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军阀与教育

(2014-01-04 21:53:44)
标签:

军阀

阎锡山

韩复渠

张作霖

教育

分类: 他山之石
 
    以我们学生时期所受的文化训练,使的我们大多数人对军阀向无好感。有一天,本文作者在文海里偶拾一点文字碎片,说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大概是祭孔的日子吧,张作霖脱去戎装,换上长袍马褂,跑到辖区各个学校,给老师们打躬作揖,说自己没什么文化,教育下一代,全靠诸位老师辛苦了。别看是只言片语,却从此让我对军阀另眼相看。虽然不是对所有的军阀都有此好感,但就我个人来说,此后我便开始注意和军阀相关的文字。多年的留心,我发现像张作霖这样关心教育的军阀,还不止他一人,本文略举2-3人为例说是他们的教育情结。

    先说说韩复渠吧,虽以大老粗著称,但走马上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后,他把一些术士、僧道类人物,统统请出了衙门,取而代之的是新派文人,如大名鼎鼎的何思源、梁漱溟、赵太侔等等。后两位不说了,咱们说说时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的何思源吧。

    首先需要理清的一个问题是,何思源是蒋介石的人,他能出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乃出于蒋介石的一手安排。这并不等于说,何思源出任该职,完全靠人际关系,他本人是有真才实学的。何思源学生时代,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此后又留学德国与法国。何思源回国后,先任中山大学教授,继而跟随蒋介石北伐,任政治部副主任。此后,便是现职,即山东省教育厅厅长。

    再说韩复榘,他是由河南省政府主席平调山东的,新省府班底,基本上都是他从河南带来的,只有何思源来自于南京方面。韩复榘与何思源最初的关系,不难预期。韩复榘也许是为了给何思源这位钦定的人物一个下马威,就声言要省财政削减教育经费。何思源闻之,怒气冲冲地找到韩复榘,说教育经费不但不能减少,以后每年还要增加。何思源明确指出:“这不是我个人的事,事关后代青年。主席要我干,就得这样安排;不叫我干,我就走人!”身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的韩复榘,不仅没有被触怒,反倒起身安慰何思源,说:“省财政决不欠你的教育经费,尽请放心!”

    韩复榘的大度,让其身边的人大为不满,他们难以容忍何思源的存在,便时常在韩复榘面前,予以非议,并强烈要求韩主席,将何思源撤职。韩复榘下面的这段话,恐怕就是今天的官员,也未必说得出。他对省府一些高官说:“全省政府只有何某一个人是山东人,又是读书人,我们还不能容他?不要越做越小,那样非垮台不可!”什么叫“越做越小”?就是拉帮结伙呗。一个政府班子,有了拉帮结伙的心,再加上具体的行动,即使不垮台,也一定干不出什么好事来。这道理,出自一个军阀之口,你不对他另眼相看都做不到。读了韩复榘上面的话,我甚至都有些感动、鼻酸。

    韩复榘在山东主政七年,山东的教育事业不仅不落人后,且发展迅猛。就是教育工作本身,韩复榘也总是放手让何思源去做,他从不横加干涉,更未向教育界安排过一个亲信。这也许就是让何思源敬佩的地方。1938年,蒋介石为铲除异己,杀了韩复榘,成为民国第一冤案。此前,蒋介石为搜罗韩复榘的罪名,曾召见何思源,开口便问:“韩复榘欠你多少教育经费?他又是怎样卖鸦片的?”何思源面对国家元首的诱导,他不是落井下石,而是直言相告:“韩复榘从未欠过教育经费,也并没有出卖过鸦片。”这何止是一句证言,直接就是对韩复榘人格的标榜与尊重。这尊重,来自于韩复榘对教育的言而有信。

    接下来,咱们再说说山西王阎锡山。他与韩复榘最大的不同,那就是主政一省的时间特别长,他执掌山西达三十八年。阎锡山曾留学国外,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在治学方面,卓有成效。因此,山西当年的教育,被称为中国教育的典范。阎锡山办教育,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搞好山西经济的基础上,率先在全省实行中小学免费义务教育。自1942年开始,山西全境育龄儿童入学率,每年都能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这个百分率,即使是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更何况,中国的这一历史时期,正值抗日战争。在一个战争频仍、离乱不断的环境下,一省的入学率还能达到这么高,做为后人的我们,除了感佩,还是感佩。

    四川军阀刘文辉。1939年1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任命刘文辉为西康省主席。他十分重视教育。1939年,在一次演讲中,他语重心长地对国立康定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们说:“你们这些学生,很有希望,很有前途,我们国家很需要你们,你们是我们国家的后起之秀。特别是我们这个康定、康巴地区文化素质比较差,希望你们,好好地学习,把你们的文化程度提高,把你们的知识提高,将来为这个康巴做点贡献。”
  这可不是说着玩的话,1930年代,摄影师孙明经在西康省考察时发现,当地的学校校舍大都宽敞明亮,学生衣着整齐,令人耳目一新。而一些县政府却破烂不堪。好奇的孙明经就问一位县长:“为什么县政府的房子总是不如学校?”县长回答:“刘主席说了,如果县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为了表示对刘文辉的响应,当时的巴安县县长赵国泰就曾放下繁忙的公务,亲自到当地小学代课教书,当起了国语老师。他的行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刘文辉治下的西康省,重视教育早已成为自上而下、实实在在的行动!

 

    很多军阀均非善类,但我坚信,懂得办教育的军阀,仅此一点即可获得人们应有的尊敬。就像何思源先生所说的,办教育“不是我个人的事,事关后代”。延伸开来,事关后代的事,难道不是事关民族的未来吗?日本是怎么强大起来的?难道不是他们在明治维新(1868年)时期强制推行普及义务教育的结果吗?还记得早年播放过的日本电视剧《阿信》吗?给人当保姆的阿信,她也必须上学——背上娃娃去上学!否则,政府就要严厉惩处她的雇主。正是这种严厉的教育政策,日本人也才把他们当年的义务普及教育,称之为“血泪史”。在当时看来,这是多么的不近人情;回眸一瞥,却才发现,“血泪史”铸就了日本,使之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由此我们也愈发觉得,懂得办教育的人,是多么可敬!

 

    --摘抄并有剪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