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前言
2007年暑期,我,也是龙之韵小组组长——秦浩,分别拜访了枣庄市文化局、柳琴戏艺术研究中心和枣庄市艺术剧院,分别了解到了在保护柳琴戏方面政府和民间艺术团体该做的工作和柳琴戏的艺术特色。此次报告以柳琴戏为总报告。
我们谨以此报告抒发我们的所感,同时,我们“龙之韵”小队现在开通博客,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人对中国民间文化的关注。
在此文章中,暂时仅有文字,一周内我会更新博客,那时会有精美插图和新文章。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二,柳琴戏的艺术特色
此部分分为
四部分,分别为唱腔部分、唱词部分、角色部分和身段特技。
(一)唱腔部分
柳琴戏,唱腔优美,能把人的魂拉走,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柳琴戏一来,跑掉了绣鞋;柳琴戏一走,睡倒了十九”,因而,又称“拉魂腔”。
柳琴戏的唱腔有基本腔、色彩腔和民歌小调三部分组成。
1,主体是基本腔,也是柳琴戏唱腔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有种种上句腔和下句腔在传统习惯和基本规律制约的前提下,在加上在下句腔后的“拉腔”较为自由地组合而成。在传统的唱腔中,虽然是同一板式、同一段唱词,而不同的演员有不同的唱法,甚至是同一演员、同一唱段、每次演唱的也不完全相同,所以,柳琴戏的基本腔大多是不定型的,有些艺人也把柳琴戏称之为随心调、怡心调。板式有“慢板”、“慢二行”、“快二行”、“吞板”、“清板”、“炸板”和“散板”等形式。
2,色彩腔又分为相对独立、互不通用的男腔和女腔,是柳琴戏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点是比较短小,因而它不能独立存在,一般是用做基本腔的开头和结尾或者是插于其间,用于调剂基本腔的节奏变化,或作为基本腔板式变化的过渡和基本腔起板前的情绪定势。色彩腔是柳琴戏唱腔中风格独特、旋律高亢,比基本腔更具歌唱性的唱腔。
柳琴戏的唱腔风格独特,以丰富的花腔和独有的拖腔翻高最为独特。拖腔尤为独特,男腔粗犷高亢,女腔柔韧细腻、委婉华丽,标语艺术粗犷、明快、朴实,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尤擅长喜剧表演手法。唱腔以G徽调式和D宫调式为主,徽调式性质温和、缠绵,宫调式明快、刚劲,同时,在表演时,同主音调式转换的手法无处不在,这也是中国戏曲演唱中的一大奇观。
(二)唱词部分
柳琴戏的唱词也有自己的特点。柳琴戏的唱词格式主要有“娃子”、“羊子”和“狗撵狗”等三种常见的格式。
“娃子”又称为“娃娃”、“八句子”。它由八句唱词、五十四个字组成,每句唱词都有专用的名称、规定的格式和固定的子数。它的第一、二句叫“头”或“帽儿”,格式是三、三六字句;第三叫“上撑”,第四、五句叫“身子”,第六叫“下撑”,
格式是二、二、三或四、三、七字句;第七、八句叫“尾”,格式是三、四七字句。
“羊子”又分“公羊子”和“母羊子”。“公羊子”由十二句唱词一百零六个字组成,“母羊子”由十句唱词,九十四个字组成。“公羊子”前四句为一组,叫“头”,五、六句为一组叫“楚”,七、八句为一组叫“身子”,最后四句为一组叫“耳朵”。其中“头”和“身子”的格式是三、三四十字句,“楚”的格式是三、三六字句,“耳朵”的上两句是三、四句,下两句是三、三十字句,“母羊子”没有楚。
“狗咬狗”又称为“狗攒狗‘“咬尾巴”和“顶针扣”等,句数不限,每句通常有七个字,词格为二二三。特点是每句的最后一个字要和下一句的头一个字相同,如不相同,字音必须压韵。
(三)角色部分
柳琴戏的表演幽默风趣,朴实自然,生动形象,欢快清晰,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长期的演义实践中,它还在角色行当上、表演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独有的身段特技。
