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子书院

标签:
书院无锡四大书院蒋重珍蒋子书院 |
分类: 周边旧迹 |
在博文《无锡安阳书院》中谈起无锡有东西南北四大书院:东有东林书院,西有安阳书院,北有二泉书院,南有蒋子书院。今天早上因为需要送孩子到校,一看时间还早,想起朋友曾经告知于我雪浪山公园(蒋子书院位于其内)早上不需门票,且路途不远,何不乘此机会前往试一试运气呢?
运气不错,朋友诚不我欺,公园大门敞开,可以自由进出(大约早上七点钟的光景)。
蒋子书院得名于无锡历史上第一个状元蒋重珍,蒋重珍幼年丧父,母子相依为命,十岁起拜南宋大名鼎鼎的大诗人尤袤为师,居住在无锡雪浪山下师傅家中。到十四岁蒋重珍几乎读遍了老师家的所有藏书,而老师这时也已七十四岁高龄,且经常生病,于是尤袤把他推荐给山上雪浪庵的主持僧,主持僧把他安排在谭云阁(后人称其为蒋子阁)读书,一晃又是三年。十七岁起蒋重珍开始授徒,这期间他一直在雪浪山生活,边教书边学习,二十多岁中秀才,三十多岁中举人,四十一岁高中状元。
横山寺师傅告诉我,从寺的北侧山路步行向上即可前往蒋子书院(开车请从寺的南侧),经过一个新造的牌坊,向前就是状元路了,据说有218级台阶,顺着状元路向上,沿途很多名言警句的石刻介绍,我全部拍摄了下来。半山腰有一个歇凉亭,这是当时蒋重珍上下山时休息之处,可以观看长广溪飞帆,俯视田野阡陌、村庄密闭、河流纵横,常常赞叹太湖之滨秀丽风光,后人将这座半山亭叫做状元亭。接着向上就可以看到由三块条石组成的“状元桥”,据说敲击三条石块或是石块的不同部位,会有不同的声音。我尝试用脚跺了几下,似乎没有听到预想的声音,或许是今人已经更换了石块了吧。跨过状元桥继续向上就是书院了。
蒋子书院分位于雪浪山上,接近顶峰。一座粉墙黛瓦的建筑,古色古香,山林间显得清幽宁静。门口的介绍已经斑驳不清,书院的名字隶书书写,青绿色字体和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跨入院子,左右两侧好不热闹,很多市民在此早餐饮茶,喧闹一片,仔细观察了一下,没有一位捧卷阅读的。大门的背面门楣上“有志竟成”也是青绿色,字面意义不言而喻。继续向前,第二进建筑上看到的是书法家钱茂生先生书写的“状元极地”匾额。院内还有一些资料是关于科举文化的,江南状元榜、无锡历史上的八个状元以及十九个进士。没有灯光,我没有仔细阅读。
再往里右侧是一座二层阁楼,这就是蒋子阁了,始建于南宋庆元年间,原名谭云阁,因蒋重珍曾在此阁上苦读三年书而更名。檐下高挂着红底金字“蒋子阁”的匾额是康有为的手迹。可惜该阁大门紧锁不得进入,四周走廊杂物纷呈,不能下脚。所幸蒋子阁南侧一片空地,一张四方桌,两张藤椅,一个独立的小院子,和外面的喧闹构成鲜明对比,自己切了一杯红茶,拿取随身携带的书本,慢慢品饮,倒也自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境界。
蒋子书院的西院,经过一段曲折的长廊,有“八德龙潭”,是一口永不干涸的山泉,己有八百余年的历史。可惜当时我没有在意,好在拍摄到了一张照片。
据说千百年来无锡城乡大凡要取得功名的学子、书香门第的孩子,大多来蒋子阁中闭关读书,如考中状元的顾皋、王云锦、邹忠畸以及进士朱玄、稽曾筠、稽璜、秦蕙田等。
蒋子阁曾在明朝后期毁于一场大火,后来清初顺治年间由僧一语重建,并有两江总督何桂清提携了“蒋子阁”匾额。明国其间,康有为游览蒋子阁挥笔提携了“蒋子读书处”的匾额。蒋介石、宋美龄夫妇于1928年、1946年、1948年三次登临蒋子阁,慕谒先贤,追念同宗。
从蒋子书院出来,继续向上可以登至顶峰(太湖第一峰),新建御茶楼,登顶眺望,碧波万倾,山峰连绵,气象万千,心旷神怡。虽然天色阴沉,但是只要我们的书院精神得到传承,我们的心空就会阳光灿烂,那么何处不是艳阳高照呢!
(PS 书院早餐
关联博文
《东林书院》《安阳书院》《蒋子书院》《二泉书院》《东坡书院》
登高远眺,心旷神怡
以下照片为横山寺
以下为横山草堂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