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寿(1818年2月26日—1884年9月24日),字生元,号雪村,江苏无锡人,清末著名科学家,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
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开设了以研制兵器为主要内容的军械所,以研精器数、博学多通的荐语征聘了徐寿和他的儿子徐建寅,以及包括华蘅芳在内的其他一些学者。徐寿们仅仅从《博物新编》这本书上看到一张蒸汽机的略图,又到停泊在安庆长江边的一艘外国小轮船上观察一天,经过反复研究,精心设计,花了三个月的时间,终于在1862年7月制成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这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1864年,安庆内军械所迁到南继续从事制造研究工作。1866年4月,在徐寿、华蘅芳主持下,南京金陵机器制造局(今晨光机器厂)制造出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蒸汽动力船一一“黄鹄”号。以后在上海江南制造总局(今江南造船厂前身),徐寿、徐建寅父子和华蘅芳等又设计制造了“惠吉”、“
操江”、“测海”、“ 澄庆”、“ 驭远”等舰船,开创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新局面。
为了组织好译书工作,
1868年,徐寿在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内专门设立了翻译馆,专门翻译西方化学、蒸汽机方面的书籍。他与英国人傅兰雅合作,翻译了《化学鉴原》等书,系统地介绍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化学知识的主要内容。在翻译中,他发明了音译的命名方法,命名了一套化学元素的中文名称。即把化学元素的英文读音中的第一音节译成汉字,作为这个元素的汉字名称。例如,对固体金属元素的命名,一律用"金"字旁,再配一个与该元素第一音节近似的汉字,创造了
“锌”、“锰”、“镁”等元素的中文名称。日本得知后,立即派学者来中国学习,并引回日本使用,徐寿对中国近代化学发展起着先驱的作用。
为了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徐寿和傅兰雅等人于1874年在上海创建了格致书院。这是中国第一所教授科学技术知识的场所。1876年正式开院,
1879年正式招收学生,开设矿物、电务、测绘、工程、汽机、制造等课目。同时定期举办科学讲座,讲课时配有实验表演,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中国兴办近代科学教育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格致书院开办的同年,徐寿等创办发行了我国第一种科学技术期刊——《格致汇编》,介绍了不少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对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通过拜读EpochOfYao的博客,得知了徐寿的墓地在梅园公墓,从荣德生墓出来之后,一鼓作气,直接开车原路返回前往梅园公墓。
公墓管理处的人员非常热情,非常详细地告诉了我具体的方位,主道向里右侧名人区。天下起了小雨,撑起雨伞很容易就寻到了地方,墓区路口两块石碑刻着徐寿墓和尤袤墓的介绍(同样在在梅园公墓,当初从EpochOfYao的博客得知这一信息,令我惊喜万分)。向里进去不过二十几米光景,道旁提示徐寿墓就在左手,果然一堆普通墓碑中间,不远处几株松柏卓然而立,徐寿墓就在其间,面积出奇地小,封土直径不过一米多,,周长自然可以推算,度量了一下不过十步光景,自己拜瞻过的名人墓中,这绝对是规模最小的。但是对人世间的贡献,又岂是可以只用墓园大小来衡量,君不见,成吉思汗墓至今依然方位不明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