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阴文庙

(2019-05-21 12:25:49)
标签:

江阴文庙

文庙

孔子

儒家

大成殿

分类: 周边旧迹

 

 

江阴文庙始建于北宋初年的乾兴、天圣年间(1022-1023年),后经元、明、清及民初五十多次扩修,成为苏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文庙,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总体布局采用中轴对称的宫殿式,仿照山东曲阜孔庙的风格建造,是江阴文化古城的标记,也是江阴古城的儒学圣地和江阴科举时代的最高学府。

 

南宗绍粉年间,建讲堂,设军学,立义廪,修东西序,拓泮宫,建御书阁,先贤祠,文庙已具相当规模。据不完全统计,明代二百六十年中,江阴历届县衙 拓建修葺庙学达二十三次之多。顺治二年(1645)八月,江阴义民抗清守城被屠,城内仅幸存50余人。文庙除大成殿、明伦堂外,其它建筑均遭到严重损坏。自顺治至光绪的二百六十四年间,修庙共二十余次。咸丰十年,太平军占领江阴城,文庙又遭战火破坏。自同治六年至光绪五年,以12年时间全面复建,除尊经阁未重建外,余均按原样恢复。因庙学规模宏大,各县前来问礼者不绝。入民国后,文庙建筑归县中学使用,数度受到兵扰。新中国成立后,文庙建筑在县立中学使用中得到保护。七十年代因翻建校舍、拓修大街,石坊、照壁、棂星门、崇圣祠等先后被拆毁,所幸大成门、东西翼房、大成殿、明伦堂、东、西庑房等主体建筑和泮池三桥尚存。经过精心修缮,已重现昔日的风采。从棂星门到明伦堂,次第三进。主体建筑贯穿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附设建筑分列左右,对称排列,气势恢宏。

 

泮桥是文庙前泮池上的桥。文庙前有“泮水”,状如半月形的水池,亦称泮池。泮桥一律为三座石拱桥组合而成(亦称三桥),以示享受王礼(孔子本人死后亦被历代封建皇帝加封:“文宣王”、“大成至圣先师”。“圣者,王也。”孔庙规制享受王礼)。明正德二年(1507)重建泮池上三穿九孔石拱桥,清代康、雍、乾三朝多次增葺整修。文庙泮桥,建造年代久远,造型别致,是江阴极为重要字文物遗存,也是江阴文化底蕴深厚的象徵。

 

江阴文庙的大成门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8 年)门阔14米,深10米,门基为石雕须弥座。旧时,逢祭孔大典或帝王通行才开启,平时常人出人开启两旁的金声、玉振两掖门。1996年修复时,仿曲阜孔庙式样,大门上方悬清雍正皇帝题书的“大成门”竖匾,大门两侧悬其御书对联: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立极;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大成门乾後年间为名宦、乡贤祠,现为销售钱币、字画、文房四宝、旅游纪念品等文化商品的 场所。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大成殿原名文宣王殿、宣圣殿。宋崇宁三年,徽宗赵佶取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之意。下诏更名为大成殿。江阴文庙大成殿建筑为欲山顶,重枪,抬梁式屋架,器宇轩昂, 宏敞肃糁,重檐正中悬挂“大成殿”贴金匾额,“大成殿”三字相传是淸雍正皇帝亲笔手书。重檐正脊饰园形双龙戏珠图,两端以皇宫规制饰龙吻,垂脊塑龙、狮、马、牛等 传统吉祥物。大成殿内的梁、枋有百余平方米的彩画,距今已一百余年。殿内正中是清康 照皇帝玄烨题书的“万世师表”,南面悬挂清光绪皇帝题书的“斯文在兹”匾额。两楹悬雍正御书联“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乾隆御书联:“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乘万世继亮舜禹 汤文武作之师。”都是褒扬孔子的辞语。据县志载,江阴历代祭祀仪式至为隆重,文武官员履职江阴,例必到文庙行香。

 

大成殿内塑孔子、四配、十二哲坐像。“四配”、“十二哲”均头戴九旒冠,身穿九章服,手 执躬圭,塑像均坐于木制描金神龛内。孔子塑家两侧是髙2米的“四配”坐像。左为复圣颜 回,述圣孔伋。右为宗圣曾参,亚圣孟轲。再两侧为“十 二哲”:东位西向依次是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西位东向依次是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 师、朱熹。两位母亲手执香火四面作揖祈祷,想必今年她们孩子需要参加考试吧,可怜天下父母心。

 

江阴文庙的明伦堂历来为讲学、习仪的地方,门厅上悬有宋代理学家朱熹的手迹仿件“明伦堂”横匾,黑字白底,两侧则是借用清代南菁书院(今南菁高中)的第二任院长黄以周题给南菁书院的对联:“七十子六艺兼通,文学溯薪传,北方未先于吴会;九百里群英毕萃,礼仪表茅蕝,东林以后有君山。”因后人录墨有误,其“茅蕝”一词被误抄成了“茅莼”。 又,此联的作者楹柱上题的是黄体芳,实则应为黄以周。大概因二人“关系”颇近,故有此淆。

 

文庙出来,脑子里回想着两位母亲祈拜的一幕,我们的周围有拜如来观音的善男信女,有拜赵公财神的凡夫俗子,自然更有坚定心中信仰的无神论者,这就是我们的世界吧,世界如此多彩。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江阴文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刘氏兄弟故居
后一篇:江阴兴国寺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