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越南芽庄占婆塔珍珠岛旅游教堂 |
分类: 旅行手记 |
作家陈丹燕曾经说过,旅行是复杂的心理活动,是通往心灵世界的道路,是去拜访一个完整的自我以及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美学大师蒋勋也说,其实我不太讲旅行或旅游,我常常用的一个词是“出走”。人在一个环境太久了,太熟悉了,就失去了他的敏锐度,也失去了创造力的激发,所以需要出走。
对我而言,理由是“困顿”,当对工作,对生活,对现实中承担的各种角色逐渐地懈怠而不能与内心的自己完美相处时,它就会突然地浮现,只有成功地逃离了日常生活的时间表,只有与这个广阔的天地交换了情感,那个心中柔软的部分才会从遥远的深处跃然而出。
国人的旅行或者只能称为旅游,大多以拍照开始,以拍照结束,我也从不排斥旅行中的拍照,反而深以为然,喜欢拍照的人都是自信满满的,但我拒绝与机场、高铁入口等等城市的logo,以及刻有某某风景的景观石合影,无他,只是单纯地认为它们简单、粗暴,拍照不是炫耀你又到了什么地方,而是你与此情此景融入的那种瞬间感动和美,这是很个人的一种体验!很多人出门之前会习惯去网上搜各种攻略,回来后发现它们并没给自己带来稳妥和洞悉,好比正在远足的每个人,虽然都是自由自在地闲逛,但他们背后都拖着自己生活的影子,内心的愿望,以及尚未自我觉醒的潜意识,与其说是探索一个新地方,不如说是探索个人心中那些尚未明了的角落。
正如此次去芽庄,虽然都是海港城市,但每个人眼里总会有不一样的海,每个人心中也会有不一样的芽庄。
清晨的海滩,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映射出银色的光芒,越南人的一天还在沉寂,俄罗斯人却已开始了他们的日光浴,或泡海水,或平躺,或俯卧,翻着面地想把自己晒成小麦色,芽庄被称为俄罗斯人的“后花园”,此言非虚。密密压压的俄罗斯人里间或三两个中国人在拍照,若我一般,防晒衣、墨镜、大草帽,全副武装,各种照相姿势做完了,丢下一句“太阳好大”匆匆离开,留下熟视无睹的俄罗斯人继续优哉游哉。
去蚕岛游玩,同团的一个小哥,做完降落伞滑翔,就找了个僻静的地方,躺在白色的沙滩椅上,沐着海风,听着潮涌,闭上眼睛进入安适的状态小憩了一下午。对他来说,这是一种孤独的自由,也是一种与日常剥离的诗意,在这里,没有过去,没有背景,没有社会角色,只有蓝天与白云,只有海浪与浅滩,还有心波潋滟的自己。
离开现实生活,人的心灵总是因为陌生的环境和壮丽的景色而突然达到一个高度,这常常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如灵感一般,有时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所以,出走不是内心的自我放逐,与城市的亲密接触,才是你此行的意义。
你去洗特色的芽庄泥浆浴,洗后滑溜溜的肌肤感觉毛孔很通畅;你去海滩清吧看俄罗斯人跳舞,喝一杯tiger啤酒;你到BBQ海鲜自助烧烤来一顿海鲜大餐,邻座3个成都女孩的大快朵颐让你彻底折服;你和一起出海的团友在珍珠岛过了一个过山车、高空旋转、激流冲浪的城堡主题盛宴;为你做SPA的越南小姑娘,虽然几乎全程零交流,但你会记得她明媚的微笑;你说church他一脸懵逼直到你用手机搜出芽庄教堂的图片才豁然开朗的中年taxi司机;教堂门口挡住你去路询问你是否by bus (团队不让进),你面不改色地说on walk才放你进去的皮肤黝黑的老头;你去洗头越南小妹呈给你的越南语菜单,你看不懂就选了最便宜的一项,洗头的过程中你惊诧于冷冷的凉水,连比带划地询问为什么没有hot water,小妹蹩脚的no显然是懂了,最后你也崩溃地明白越南的洗头仅仅是吹干,做发型还得另外付钱;你去路边摊吃地道的越南美食,法棍沙威玛、椰子果冻、越南米粉以及不知道名字各种小吃......那些你邂逅的地方,你走过的庄严神秘的占婆塔,你虔诚祷告过的教堂,你喝过滴漏咖啡的法国电影《情人》外景拍摄地钟屿石岬角的小店,你看过芽庄湾美丽夜景的哈瓦那酒店楼顶餐厅,你向陌生的俄罗斯父亲请求与他漂亮的小女儿合影,你在俄罗斯街夜市角落喝过的冷饮,你欣赏的越南模特的奥黛表演,你早起看到的日出,你不经意拍下的花儿以及这个城市横冲直撞的摩托车,都曾将你这匆匆而过的生命衬托得如此深厚,如此美丽,它们都将告诉你,这个世间的收获与失去,人与人之间的相聚与告别,都是如此微妙,如此神奇。
所以,旅行不仅是一次向外的观察,也是一次向内的反省。或许是旅行滋养了文字,抑或是文学丰富了旅行。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