角色行当分为生角、旦角、勾角和花脸四大行。
生角指的是男演员,又分为大生、小生和武生。
大生(即须生和老生)扮演中老年帝王、将帅、官员富人、百姓等人物。剧目有“五王”、“四相”之说。“五王”指《四告》中的李彦明、《杀四门》中的赵匡胤、《东回龙》中的薛仁贵、《西回龙》中的薛平贵、《阴阳斗》中的周公。“四相”指《二公堂》中的王延龄、《探阴山》中的包公、《三击掌》中的王允、《吃肉》中的蔡平。演大生要求唱腔圆润、苍劲,做功潇洒、稳重,要演出不同人物的身份、气质。
小生在柳琴戏剧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扮演角色范围宽广。有青年文生,如《对龙棚》中的梁子玉;青年武将,如《孟丽君》中的皇甫少华、《铸剑》中的干将;有落魄或家境贫寒的书生,如《白玉楼》中的张彦等。表演上要求做功潇洒飘逸,唱腔婉转柔和;在翎子、甩发、扇子、水袖、衫帽等技巧上要求功底厚实。
武生是扮演武艺高强的侠客义士、军中将领的男性青年,重武功兼唱功,如《武松杀嫂》中的武松、《三岔口》的任棠惠等。另外,有些武生戏即使演员身着长靠或短打服装,表演仍以唱功为重,武戏文唱。
旦角是指女演员,又分为二头、小头、老头、娲婆。
1,二头(即青衣),多扮演各种贤惠、端庄的青年妇女—贤妻良母、贞妇烈女等,以唱功为主,兼做功。表演淳朴细腻、娴静庄重,唱腔委婉抒情,如《秦香莲》中的秦香莲、《灵堂花烛》中的卢梅英等。
2
,小头,也是柳琴戏中的重要行当。其扮演角色广泛,大家闺秀、小家碧玉皆可。表演清秀文雅、天真活泼、聪明伶俐,唱腔婉转甜美。柳琴戏剧目以小头应工戏最多,如《揭面叶》中的梅翠娥、《小姑贤》中饿桂姐等。小头还分为闺门旦、花旦、小花旦和风流旦四种戏路。
3,老头(老旦)多扮演善良厚道的老年妇女。柳琴戏老头行以“四氏”戏为其代表剧目,即《英台劝嫁》中的老邓氏、《三踡寒桥》中的老朱氏、《断双钉》中的老康氏、《小鳖山》中的老阎氏。
4,娲婆多扮演风趣诙谐、丑陋粗俗的中老年妇女。其表演夸张,唱腔油滑。有俊扮,也有彩扮,如《小姑贤》中的刁氏等。
勾角(丑)在柳琴戏中占极为重要的地位,多扮演性格诙谐、风趣、憨直或奸刁的官员、纨绔子弟,武侠义士或一般下层人物等。表演风格独特,它不讲究规范化的程式,却注重突出生活气息,因此必须掌握较高的表演技巧。
花脸(净)分为黑脸、奸白脸、毛腿子。黑脸一般扮演气宇轩昂、威武豪迈的忠诚臣良将,行腔刚劲洪亮,表演动作夸张,注重气势。奸白脸多为阴险狡诈、狠毒奸恶的反面人物。毛腿子多扮演山贼、草蔻、番王、蛮将。
(四)身段特点
身段特技有“凤凰展翅”、“踩席头”、“蹉四步”、“门腋窝”、“压花场”、“顶碗”、“提灯影”、“鸭子扭”等。
凤凰展翅是柳琴戏小头的表演身段,分为单展翅、双展翅两种。单展翅用一把扇子,双展翅用两把扇子,脚走云步或小蹉步。手持纸扇抖动,上下翻滚,形似凤凰展翅。该程式多用来表现欢快或急切的心情,传统剧目《扇坟记》中有此表演。
踩席头是柳州琴戏勾脚身段,多用于饥寒交迫,以讨饭为生的乞丐头,如《周公赶桃花》中的乞丐王英,冒雪讨饭时左臂夹着讨饭棍,右手提着讨饭竹篮,随锣经,脚尖点地,两脚交叉跑动出场,此步法称“踩席头”。
蹉四步是柳琴戏小头步法表演。脚掌着地,左脚向前蹉两下,右脚向后蹉两下,两脚交叉如是反复,故名“蹉四步”。多表现内心紧张,手足无措。
门腋窝是柳琴戏的传统表演身段。传统剧目《斩经堂》中王兰英花园降香,吴汉紧随其后,欲借机杀妻为父报仇。王兰英闻有脚步声,四处查找,吴汉怕被发现,紧贴其妻,两人背靠背原地蹉步,形似门轴在轴腋窝中旋转,故名“门腋窝”。
顶碗是勾脚的表演特技。演员头顶瓷碗,碗中盛满水或放煤油点燃,碗在头上转动,前后移位,边唱边舞,在席筒内或在三张长凳先钻进钻出,翻上滚下,碗不掉,水不洒,灯不灭,以示武艺高超,或表现人物内心忐忑不安。
提灯影是柳琴戏勾脚及小生行当的表演特技。演员站在桌子后面,下身被桌围遮住,空袖披衣,面对观众,双手套在高底靴内,靴底在褶子底露出(以手代脚),在桌子上左右走动、摇摆。表现人物在极度恐吓中,声色慌张,形体缩小变形。
