我的呼吁是,我们中国的企业,不要对市场研究过于小看或过于迷信。这两个极端也都不可取。
不能小看的原因是,他们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是这个行业里的精英们通过几十年的时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来研究出来的,绝对有它的可用之处;而不能迷信的原因是,工具是死的,市场是活的,有时候市场上的真正的问题未必与他们的分析结论吻合。就像美国一家快餐公司最早来中国做调研得到的“洋快餐在中国没有市场”的结论,与事实大相径庭。
所以,企业应对市场研究公司,应该端正态度,在依靠自己的直觉的同时,参考他们给你的分析和结论,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把握市场最真实的一面,把握市场未来的趋势。
现在,不少市场研究公司也号称自己能够“治病”,也给企业出了不少“治病”的“处方”。然而,在笔者看来这只是他们的盲目扩张而已,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市场研究公司将难以代替咨询公司。
医院里没有融合
我曾经读过艾-里斯的一本书《品牌之源》。在这本书里,里斯提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概念叫“分化”。
刚开始,我还不太认同,心里觉得“真的吗?”但读完了,再去研究其它行业的发展,才切实感受到,里斯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
大家都去过医院,在医院里,谁会遇到一个化验室大夫代替门诊大夫开处方呢?化验室大夫只能对你的化验结果负责,而对你的治病只能由门诊大夫来负责。这是几乎所有医院向来的明确分工。
如果你觉得身体不适,感觉到剧烈的胃痛,你会怎样?你会去医院挂门诊大夫,把病情告诉给医生,求得他的诊断和治疗。
这个时候,门诊大夫可能对一些病情拿不准的时候,会给你开化验单,建议你去做B超、胃镜或验血。于是,你就到了化验室做这些检查。但化验室大夫会怎么说呢?他们不会向你询问太多的东西,他们只是依赖他们仪器,给你做出相应的化验,并告诉你化验结果什么时候出来,在哪里取。除此之外不会再理你。
那么,化验结果出来了,你能指望化验室大夫给你治病吗?不会。你还得把化验结果拿到门诊大夫那里,让他给你拿出治疗方案。
这就是医院,一个正规医院最简单的专业化分工。随着它们规模的扩大,无论门诊,还是化验室,无论住院部,还是急救室,都不可能融合,反而会不断分化,不断走向更加科学化、更加人性化的道路。
企业里没有融合
当一个企业从小到大的过程同样也是不断分化的过程。刚开始的时候,企业的部门不会太多,顶多分个生产中心、营销中心和管理中心等。但随着它的发展,很快会发生分化,生产中心分化成生产管理部、质量管理部和技术研发部;而营销中心分化成销售部、市场部和物流部;管理中心则分化成人力资源部、财务管理部、行政管理部,甚至还会有资本运营、IT管理、工会、党委、团委、等等。
如果再往下发展,分化还会继续。就拿市场部来说吧,发展到大型企业集团的时候,它会进一步分化,公关关系可能从市场部分离出来单独成立一个部门,战略管理也可能从市场部分离出来单独成立一个部门,甚至媒介管理也会分离出来单独变成一个部门。
这就充分证明,在企业里各个部门的发展也没有融合,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它们也会不断分化,不断走向专业化道路。
营销专业没有融合
我们再看看营销专业的发展。最早的时候,市场营销的概念其实很单一,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就是唯一的解释。
当时,人们对营销的理解就是:市场加销售。这也是国内最大的营销类杂志《销售与市场》的名字来源所在。
然而,很快这种理解行不通了。营销专业就是开始分化,传统的营销分化成两大块:一个是面向消费者的营销(Marketing),一个是面向中间商的销售(Sales)。于是,在营销咨询领域也出现了很多专做品牌的公司和专做渠道的公司。
而令人更加感叹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化从来没有停止,面向消费者的Marketing也开始分化了,分化成面市场研究、战略、广告、公关、媒介管理、形象设计等等。而且,在不同的分化环节也都出现了更加专业的公司。比如:AC尼尔森是在市场研究这个环节非常成功的公司,里斯营销集团是在营销战略方面非常成功的公司,而奥美则是在广告这个环节非常成功的公司。
再后来,市场研究也分化了,分化成连续研究和个案研究;而连续研究也分化成零售连续研究和消费者连续研究。我相信,这种分化将来还会继续。
合作,而非融合
从上面的各个方面的“分化”趋势来看,我们可以判断,咨询和市场研究将不可能融为一体,更不可能相互替代。我曾经在一家国际性市场研究公司做过两三年,但正因为它们之间不可能融合,我不得不离开这家市场研究公司,投身到营销咨询领域。因为,我不想做“化验室大夫”,而是想做“门诊大夫”。
不过,现在不少咨询公司开设市场研究部门,不少市场研究公司也发展咨询职能,看上去他们正在融合。尤其是很多本土公司,在这一点乐此不疲。
然而,笔者认为,这种“融合”现象只是一种业务的扩张,而不是“合二为一”的趋势。大家是否还记得,30年前这个社会需要的是什么人才?是全才,要求你什么都懂一点。而在30年后的今天,这个社会需要的是什么人才?是专才,也就是要求你必须精通一项专业技能。这才是趋势。
那么,面向这种分化的大背景下,面对这种专业化分工的大趋势下,我们的企业到底如何应用咨询公司和市场研究公司呢?
其实答案极其简单,那就是组合运用。企业必须做到“管理专家的专家”,通过你的管理能力,利用它们的长处,让专业公司做专业的事情,赢得更高的效率和成果。这就像医院,把不同的专业部门应用到恰到好处,为病人带来更大的健康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