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陆定一祖居的路途中,在凤翔北路的东侧接近任钱路南侧,忽然发现一所寺庙,黄色的围墙色彩在一片民居中尤其显眼,停车一看:“静心寺”。好一个具有禅意的名字。
于是锁上共享单车,信步入内,刚到牌坊下面,里面一阵爆竹声响,眼前一片烟雾弥漫,几乎看不清潜伏,好似来到一个神仙境界。
不一会儿,烟雾散去,寺庙的轮廓展现眼前,并不很大的一个院落,但一侧建筑甚至有两层之高,我没有上楼,只在楼下左右厢房观瞻,无非观音殿地藏殿等等。
继续向前才是寺庙的正堂,这时我才发现自己是从寺庙的后方进入的。韦陀和弥勒佛的雕像次第入眼。大堂的一侧依然还有工人正在进行装修。韦陀和弥勒佛,民间传说很久以前,他俩并不在一起,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宇。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香客甚众,但他丢三落四,不善理财,致使入不敷出。韦陀管账是把好手,但成天阴着脸,太过严肃,搞得香客越来越少,以至于香火断绝。佛祖查看香火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两人放在同一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韦陀掌管财务。在二人的分工合作下,庙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此外,韦陀菩萨的降魔杵的方向也跟寺院的大小也有关系: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陀杵杵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这个寺庙固然属于最后一种,似乎此前看到的其他寺庙也多是这样。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
毕竟现在这个世界太现实,古代或是国外很多著名宗教场所(寺庙、教堂等)免费,而我们的寺庙道观却是名气越大门票越高,何谈免费一说? 不过,如果您是佛道中人大概确实可以的吧。所幸静心寺规模甚小,当然免费,确实是个静心好去处,前提是您得抛得下凡世俗念。诚然,如果您真的可以做到物我两忘,又何必专门赶到寺庙(深山、老林、乡村...),何处不能静心?
参考资料 《陆定一祖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