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有山水山水有真意

标签:
桂林阳朔印象刘三姐九马画山黄布倒影 |
分类: 旅行手记 |
小学课文《桂林山水》和电影《刘三姐》是我此行的原动力吧,虽然知道路程会辗转往复,仍乐此不疲。其实根本不用多想,当心安定下来,把自己融入别人的生活,旅行也就怡然自得如生活一般。

人都说桂林“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我第一眼看到的是桂林的树,层林叠翠,虬枝盘旋,树上寄生了好多蕨类植物,同生共长,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同伴说每一株都可以移栽到我们当地的市中心花园,我深以为然。树下有好多中老年在跳交谊舞,打太极拳,才早上11点,桂林人的悠闲生活就开始了!

沿着漓江边林荫小道一路慢行,不远处就是象鼻山景区了。景区不大,唯一可看的就是象鼻山了,整座山就像一头大象站在江边,伸长脖子在饮水,栩栩如生,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小学语文里象鼻山的造型太过经典深入,所以我也不能免俗的打卡一次。


接下来的行程就松散了,我们漫无目的的穿过正阳步行街,走过十字街,没入东西巷,风中飘荡的桂林米粉酸笋的味道一路尾随,让你不得不停下来,一碗老友粉,或者卤肉粉,不吃桂林米粉,等于没到过桂林,嘿嘿。桂林的小吃也挺多,我恋恋不忘的是桂花糕,而且是东西巷状元廊旁边那家小吃摊的桂花糕,香甜软糯,之后换了一家买,就味同嚼腊。



东西巷的讲古堂,是我们无意间走进去的,“谈古论今扯板路,说东话西听甩古”,喝茶聊天,听书唱曲。桂剧是广西地方戏曲主要剧种,是用桂林方言演唱的,声调优美,唱腔委婉,虽然听不太懂,但胜在面部表情丰富,身段姿态漂亮,演出的《拾玉镯》孙玉娇绣花的片段,简直惟妙惟肖。另一个剧种桂林彩调,是以说唱为主的“对子调”,类似于东北二人转,男女同台表演,内容活泼有趣,表现出浓浓的当地风土人情,如我们看的《王三打鸟》。



来桂林当然要尝尝广西本土菜,小南国,椿记烧鹅都是不错的选择。有朋友说桂林就是各种酿,所以一定不要错过田螺酿,田螺酿是将螺肉掏出来,混合猪肉、香菜(薄荷)等捣碎,再填进螺壳里烧特制而成,既有肉的滋润,





当暮色渐渐转浓,绝色好去处自然是夜游两江四湖。所谓“两江四湖”,指的是漓江、桃花江、杉湖、榕湖、桂湖、木龙湖环城水系,日月双塔就是其中最精华的景致,金黄与银白交织,双塔倒映,波光潋滟,微风袭人,脚步迤逦,不远处浑厚的男中音余音袅袅,一定会吸引你长时间的驻足,连韩国大妈也情不自禁得跟着节拍跳起来。









到阳朔就是铺天盖地的一道菜—啤酒鱼,我们选的是大师傅这一家,央视曾经报道过,金字招牌,在西街的分店都数不胜数。相较于偏高的价格,味道并没有惊艳,算是还好还好。临近清明,他们做的特色艾叶粑粑却是非常的好吃,吃不完打包带走,嘎嘎。
不得不佩服老谋子的选景,是不是又一个20元人民币?有没有!水域开阔,山峰隐约,天穹广袤,山与水化为舞台,歌仙刘三姐的山歌忽远忽近的传来,拉开了演出的序幕。夜色沉寂下来,瞬间的静默突然被万缕光明打破,峻峭的山峰光亮起来,水边点点渔火也亮起来,红色、绿色、蓝色、银色、紫色的主题光效此起彼伏,如星星一般,将民间传说,民俗风情,漓江文化,不着痕迹的串联起来,还原自然,溶入山水,雾绕云遮,浓淡相宜。一个字,美!两个字,震撼!
这边70分钟的演出才结束,那边西街的酒吧已经硝烟弥漫。各种重金属摇滚的撞击,穿狐狸尾巴艳服的女歌手,露修长的大腿跳钢管舞的女孩,震耳欲聋的音乐,觥筹交错眼神迷离的人群,如此喧嚣,如此聒噪,也许更适合艳遇的浪子吧!抑或是想要一种远离现实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