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攀龙纪念馆

标签:
高攀龙东林党顾宪成东林书院阉党 |
分类: 周边旧迹 |
高攀龙(1562―1626),明万历进士,和顾宪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者)同为东林党领袖,无锡人,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从小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崇尚程颢、程颐和朱熹之理学,力行“学者以天下为任”。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高攀龙辞官回乡,他在漆湖(今无锡蠡湖东部)之畔建造一座小楼,在堤内水中构筑一座小楼,堤围在水外,湖又围在堤外。堤上植垂柳桃花,有一条小埂通小楼,楼前临水筑一圆形石台,取名“月坡”。小楼四面开窗,“可以望山,可以观水,可以清风送爽,可以阳光普照,可以明月作伴”,于是题名“可楼”。他在水居生活27年,养志明理、著书立说,期间进行了大量的文学和理学创作,来往于村野之间,与渔民同乐。
高攀龙主讲东林书院20年,传播“忧国、亲民、实学 ”思想,代表了高攀龙学术修养的至高境界。晚年被朝廷再次启用,大力整顿吏治,革除陋规,揭露贪官,但终遭阉党迫害,自沉而卒,悲壮殉国,时年65岁。
高攀龙去世后,可楼几经兴毁,高攀龙侄孙和学生等后人多次修茸,取名“高子水居”。光绪年间,无锡人裘廷梁曾修建屋宇,刻高公遗像,并有碑石数块。1935年,爱国将领冯玉祥慕名而来,在“水居”住了一个多月。抗战期间(又是抗战)毁于大火。听说上世纪五十年代还可看到断砖、残瓦,遗迹可寻,六十年代末围湖造田,把“高子水居”遗址填在了泥土下,资料介绍尚存荷花池,可惜我没有注意。
十年前的2016年无锡市当地政府重建可楼,取名“五可楼”,寓意既为“第五次重建可楼”,又寓含高攀龙的“五可”之意。纪念馆设在二楼,可惜并不开门,咨询一楼前打牌的老年人,得知开放仅限工作日。旁边一位老太看到我在打听,嘴里嘟哝“这有啥个好看的”,另一位大爷接口道:“人家没看过的,总要看看的”,我失望地走开,依旧听到一位老人轻声说“我都还没上去过呢!”
无奈只得外围转了一遭,终是没能瞧出什么文化底蕴、建筑美学或园林艺术,天气寒冷,又下着小雨,还是等工作日再来吧,管它雨天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