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2018-08-20 22:51:19)
标签:

哈尔滨

中华巴洛克

美食

七三一

细菌部队

分类: 国内其他

 

“巴洛克”是17世纪意大利兴起的艺术风格,它的建筑豪华而富有激情,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其色彩浓烈,装修富丽,雕刻细腻,被公认为欧洲伟大的建筑风格之一。特点是外形自由、色彩强烈、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常常采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这一风格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领域都发生影响,一度风靡欧洲。

 

19世纪末,中东铁路的修建和松花江的通航,吸引大批外国人和外国资本涌入,使得哈尔滨迅速发展成为远东大都市。当时,哈尔滨的南岗区和中东铁路西侧的道里区为沙俄附属地,由“洋人”操刀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开始兴起———新艺术运动、巴洛克、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和折衷主义等艺术风格的建筑纷纷出现。

 

20世纪20年代,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在道外腹地置地,而巴洛克建筑的热烈与繁华,刚好迎合了他们的“炫富”心理,照搬起对面华丽的西式建筑,并用中国传统特色的饰物对建筑改造。于是一系列“巴洛克”式的立面造型上,出现了蝙蝠、石榴、金蟾、牡丹等有吉祥意义的中式图案。鉴于道外“前店后厂”的商业模式,传统的中式四合院作为“居住和仓储空间”被运用到了建筑中。后世,这种风格由一位叫西泽泰彦的日本学者赋予了“中华巴洛克”的名字。

 

    以上颇具专业水平的描述,自然不是我之拙笔可以完成,来自网络稍加整理罢了。12日晚上和13日连续两次前来此处,前一天恰逢夕阳西下,建筑半在阳光下半阴影里,阳光下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色,更见风采。

 

    最具观赏性的建筑主要集中在头道街、二道街和三道街于尚志街、南勋街之间,其中二道街最为热闹,很多小吃店集中,价格似乎还算公道。

 

       中华巴洛克位于道外地区,原名傅家甸,可以说先有傅家甸后有哈尔滨,乾隆年间山西太原人傅振基来到这里当厨师,因为烹艺甚高,善做面食,后被恩落户为民,捕鱼摆渡为生。后通过傅振基介绍,又有多户人家落户,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的迁入,傅家甸成了气候。1932日军侵略哈尔滨,七三一部队曾将这里捏造为“大魔窟传说”,称这里“住着各种族的人,流浪汉、失业人员和罪犯……间谍人潜入这一地区”。1940年夏季在哈尔滨是捏即附近城市发生了各种急性传染病,其中傅家甸地区为中心发生的伤寒病原因被认为“饮食不卫生,灭鼠不彻底”。随后七三一部队诊疗人员前往进行消毒、隔离患者,同时派来了许多关东军宪兵队员、特务机关人员和工兵队人员。在预防伤寒的名义下,关东军宪兵队一个不漏地搜查但是居住在傅家甸的白俄和中国人聚集场所—地下赌场—这里是有武装的中国土匪把持着,并以“隔离预防”的借口抓走许多俄国人和中国人,然后破坏了建筑物。曾在原哈尔滨宪兵队总部工作过的一位宪兵提供了如下证词:

 

      “虽然没有明确短短就是如此的根据……但是,当时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在哈尔滨市来列不明的俄国人和中国人蠢蠢欲动,间谍潜入了傅家甸企图侦查摄于平房的七三一部队的秘密以及关东军的兵力部署和装备内容等,必须以发生某件事情为契机对大魔窟进行彻底搜查,并将它置于我们的全面控制之下。这是宪兵队司令部经常在研究的事情…..发生伤害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机会。”而对于伤寒发生的原因很多人怀疑七三一细菌部队乃系始作俑者。(摘自森村诚一《恶魔的饱食》—【关东军细菌战部队】恐怖的全貌)

 

       我曾咨询过两位哈尔滨中年人,“傅家甸在哪里?是不是现在的道外区?”可惜两位均称毫不知情,连连表示“没有听说过”。伫立在繁华热闹的道外区中华巴洛克二道街街头,心中宁无感慨乎?!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哈尔滨龙塔
后一篇:哈尔滨极地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