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纪念馆倪瓒墓

标签:
倪瓒元四大家黄公望石涛墓地 |
分类: 周边墓陵 |
百度地图搜索得知,倪瓒纪念馆就在左近,于是前往。
可惜纪念馆大门紧闭,只能在门外拍摄几张照片了事。值得一提的是。纪念馆前面的广场面积很大,空旷异常,高大的倪瓒雕塑矗立中央,一位年轻的母亲带了两位小孩儿游玩。气温虽然很低,但是天气晴好,天空湛蓝湛蓝。
不甘心的我绕着纪念馆四面张望一通,东边菜地,后方一方高高的土包,四周没有任何一处可以进入,只得作罢。
纪念馆西侧又有一处院子,走近一看,竟然是倪瓒的墓园。本来以为倪瓒墓就在纪念馆里面,今天无缘得见。
墓园大门紧闭,木质栅栏门下半部分西侧缺了一根木条,心中度量着,弯下腰去,把脑袋伸进空隙,OK,可以很轻松钻过去,那么身体一定没有问题了。退出来,再次蹲下来,侧过身子,脑袋先过去,收腹,身子也并无大碍,正疑心衣服有些阻碍,忽然发现有些异样,木门松动,回头一看,木门并未锁上。心里说着,自己真蠢,于是退出身子,正大光明昂首入内。
倪瓒,1301年生,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号云林子、等。江苏无锡人。倪瓒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倪瓒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明代江南人以有无收藏他的画而分雅俗,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画坛有很大影响,至今仍被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明洪武七年(1374),倪瓒在江阴长泾借寓姻戚邹氏家,中秋之夜,他身染脾疾,便到契友名医夏颧家就医,夏筑停云轩以居之。倪瓒一病不起,于阴历十一月十一日(12月14日)死于夏府,享年74岁。他的遗体埋葬在江阴习里,后改葬在无锡芙蓉山麓的祖坟,周南老撰墓志铭。
墓园一片翠色,左右两颗高大的银杏树,春天晴朗的阳光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好像生怕打搅了安眠的主人一般。墓园中间左右两侧各有一方小亭,亭内各有一块石碑,上面分别刻着重修坟墓记事和云林倪先生墓表。墓室在最北侧,封土规模中等,两米多高的光景,周长三四十步的样子。墓碑上几个隶体大字:“元高士倪瓒之墓”,一个倪字呈红色,其他均为黑色,不知何故?两侧分别两个花篮,墓碑前方也摆放着鲜花。
默默站立墓前,三鞠躬,思想着恰逢清明,也是对高士的一种缅怀。可以亲临这些处所,大概是比关门读书更好的一种学习吧。
参考信息:
倪瓒倪云林爱洁成癖。故此留下很多趣闻轶事(孤陋寡闻的我仅仅知道他的香厕),转载于此共享:
他的香厕是一座空中楼阁,用香木搭好格子,下面填土,中间铺着洁白的鹅毛,“凡便下,则鹅毛起覆之,不闻有秽气也。”洁癖和孤高,使这个男人不仅激怒了敌人,也丧失了朋友,作为报复,关于他的死因有多种版本,一说临终前患痢疾,“秽不可近”,又说是被朱元璋扔进粪坑淹死的。
他的文房四宝有两个佣人专门负责经营,随时擦洗。院里的梧桐树,也要命人每日早晚挑水揩洗干净。一日,他的一个好朋友来访,夜宿家中。因怕朋友不干净,一夜之间,竟亲起视察三四次。忽听朋友咳嗽一声,于是担心得一宿未眠。及至天亮,便命佣人寻找朋友吐的痰在哪里。佣人找遍每个角落也没见痰的痕迹,又怕挨骂,只好找了一片树叶,稍微有点脏的痕迹,送到他面前,说就在这里。他斜睨了一眼,便厌恶地闭上眼睛,捂住鼻子,叫佣人送到三里外丢掉。
“吴王”张士诚之弟张士信,一次差人拿了画绢请他作画,并送了很多金钱。倪瓒大怒曰:“倪瓒不能为王门画师!”并撕绢退钱。不料,一日泛舟太湖,正遇到张士信,被痛打了一顿,倪瓒当时却噤口不出一声。事后有人问他,他答道:“一出声便俗”。倪瓒曾作一诗以述其怀“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令名。”
因他太爱干净,所以少近女色。但有一次,他忽然看中了一姓赵的歌姬,于是带回别墅留宿。但又怕她不清洁,先叫她好好洗个澡,洗毕上床,用手从头摸到脚,边摸边闻,始终觉得哪里不干净,要她再洗,洗了再摸再闻,还不放心,又洗。洗来洗去,天已亮了,只好做罢。
后来他因故入狱,到吃饭的时候,却让狱卒把碗举到眉毛那样高,狱卒问他为什么,他说:“怕你的唾沫喷到饭里。”狱卒大怒,把他锁到马桶旁边,后经人求情方得释放。
关联博文
当我从附近寺庙游览完毕再次回到墓园门口的时候,大门正在被一位师傅用一根木条彻底封死,再不能进去了。
(师傅正在工作)
当我从附近寺庙游览完毕再次回到墓园门口的时候,大门正在被一位师傅用一根木条彻底封死,再不能进去了。
关联博文
:《岳飞》《包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