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母亲》中母亲的成长历程
(2008-07-02 13:35:02)
标签:
我读书文学文化杂谈 |
分类: 涓流文学 |
她却深深地沉浸在回忆里了。她觉得,她过去的生活很像一块沼泽地,——沼泽上单调地布满了一块块草丘,丛生着纤细的、畏惧地颤抖着的白杨,矮矮枞树以及似乎在草丘之间徘徊着的白桦树。白桦慢慢地成长,在稀软而腐烂的土地上面站了五年,就悄悄地倒下去烂掉。她看着这幅图画,忍不住不知对什么东西可怜起来。在她眼前,站着一个面孔瘦削而刚强的姑娘,她冒着潮湿的雪片孤独而疲倦地走着。儿子呢,坐在监牢里。他大概还不曾睡,正在想什么……但是他想念的不是她,不是母亲,他已经有了比母亲更加亲近的人。沉重的思虑,像斑斑的纷扰的乌云似的向她爬过来,紧紧地包住她的心……
儿子巴威尔被抓走了,母亲在儿子的影响下加入了他们的行列。看到莎馨卡为了反抗而敢于饿上八天的时候,她回忆起自己的生活。似乎是沼泽地上生长着的白杨最终会倒下去烂掉一样,她为这种生活可怜。而穿插在她心中的仍是复杂的感情。
“菜汤——热面!”这样喊着,叫人毫不察觉她把小册子一卷接一卷地塞给兄弟两个。每一个书卷从她的手里交出来的时候,她的眼前总是闪出一个像是黑暗里的磷火一般的黄色斑点的军官的脸。
她第一次走进了工厂,为的是帮助儿子将传单送到工人手中,可是进门时就惴惴,所以,即使成功地开始了工作,她眼前也老是出现那个军官的脸,紧张得不得了。“她心里正在想着如何告诉儿子她第一次的经验,但是在她面前,老是浮现出那张既狐疑又恶毒的军官的黄脸。在他嘴上,黑色的小胡子惊惶失措地在那儿抖动,在他那暴躁的翻起来的嘴唇下面,露出了紧紧地咬着的白牙。——她心里像有一只小鸟在唱歌似的非常欢喜,两道眉毛,似乎很狡猾地在那里跳动。她很巧妙地干着自己的事情,暗自说:“嗬!再来一个!……”
她的紧张与恐惧挥之不去。甚至更加清晰。不过成功后,却是一种快乐与幸福,在见到安德烈回来的时候,她心里“仿佛绽开了,从里面像溪水一般地澎湃而出的是和悦的话语。”她禁不住反思自己的生活,以前只是“千方百计想尽办法让我那死鬼吃得有滋有味儿,吃得饱,一到时候就得端出饭来伺候,别叫他生气,希望他不要打我,多少地可怜我一下。”对于他人的生活,她“心灵的门窗好像被钉得严严实实的,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经历过这些以后,母亲成长了,她认识到了一种大爱,“你们这些人都是为了大家伙,去受苦受难,去坐牢,去西伯利亚,去送死……年轻的姑娘们,半夜三更的独自一个人,在泥路上,冒着雨雪,走七俄里路,从城里到这儿来。有谁催她们?有谁逼她们?这是因为她们爱人民啊!像她们那样才是纯洁高尚的爱!纯洁的信仰!安德留夏,可是我,却办不到!我只爱我自己的,爱我亲近的!”她也终于知道儿子不愿意结婚是因为“牺牲了自己的私生活”,母亲也终于明白儿子这群人他们不信上帝,却是好人,“你们为大家伙受艰苦,为真理受责难——这是你们为自己选定的道路啊。”内心的感受呢?“有一种饱满而令她安妥的心灵的情感,在她的胸怀里暖烘烘地发着热。”
可是雷宾的质疑,让母亲感到不安。雷宾的决定也让她不安。“玻璃之外,一丝不动地笼罩着墨黑的夜色”应该是母亲的心灵的象征。“她觉得他们的确是发现了人类不幸的真正的原因,因此也就习惯地同意了他们的思想。但是,在灵魂的深处,还是不能相信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办法来改造生活,不能相信他们有足够的力量来带动全体工人。” 母亲从心灵深处懂得了了儿子的行为,这是一种幸福。但是仍处于蒙昧状态的人呢?他们的生活还只是这样:“每个人都只顾今天吃饱,假使眼前可以吃一顿,那么谁也不愿把这顿饭搁到明天再吃。走这种远而难的道路的人并不多,能够在这条路的尽头看到人们亲如兄弟的神话王国的人更少。正是因为这个原故,这些善良的人们,尽管都已经长了胡子,而且有时显得面容憔悴,但在母亲看来,还跟孩子一样。” 母亲想到这种状态,倒同情他们起来了,这是一种先知先觉的优势。而也为以前过的那种“狭长的暗淡的带子”的生活而惭愧了。
“我的可爱的人们!”她摇着头心想。她觉得这种生活虽然危险,还是值得热爱的,她叹息着,回头看看,她的过去像一条狭长的暗淡的带子,平平地拖在身后。
母亲给儿子的支持与理解给了儿子无尽的力量。他说。“一个人要是能够称自己的母亲在精神上也是亲生的母亲——这是无比幸福的啊!” 母亲听到儿子这样的赞语,也是幸福到了极点。“她一声不响,一边用她张开了的心房,像贪食一般地吞下了他的话,一边欣赏着她的儿子,——他现在是如此光华、如此亲近地站在她的面前了。”
看一看五一节那天吧:母亲坚定地跟着儿子走向了游行队伍。儿子当之无愧地走在了前列。“同志们!”巴威尔用响亮而坚定的声音喊道。干燥而赤热的云雾,遮住了母亲的眼睛,她突然用一种硬朗的动作,站在她儿子的后面。大家都向着巴威尔转过身去,好像铁粉被磁石吸住了似的聚拢在他的周围。母亲呢?母亲望着他的脸,她只看见他那双自豪的、勇敢的、燃烧着的眼睛……
作者把母亲与儿子重迭着写,一个是表现儿子的大无畏,一边是表现母亲的坚强与果断。“全世界劳动者万岁!”巴威尔叫着。几千人的响应变成了震撼人心的音响,越来越增加了力量和愉快。母亲抓住尼古拉的和另外一个人的手,泪水似乎堵塞了胸口,但是她没有哭泣。她两脚发抖,用颤动的声音说道:“亲人们……”
母亲在这样的紧张与激烈的斗争面前,也完成了自己思想的转变。“您不必担心!”母亲喃喃地说。“这是神圣的事情……你想——如果人们不为基督去赴死,根本就不会有基督!”她的头脑中突然产生了这个思想,那个思想所包含的明白而简单的真理使她吃惊,她望了望这个紧紧抓住了她的手的女人,出奇不意地微笑起来,又重说了一遍:“如果人们不为基督去赴死,根本就不会有基督的!”母亲的信仰也在这样的斗争中得以改变了。这是一种多么大的力量哦!这也就化作了更直接的斗争的力量。她拄着旗杆,继续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她忽然出了一身汗,动着眉毛,抖着嘴唇。在她心里,有些言语像火花似的迸发着,它们迸发着,拥挤着,点燃起执拗的、强烈地想说出它们,叫喊出来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