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专业类 |
昨晚,我突然在北京台看到耐克的一条广告,很是激动。一个熟悉的旋律、一组动感的画面、一种积极的态度把我带入了精彩绝伦的“耐克世界”。
其实,耐克的广告很多,而且大部分广告都拍得非常出色,但这条广告让我更有感触,真正领略了世界级“品牌玩家”的魅力。
这条广告的创意,仍然延续了耐克的“运动的”品牌个性,以“第一飞人”刘翔为形象代言人,画面一开始,以刘翔为代表的一群人在跑步、踢球、扣球、滑板、骑车等,直到广告结束都没有旁白,最后屏幕黑下去,出来耐克的经典广告“JUST DO IT”和耐克LOGO。
听上去,故事情节没有什么特别,大家也许会认为“耐克的广告不都这样吗?”但我觉得,这篇广告的特别之就处在于其背景音乐。广告采用了崔健的一首摇滚歌曲《飞了》的前奏,并出现LOGO的时候安排了崔健的一句喊声“更高了”。
创意的微妙往往在于一种完美而独特的组合。崔健的这首歌曲,歌词本身也许好不到哪儿去,但旋律的节奏特别好。1/16拍的快节奏、充满磁性的萨克斯旋律,跟跑步的感觉合二为一,从画面到音乐可谓一拍即合,形成了“既熟悉又新鲜”的视听享受,带给人们一种“运动的”、“执著的”、“积极向上的”个性展示。
不过,就广告创意而言,有点美中不足的是,崔健的咬字不太清晰,很多人把“更高了”误听为“喝高了”。但不管怎么说,这个创意还是让我找到了久违了的、耳目一新的、过目不忘的创意魅力。
看完广告,作为品营销领域的专业人士,激动之余也思考了一些关于“品牌建设”方面的问题,在此愿意和朋友们分享。
前些天,中国著名的品牌专家李光斗先生邀请我到他的公司做客,共同讨论了关于“中国的体育用品品牌如何突围”问题。当时,我没有什么太多的准备,只是简单谈了谈自己的一些直观感受。
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中国的体育用品也呈现出很多不错的品牌,如李宁、安踏、361°等。但受到耐克、阿迪达斯、彪马等国际品牌的打压,不少本土品牌仍然难以摆脱“经营惨淡”的命运。
那么,我们的营销到底怎么做?到底如何建立强有力的品牌形象,以进一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份额?我想,我们至少可以学习耐克的以下三样东西:
1、令人心动的愉悦特征。
就体育用品而言,在功能特征方面到底有多大差异,消费者越来越难以辨认。就算能够辨认出来,很多中国品牌还难以和耐克和阿迪达斯一拼高下。所以,类似的产品发展到一定程度,性能特征就会趋同,产品的差异化只好靠愉悦特征来区分出来。
耐克,在这方面非常在行,每次推出新款体育用品的时候,总是有一处让顾客感到意外的惊喜。那也许是纽扣,也许是拉锁,也许是款式,也许是色彩。不管哪一点,总会让人感觉到“耐克真牛”。
这就是细节的力量,是消费者体验的较量。我们中国的体育用品品牌,在此到底下了多少功夫?到底哪一点让顾客感到惊喜了呢?这是需要检讨和反省的,更需要向耐克学习的。
2、始终如一的品牌个性。
有人说“本土品牌学耐克,死路一条”。我不这么认为。关键是看我们要学什么。我们盲目模仿它,铺天盖地打广告,也许真的是死路一条,但我们要是学习它如何做产品、如何保持一致的品牌个性,我敢肯定:有百好,而无一害。
通常情况下,在产品层面难以形成显著差异的品类,就得注重品牌个性的打造。通过个性来区分自己与众不同。这也是耐克为什么那么注重品牌个性的关键所在。我们把10年来的所有耐克广告放在一起看的时候,基本上能够看到相对一致的个性“运动的”、“执著的”。
然而,我们的本土品牌?能够做到这一点了吗?我想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我们的企业勤换市场总监,勤换品牌经理,更是勤换广告公司,这一切带来的后果往往是断送品牌个性。
3、标新立异的广告创意。
一个好的品牌,一个好的产品,要想更广泛的将自己告知于众,广告是必不可少的宣传工具之一。耐克,从来没有忽视过这古老而有效的宣传工具。虽然他们所推出的每一片广告都属于同一个品牌个性,但创意总是翻新的,让观众时刻感觉到一种新意。就拿这条广告来说,它“运动的”个性没有变,代言人刘翔没有变,广告语也没有变,而变的是其表现形式,即创意。
一个品牌要想保持“新鲜”状态,必须要勤换创意,以此钩起和确保人们对你的持续关注。但我们的本土品牌做到了吗?一条广告一播就是1年,或3年,甚至更长,你想,谁还继续关注你呢?而一提“更换创意”,很多人就会说“没钱换创意”。但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我们的媒介投放,1年少则几千万,多则几个亿,怎么就挤不出更换创意的费用呢?
所以,我想我们的本土品牌,尤其是体育用品品牌要想突围,必须有效借鉴以耐克为代表的国际品牌的成功经验和模式,虚心学习他们的“灵魂”,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品牌形象,赢取更多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