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洞虚观

标签:
洞虚观阿炳道教佛教正能量 |
分类: 周边庙观 |
自己是临时起意前往洞虚观的,地点也是从网上搜寻得知,并赶紧上网恶补了有关背景知识。
无锡城中有一处洞虚宫最初名青元宫,创建于536年(梁大同二年),位于无锡东乡胶山,后荒废;约在1010年(宋大中祥符三年)重建于城中心崇安寺左侧,更名洞虚宫。在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元代至元年间(1271-1294)和明万历年间(1573-1620),曾经三度毁于火灾,又在宋嘉佑初年、1369年(明代洪武二年)和万历年间三度重建。1860年(清咸丰十年),李秀成率太平军东征,洞虚宫全宫被毁。1874年(同治十三年),重建三清、灵宫、火神、雷尊(即阿炳故居)、长生和祖师六殿。1876年(光绪二年),道士秦瑞芳重建玉皇殿。阿炳的父亲曾任洞虚宫偏殿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从小受道教音乐影响的阿炳由此创作了一系列二胡经典《二泉映月》、《听松》等。
自己前往的即系坐落于无锡市胶山南的洞虚观,远远望去,别有一番洞天,令人神往。因为新冠疫情的关系,道观并不开放,门口聚集了一些游客不得进入,我注意到侧门口一位阿姨,悄悄地走过去,阿姨正拿着一大把钥匙,一个个地试着开门,怯怯和她搭话,阿姨告诉我今年春节之后洞虚观没有开放,如今的道观都是2003年以后重建的。利用短短的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充分表达出自己的虔诚之意,阿姨同意放我一个人进去,并且热心告诉我,可以先随意看看,里面有道士,有事向他们请教。
果然,正着台阶向上准备游览玉皇殿时,听到了招呼声,一位道士从下方向我挥手,只有我一位游客,立刻明白确实是在叫我了。道士告诉我,刚才阿姨的吩咐,所以特意过来接我了。随着道士来到玉皇殿前,这才发现大门并不开放,道士领我从偏门进入。
道士热心地泡了茶,我客气地请教了他的法号:山霂道士。山霂道士开篇即告诉我,道教和佛教有不同的地方,佛教更讲究出世,而道教更多强调入世,因为如果没有入世怎有入世呢?佛教引导的更多为看透看开和舍弃放下,而道教更多的则是教导信众去追求,当然是在并不违背自然规律的前提之下(所谓道法自然),积极争取。最为显著的事例当数元朝前期丘处机真人,凭借自己一人之力,以74岁的高龄,自山东昆仑山西游35000里,在中亚机遇成吉思汗,成就了“一言止杀”的历史性创举。这不和佛教之普度众生异曲同工么。
“我们不应该轻视甚至否定一个宗教”说起当下道教和佛教的兴盛高下,有的人对于道教存了偏颇之意,山霂道士说“否定,必须充分了解掌握之后才可以得出结论,很多人对于道教并不了解,仅仅凭了自己的一孔之见,或是看了几本书籍,我不认为仅仅靠书籍就可以,更多需要生活的感悟,没有切身感受的人生体验,哪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轻易得出结论否定一样事物的行为,就足以证明言者没有深入探究了”。山霂道士接着道:“当下有人云:信则有不信则无,我不赞成”语出意外,端杯品茗,更加专心聆听“很多的事物,无论你信与不信,他都是存在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仔细品味,确实如此,太多的事物,最初阶段因为难以理解,不能叫世人信服,于是咸以为迷信,但是后来多为科学证实存在,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一席话让人有茅塞顿开之感,当下我们很多人心情浮躁,自觉或饱读诗书,或著作等身,或头衔遍体,于是心高气傲,睨视左右,目空一切,视别人为草芥,听闻此言,恰似晨钟暮鼓,令人警醒。
“道教讲究顺其自然,不强调对人个体的拯救。道教把人当做世间万物中的一种,平等对待。正如我们观看蚂蚁世界,蚂蚁大战的时候,不会去干涉其中一方,而是任其自然,胜败天定,因为这就是自然的规律。道教对于人类也是如此,唯有用观看蚂蚁的视点,才能参透道教的教义内涵,大而言之,道教同样也在拯救人类,只不过着眼的是人类整体。”一番生动的比喻,让我应接不暇,需要日后慢慢品味。
道教是绝对正宗的中国本土宗教,存在至今自然有其深层的原因,从骨子里渗透的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基因,流淌的是炎黄子孙的血液。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山霂道士坦诚了他的担忧,尤其对于当下很多的速成班,交了钱,上个课,有的甚至是网络视频,于是出山,其实不仅仅这样的速成学生自身业务素质不过硬,甚至他们的老师也是同样如此。“如此不是误导信众么?”山霂道士道。接着介绍起他当年拜师的场景,需要严格的程序,可惜我基本记得了。山霂告诉我,他的师傅最先在北京白云观(?)后来到苏州玄庙观和上海城隍庙,观主系其师弟,师傅一生的积蓄全部用来修建了道观,自己一旁结庐而居,一心传道。人们常言“盛世佛教昌盛,道士洞天修炼;乱世佛教隐居山林,道士下山解厄。”山霂道士说:“如今恰逢盛世,我们每一个都要珍惜。所谓传道,希望通过自己感悟,给需要的信众锦上添花或排忧解难,为他们在人生的关键路口提供适当的方向,多宣传正能量,不能辜负了自己求学问道的初衷,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中间对得起良心。”
声声鸡叫传来,时间不早,应该告辞了。自己没有携带现金,提出扫码支付表达心意。山霂道“没有也没有关系,我们没有任何强求”连续扫了两次都提醒需要重新扫码,山霂道士连说罢了吧。他说,“我们但求可以解决起码的温饱,绝不有更多的贪求;但是也不相信道士或者僧人,自己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尚且可以安心问道学佛的。”在我坚持下后来发现道观提供的是微信二维码,而自己打开了支付宝,于是转换过去,成功扫码。“这是一份对神灵的心意”山霂对我说:“为自己,也为家人。神明在天上,更在我们每一个人心间。”
山霂道士一直送我到大门,希望有空可以再来。门外游人如织,头顶阳光普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