鸭子扭是柳琴戏勾角表演特技,表演时演员穿硬底鞋,身体下蹲,两腿盘曲,模仿鸭子走路的样子,用脚趾走路,并把两手分开,手心向下,身体来回向两侧晃动不停,头尾相应摆动。
(五)经典剧目
柳琴戏的传统剧目有221个,其中本戏、小戏、拆子戏180个,连本台戏41个,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剧目有“东西回龙二五反,点兵四告大花园,大小隔帘老少换,禪州西歧小燕山”等。
柳琴戏在早期的作品主要有反映民间生活的两小戏和三小戏,如小戏《揭面叶》、《双拐》、《单拐》、《打千棒》;大戏《四告》、《点兵》、《吕蒙正赶斋》;连台本戏《回龙传》、《白玉楼》、《孟丽君》、《揭面叶》,其中,《揭面叶》为看家戏。
解放后,新排演了大戏《匡衡进京》、《卧龙求凤》、《山川锣鼓》等。
在柳琴戏的众多剧幕目中,小戏以《揭面叶》,大戏以《大燕和小燕》、《墨子》、《一碑三孔桥》的艺术特色最高。1987年,江苏电影制片场将《大燕和小燕》拍成戏曲艺术片,回响大江南北,柳琴戏首次为全国所瞩目。
三、枣庄市政府为保护
柳琴戏所做的工作
为了能让柳琴戏——这一有丰富特色的地方戏曲能生存和发展下去,枣庄市政府做了很多工作。
1986年3月15日,为了加强柳琴戏表演艺术团体的相互交流,促进柳琴戏艺术事业的发展,枣庄文化局和徐州文化局、临沂地区文化局、蚌埠市文化局、宿县地区文化局和永城市文化局等共同决定,在苏鲁豫皖四省柳州柳琴戏的流行区域内,轮流举行柳琴.泗州戏戏剧节,并成立了柳琴.泗州戏研究会。1986年11月5日,首届苏鲁豫皖柳琴.泗州戏戏剧节在徐州举行,枣庄市柳琴剧团和周边地市的地方剧团等七个剧团会演了《三赐匾》、《乌江悲歌》《匡衡进京》等六个剧目,老一代艺术家王平均、历任请、徐宝琴、相瑞先等还联袂示范出演了优秀传统折子戏,受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1989年11月,第二届在枣庄举行。这次有九个演出单位参与,公演了《白马吟》、《快乐的苦恼》、《山川锣鼓》、《梅雨情》、《淮海魂》等九个剧目。
腾州市人民政府公开喊出了“唱柳琴戏,打墨子牌”的口号,并在资金投入、演员待遇等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和优惠措施。2003年,还把一直是差额拨款的腾州市柳琴剧团改为全额事业单位。
枣庄市委、市府的领导也十分关心柳琴戏艺术的保护和发展,在地方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先后多次拨出专款为柳琴剧团添置车辆和服装道具、灯光音响等设施。2002年,市委还亲自牵线搭桥,促成了市柳州琴剧团与枣庄金庄煤矿的长期联姻,有金庄煤矿每年向剧团提供20万资金,大大改善了剧团的财政困难状况。2005年,枣庄市文化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了柳琴戏申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2006年成月,在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柳琴戏的名称赫然在列。2007年10月,枣庄市将举行首届柳琴戏艺术周,目前,文化局、枣庄柳琴剧团正在紧张准备。
四、枣庄市柳琴戏剧团
我在剧团的工作进展不太顺利,剧团的人不太欢迎我,不过,我也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
为了能让柳琴戏能生存和发展下去,该剧团做了以下工作:1、整理古装戏和传承人的资料。
2、10月,文化部、枣庄文化局、市委等单位将举行“中国枣庄柳琴周”,该剧团正在彩排大型抗战剧《厚土》。
我从该剧团了解到,柳琴戏的古装剧难以打开市场,而现代剧《北花盛开》(围绕新农村)、《母亲的呼唤》(围绕未成年人教育)等以现代生活为题材的剧目的社会反响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