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明王的足迹19——敦煌壁画中有唐.五代.宋共九幅孔雀明王像

标签:
敦煌壁画唐、五代、宋孔雀明王密教画像 |
分类: 孔雀明王的足迹 |
http://s14/mw690/49abebfdxcc2202529fbd&690
(历史悠久的敦煌莫高窟)
敦煌壁画中有唐.五代.宋共九幅孔雀明王像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绘有孔雀明王画像,这是现存历史上最早期孔雀明王画像,也是孔雀明王造像最多的地方。
敦煌千佛洞现存唐、五代、宋朝的孔雀明王画像共九幅,其中唐朝一幅(莫114窟),五代有三幅(莫205、208,榆林33窟)、宋代有五幅(莫133、165,169、431、456窟)。除榆林33窟在瓜州县,其余均在敦煌莫高窟。敦煌孔雀明王画像除一幅绘于东壁门南,一幅绘于甬道南壁(133窟)外,其余均绘于甬道顶。
中唐.莫144窟的孔雀明王画在东壁门南,应该属于胎藏界曼陀罗组成的一部分。孔雀明王和尚貌、天神相、无冠。一面四臂,其中两臂弯曲向上,分别托深色摩尼宝和浅色摩尼宝。另外两臂双手合掌当胸。项圈、手链、璎珞、臂钏等种种庄严,飘带绕身舞动。结跏趺坐在绿色(或蓝色)孔雀背上。孔雀昂首目视前方,嘴细长、颈弯曲,顶丹羽潇洒向后。孔雀尾在孔雀明王身后展开,华丽无比。在壁画的右侧有毛笔书写“孔雀王”三个字。
五代.莫205窟的孔雀明王画像是一幅说法图,画在盝形顶中央。孔雀明王居中,菩萨相,有胡须,一面四臂。头戴化佛冠,胸饰璎珞,手镯臂钏。右边第一手执开敷莲花,第二手持俱缘果。左边第一手执孔雀羽,第二手持莲花(或吉祥果)。身后有头光和举身光。孔雀尾和火焰纹环绕其上。上方祥云缭绕,飞天起舞,瑰丽宝盖珠宝装饰,悬于头顶。孔雀明王结跏趺坐于白莲花上,莲座置孔雀背。孔雀两腿直立,站莲花上。孔雀两侧各有一胡跪在莲花上的供养菩萨。孔雀明王两侧各有三身双臂、四臂、六臂的胁侍菩萨。壁画色彩艳丽,但上边的字迹已经完全看不出来了。
五代.莫208窟的孔雀明王画在盝形顶中央。一面四臂,化佛冠,上方两角各有一飞天。下方两角各有一供养菩萨,孔雀立于水池中(无莲花),主尊结跏趺坐,左手一胸前持一支孔雀尾,另一手持物不明(据仪轨,应为吉祥物),右手一胸前持莲花、一托果实(据仪轨,应是俱缘果),此孔雀明王像与仪轨所述较为一致。甬道两边和孔雀明王像连接处,依次各画四佛坐像。像下绘供养人像。
五代.榆林33窟甬道顶壁画毁失大半,所以日文版《中国石窟·安西榆林窟》所附《安西榆林窟内容总录》失录。孔雀立于池中莲花上,主尊像几乎全毁,仅见一右手(不持物),左侧存下方一身供养菩萨,捧供盘跪于莲上,余供养菩萨毁;右侧三身供养菩萨保存完好,自上而下是:一合掌,一双手扬掌作手印,一捧供盘,均为跪姿。(此窟清曾重修)
根据资料介绍,五代. 榆林33窟甬道南壁画垂幔下曹元忠父子供养像,北壁画垂幔下曹元忠夫人翟氏与长女供养像及三侍女。
宋.莫133窟的孔雀明王像绘于甬道南壁,甬道北壁绘迦楼罗王。画面不太清楚,可辨认出孔雀立于莲花上(似无水池),主尊戴宝冠,可见两臂,孔雀尾在背光里,背光有七层。下方两角各有一眷属(分不清是供养菩萨还是飞天)从上方乘云降下。甬道两边和孔雀明王像连接处,依次各画四佛坐像。像下绘供养人像。
宋.莫165窟的孔雀明王像画在盝形顶中央,无眷属。下方有一供桌,上有供器。孔雀下方无水池、莲花。画面上部毁失,仅可见孔雀明王一右手,持果实。南北坡画趺坐佛像各五身。
宋.莫169窟的孔雀明王像画在盝形顶中央。保存较完整。孔雀立于莲上,无水池。主尊一面二臂,化佛冠,结跏跌坐,左手持一支孔雀尾,右手持物不明,两侧下方各有一童子从空乘云而下,持莲茎供养。南北坡各画坐佛三身。
宋.莫431窟的孔雀明王像孔雀明王像画在盝形顶中央。孔雀立于池中莲花上,主尊一面六臂化佛冠,游戏坐式。左手自上而下:持莲、捉弓、抚膝;右手自上而下:独股杵、果实,胸前一手不明。上方绘宝盖,两旁画菩提树,枝叶茂盛,菩提花开。两角各有一飞天,下方两角各有一合十供养菩萨。甬道两边和孔雀明王像连接处,依次各画五佛坐像。像下绘供养人像。此窟原建于北魏,前室窟檐上有太平兴国五年(980年)重修的题记,孔雀明王像即绘于重修之时。
宋.莫456窟的孔雀明王像画在盝形顶中央当中,孔雀立于池中莲上,主尊也为六臂,一左手捉弓,一右手持果实,余臂持物不明,无眷属,画面上方有残损。从手臂数目、持物情况看,与431窟的孔雀明王像有些相同。南北坡各绘坐佛三身。
敦煌壁画中密教内容丰富,有156个洞窟保存了五代、宋初密教遗迹。而孔雀明王像虽有九幅,但相对还是较少。壁画幅面较小,且内容简单、壁画位置多在甬道顶。
l
l
l
l
l
l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