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褪色的经典——电影《印度支那》的欣赏

(2025-05-11 06:35:14)
标签:

电影

经典

好导演

文化

不褪色的经典

—— 电影《印度支那》的欣赏

不褪色的经典——电影《印度支那》的欣赏

    有压迫、有侵略、有统治与欺诈,有专制和奴役,也有温情等美好的人性。一切的一切,背景,就设计在十九世纪法统治的印度支那。法国美妙的建筑、越南迷离的岛屿,清清的水泽,印度的橡胶林等等,异域的风景为这部电影增色。

    复杂的人物,难以概括是正面或反角,出身,背景的不同,经历的不同,造就人物生命历程的不同,导演立体地展现十九世纪各阶层人物的生存状态。

 以艾丽娅娜代表着法国,她领养安南公主卡米尔,由此也继承了其父母的大片橡胶林及其他财产,鞭打橡胶工人而称之为孩子,其人高傲专横又有微妙的自认带着慈悲的情感。卡米尔从听话的养女,到一步步的转变、有自己的认识与观点,她象征着越南。其中,与养母共跳探戈,步伐配合,和谐,表达印度支那做为领地服从高级的法国统领。卡米尔观察了民众受剥削,逐步变成反抗、反叛、不受支配的独立女性,在愤怒中开枪杀了法国军官,走上追寻自己爱情及革命的道路,尽管无比坎坷。让,这个法国海军的内心天平一直摇摆不定,他随遇而安,又逐步追逐自己所谓的广阔世界,摆脱艾丽娅的控制时也不忘向其父勒索重金。又适合时宜地爱上她的女儿卡米尔。他与卡米尔在艰难条件下所生的孩子,接受越南民众妇女哺乳,又代表了新生一代。新生孩子又受艾丽娅娜抚养成人,与生母的政治立场形成对立。

这不由令人想起陈映真的小说《夜行货车》,各个人物都具象征意义,读来印象深刻,又令人不断代入历史感。

影片的另一译名:情证今生。更是深刻揭示本片复杂的情感和人情、人性。

影片之中,不乏美丽的画面,河山秀丽,沉着的难民色彩与装横华丽的法式居室、庭院形成鲜明的对比。人物的彩绘、衣装也恰到好处地体现时代特色和各阶层社会风貌。十九世纪的法国套装、军服、亚洲服饰、越南土布衣、走台演出的戏子装扮等等,向人展示复杂的社会背景。影片尽量以富有美感的晨昏点火割胶、水上石阵的土屋隐居、破败帆船的漂流等等场景,侧面反映当时残酷的现实。在人物特写镜头也显示表情、光影的美感,卡米尔镜前的半写真照也具人体纯美的雕塑感。此电影虽历经岁月,风华依旧。

影片的小歌曲、歌舞奏乐,也是为情节助力的。还有背景音乐的渲染,也极具效果。

此片荣获1993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是理所当然。

向具划时代才华的导演雷吉斯·瓦格涅致敬!其细腻的叙事、擅于处理复杂情感以及广泛的国际视角,转化而成的艺术感画面,使观众深获知性的美的文艺享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