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雁塔

标签:
小雁塔大雁塔西安古塔旅游 |
分类: 国内其他 |
五月二日上午,朋友们有的去了兵马俑,有的去了大雁塔。因为我都去过,加之百度地图得知小雁塔距离旅馆不过三公里,于是毫不犹豫骑上一辆共享单车,前往!
到达的时候,大约八点五十,九点正式开门,不需要门票,但是需要在大门口(我从北门进入)凭身份证换取参观券(一天3000份)。不知道是不是时间尚早还是工作日的缘故,门口稀稀落落三五人而已,不过九点正式开门之际,大约聚集了三四十人的光景。进入景区需要安检。
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在唐、宋朝时期一直叫“荐福寺塔”,建于唐景龙年间,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朝廷资助在长安大慈恩寺西院建造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由皇宫中的宫人集资、著名的道岸律师在荐福寺主持营造了一座较小的佛塔。后来,为了区别两塔,慈恩寺塔名为“大雁塔”,而荐福寺塔外形似雁塔又小于大雁塔,故名“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小雁塔是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来的佛教经卷、佛图等而建。所在塔院是荐寺的一部分,不过塔院并不在当时的荐福寺内,而是与寺门相对。塔院位于安仁坊,与位于开化坊的荐福寺门隔街相望。唐末战乱,荐福寺屡遭破坏,寺院毁废,只有小雁塔得以保存。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年—1094年)的文献记载,当时的荐福寺已从最初的开化坊迁入了安仁坊的塔院内,与小雁塔成为整体。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一位自称“山谷迂叟”的信士发愿修缮小雁塔,将风化严重的塔檐、塔角修好,以白土粉饰,至今塔身可见白土粉刷的痕迹。明、清两朝对荐福寺和小雁塔进行过多次修缮,明代曾有五次大规模的整修,基本上保留先有的格局。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大修竣工后,向朝廷乞赐寺名。“敕赐荐福寺”匾额就是明英宗的御笔。
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遇到华县大地震时塔顶两层被震毁,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小雁塔和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合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
蔚蓝的天空不见一丝云彩,偶有飞机拉出长长的烟,令人浮想;一个人信步由缰,绿荫下自在漫行,感悟历史的气息,触摸西安的文化,令人陶醉,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