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池是位于唐华清宫遗址之上的一座皇家宫苑,距西安30公里,南依骊山,北面渭水。因其亘古不变的温泉资源、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西安事变发生地以及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而成为著名的文化旅游景区,大门上方有郭沫若书写的“华清池”匾额(不过我对郭老先生一直不感兴趣,虽然西安很多景点都有他老人家的题字,恐怕还是对他的情感观点不敢苟同的缘故吧)。
相传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那位)最早在这里修建离宫,秦、汉、隋各代先后重加修建,到了唐代又数次增建。名曰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到了唐玄宗时又大兴土木,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殿,那时开始称华清宫。因宫在温泉上面,所以也称华清池。唐代华清池是帝王妃嫔游宴的行宫,每年十月到此,第二年春天才返回。唐天宝六年(747)扩建后,唐朝第七个皇帝唐玄宗每年携带杨贵妃到此过冬沐浴,在此赏景。据记载,唐玄宗从开元二年(714年)到天宝十四年(755年)的41年时间里,先后来此达36次之多。
因历代战争,原来的建筑都已毁塌。现在的都是按照历史记载的布局于1959年重建,仿唐建筑,园林风光。但我向来不喜仿造人工景点,故此对于它们不能提起更多兴趣。因此入园之后径直奔向久负盛名的贵妃池而去。
“贵妃池”是它的俗称,本名“海棠汤”,始建于公元747年,因平面呈一朵盛开的海棠花而得名。杨贵妃在这花朵一样的浴池中沐浴了近十个春秋。然我观之,大失所望,很难想象当年在戒备森严的皇宫里,在众多嫔妃的拥戴中,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是以一种怎样的排场开始她的沐浴大戏。由此不得不佩服文人雅士的妙笔生花,其中最为有名的莫过于白居易《长恨歌》:“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贵妃池的左前方是唐玄宗沐浴的地方“莲花汤”,占地400㎡,初见之下,第一印象这不是一个游泳池吗?果不其然,再看介绍,方知它是一个可浴可泳的两用汤池,充分显示了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皇权威严。池底一对约30cm的进水口曾装有双莲花喷头同时向外喷水,并蒂石莲花象征着玄宗、贵妃的爱情。看过贵妃池,再看莲花汤,我更相信玄宗和贵妃在这里沐浴的场景似乎更加贴好诗人的描绘。
该景区除去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之外,就是西安事变的历史故事了。环园五间厅就是它的历史见证。五间厅建于清朝末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西逃曾驻跸于此。1934年曾加以修葺,成为高级官员游览休憩的场所。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于12月12日发动兵谏,在院内进行了一场激战,蒋介石在寝室听见枪声,从后窗仓皇出走,越后墙而过,跃入深沟,碰伤脊背,由侍卫搀扶上山,匿身于西绣岭虎斑石处的草丛中,被搜山部队发现,扶掖下山,送往西安。五间厅的玻璃窗、墙壁上,迄今还保留有西安事变兵谏发生激战时的弹痕,观之悚容,彷佛依稀可以听到当年的枪声。
五间厅旁,还有一座蒋介石沐浴室,里面的浴池建于清代,仿贵妃池形制而建,但据我看来,比之贵妃浴池要高贵了不少,起码视觉效果上要舒坦很多。据介绍康熙、慈禧、光绪都曾在此沐浴,蒋介石下榻五间厅期间,将此池作为他的行辕沐浴室。
其他还有一些景点,或是因为担心回城的交通不及观看比如兵谏亭,或是因为人造景点比如仿制建筑,或是才疏学浅不能领悟比如碑林,或是现代气息过于浓厚比如歌舞表演,不能勾起我的兴趣,两点半不到即开始返回西安。运气不错,正好赶上一辆915路,票价8元。






这就是杨贵妃沐浴的海棠汤

唐玄宗的莲花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