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包.恩和巴图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下):

(2007-05-29 17:52:00)
奶粉,外资企业还能领先多久?(续)
 

寻找外资软肋

 

面对内资奶粉企业的追赶,外资企业目前依旧显得信心十足。惠氏在答复《第一财经日报》的邮件中指出,“我们注意到了国内企业在配方奶粉领域的举措。惠氏向来欢迎竞争……我们也对在外来的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充满信心。”据惠氏透露,2005年和2006年惠氏的增长率分别达到80%和45%,今年一季度至今仍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截至去年,中国婴儿奶粉市场增长率按金额计算大约在2628%之间,惠氏这个速度并不比国内企业逊色。

在国内企业大举投资的同时,外资企业也没有闲着。多美兹目前正在进行两个共计9千万欧元的项目,其中包括原有工厂的改扩建,以及在南汇的新厂建设。据多美兹介绍,扩建项目全部投产后,产能预计可以扩大5倍。

眼下中国奶粉和外资奶粉区别到底在哪,众说纷纭。一些内资奶粉内部人士指出,其实双方奶粉在质量上区别不大。完达山公关负责人王主任表示,“国际品牌价格更高,是受到关税在内的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此外,他们产品的高定位也需要维持高价位。”也有中方人士承认,惠氏、雅培都是有100多年的药厂背景,“在一些菌种控制上外企优于内资。”总体而言,鉴于奶粉技术壁垒并不高,除了少数技术外,双方奶粉本身的质量差别已经不大,这已是业内共识。然而在包括消费者体验、包装、服务等在内的“软件”上,外资依旧有其优势。

曾担任伊利集团奶粉事业部战略总监兼全国市场总监的包·恩和巴图指出,国内品牌寻求突破点的关键是洞察目标消费者,即抓住最容易被动摇的消费群体切入。比如说,在0-6个月的婴儿群体上,外资品牌占优势,因为妈妈们总想把最好的奶粉献给自己的宝宝,于是她们往往选择外资品牌,在此期间让这些妈妈们转换品牌是相对较难的;而到了13岁阶段,随着婴幼儿的胃口增大和妈妈们出于节约的考虑,可能会偏向选择相对便宜的奶粉,此时婴幼儿转换口味也比0-6个月的相对容易,这是一个品牌转换的好机会,因为国内品牌有价格上的优势。除了洞察消费者外,包·恩和巴图还指出,内资奶粉企业在营销战略设计和执行力上还要下大功夫。

王丁棉表示,外资占主导的市场格局需要改变预计还得35年。包·恩和巴图也指出,大约35年后,中国才能会出现对外资构成直接威胁的奶粉巨头。不管怎么说,奶粉这一仗已经打响。

 

包.恩和巴图其它博文链接:

包.恩和巴图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