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发动的时候,已接近正午时分。
瑾微笑着向我们挥手,我走过去轻轻拥抱了她,然后行了个西方式“面颊礼”,彼此都沉默不语。
转身上车,看着她的身影渐渐从我的视线消失,一种淡淡的愁绪旋即在心头暗涌。
泰戈尔说:“我们一次次地离, 是为了一次次地聚;我 们一次一次地聚,是为了一次又一次的离。”世界上很多的离别却不会再有重逢了,可以欣慰的是,我们还有见面的日子,我相信。
天涯其实并不遥远,只是方向不同而已 。
所以我们也习惯了离别。心里无限感概的,仅仅是不同列车之间转瞬即逝的交错,就像昨夜的欢情与今日的离愁,此一刻到彼一刻的转换太过迅速,让人一时不能适应。
昨夜里,阿桑在歌里反复唱:“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妩媚的灯光下晃动的人影,酒精迷醉的各种神情,注定了这一晚, 又是一场孤独的体验罢了。而人潮中的我,早遗失了飞翔的翅膀,一些梦想便如纸般苍白,于是决定也无力,改变亦无力,正如有些东西厚了、重了,砸在心上会异常的沉。
我始终得隐匿于城市的繁华与喧嚣。
也许,瑾感觉了我的悒郁。别后不久,便不时收到她发的搞笑短信,读着那些忍俊不禁的句子,眉宇间也会有片刻的舒展,不再黯然一片。有时候,我们也会通过网络聊天,只是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肆无忌惮了。我保持缄默,因为心中早已明白,有些疼痛、有些悲伤,需要一个人独自面对、独自承受。朋友间只要能相互挂念彼此关心,足够了。
曾经,我们可以任意挥洒自己的情感,开怀地笑,痛快地哭,那是遥远的年代两个青葱的不谙世事的女孩儿之间的古老故事。会为一道习题的不同理解争得面红耳赤;给学友们的绰号编一些顺听的对联;共同点评班上女生 的身材样貌, 并对各自榜上有名沾沾自喜......所有种种,成为我们一生中最辉煌的一抹灿烂。而那时的年少轻狂,自信满怀亦是我们现今再也无法找回的个性张扬。
15岁那年,我离家出外求学,挣脱桎梏的独立感很快鲜艳褪色,幼小的我稚嫩的双肩开始了承担生活与学业的双重压力。沉郁孤单中,对故乡、亲人、旧日朋友的想念在心里如野草疯狂滋长。而当时写信几乎是彼此间唯一的联系方式了, 在所有的朋友中,瑾是写得最勤谈得最多的一个。于是习惯了每到课间就飞一般奔向学校传达室,瑾的信件也总是会如期而至。嗅着浓浓的墨香,读着淡淡的文字,握着沉甸甸的友谊,渡过了我美好的学生时代。
那些信件见证了我们的青春,不断长大的历程,记录了彼此生活的点滴、学业的繁重、老师的特点、同学的搞笑以及朦胧的情感世界......那个时候我第一次收到男生夹在笔记本中的纸条,而瑾开始早恋。她的这种反叛毫无意外地成为了那个年代的典范。关于爱情,那个年纪其实什么也不懂。多年以后成熟起来的我们慢慢明白,很多时候,女人是因为感动去爱,而不是因为爱而感动。因爱而感动了男人也感动了女人的情意,根本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经历了成长的阵痛,一点点长大的我们,关于那段岁月,关于那些友情,始终会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心情!
每当回首往事,脑海里不断闪现的总有一段关于友情的最厚重的记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