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自小生长在农村,但是对于婺源依然是十分的向往。仔细想来,原因大概有以下两个方面吧:一则虽然同是农村,婺源层层梯田油菜花开的景象对居于苏中平原的我而言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二则长期以来久居喧嚣城市的森林水泥之中,期盼换一种环境放松自己的心灵。
因此刚一得知本次婺源之行,这样的期盼和向往竟然忽然就马上实现了,反而有些惴惴了,所幸依据行程婺源安排在最后一天前往,我也可以有一个些微的调整和适应,并开始在脑海中幻化出青山绿水之间粉墙黛瓦四周一片金黄的绝美景象。
前往婺源的日子终于到来。“今天上午我们将前往最后一个景点,李坑。李坑是一个以徽派建筑为特色的……”听到导游的这番介绍,我迷惑了,后面的话语就再也没有听进去,难道我们竟然不是来婺源看油菜花的?彷佛希望的巨大肥皂泡被人猛地扎了一针似的,失望情绪顿时弥漫开来,充斥了我的心田。
旅游大巴很快就来到目的地,如我猜测的一样,这里是一个村庄。或许是因为近期集中欣赏了屯溪老街和江湾等徽派建筑,更可能是因为自己对于建筑知识的匮乏,所以缺少应有的热情吧,以往的所谓赏析不过叶公好龙而已罢了。沿着景区大门向里,出乎意外地发现道路两侧栽种了一片一片的油菜,有的面积颇大,达两三亩地的样子,有的则很小,好似很随意地把路边的空地利用了起来。看了上帝还是非常眷顾我们这些普通子民的,心间的希望又一次升腾起来。道路右侧为一片的油菜地,菜地的另一端是连成一线的民居。左侧一条小溪,小溪另一边紧贴一座虽然不高但较陡峭的山峰,小溪从远处的山脚蜿蜒而下潺潺而来,溪水清澈见底,精明的当地居民(我不称呼其为农民)在虽不甚宽的溪面经营起竹筏漂流,不时可以听到他们招徕生意的吆喝,竟然也有三两拨的游客正在乘坐,乐在其中。我左顾右盼,充分利用这些虽然有限但是意外的资源,变换着不同角度,或以山峰或以民居为背景,有时候甚至是同样的角度,每步行些许,也会停下角度来拍摄下尽可能多的照片,希望将这些美丽的画面定格在我的记忆里。不知不觉间导游带领的大部队远远地消失在我的视野里。
放眼望去,眼前游人如织,不仅仅在路上,尤其在在油菜花丛中,随处可见他们她们,摆弄出各种姿势,完全不顾脚下被踩踏倒伏油菜的苦苦呻吟和垂死挣扎,它们不幸地倒在了自己最美的季节里。这些为了一己之美,尤其包括那些掐摘油菜茎杆编织花环的人们,在拍摄下自以为美丽一瞬的同时,留下的其实是深深的耻辱,暴露的是自己的自私和无知,在我的眼里他们她们是最丑陋的。
绕过右边一片施工区域之后,左折穿过一段不长的临路店铺,如流的游人向这前面的街面而去,正拟跟上之际,忽然发现右边一条小道向里延伸开去,一片油菜花地出现在我眼前,我情不自禁地拐了进去。
油菜花地的右侧依旧是山峰,右侧为民居,但是不见了小溪的踪影。这里的游客一下子忽然少了很多,只有稀稀拉拉的几拨人,好似忽然从城里进入了乡村一般,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不,确实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贴着山脚,沿着田埂,我进入到菜地的深处,油菜花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一位老农在山脚的小片田地里辛劳地挥锹松土,我知道那方土地下面播种或即将播种地是他的希望。
进一步向里而去,转而来到临近民居一侧,从一户人家的屋子里跑出一个小女孩,身着红衣,飞快地淹没在远处里的田埂里花丛中,宛如弄花仙子般畅行其间,清幽的山峰、金黄的菜花、美丽的女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民居排列并不很长,越往里去,房子明显见得破旧了不少。从和当地村民聊谈中得知,近年来随着旅游开发的发展,临街的农民都顺时而动经济状况大有好转,而他们这些位置稍微靠里的村民则基本没有大的变化,依旧生活在传统的纯粹的靠天吃饭的农民式框架之中。从我们谈话的地方到景区门口不行不过10来分钟路径,境况竟是如此泾渭分明,让我意外的同时,我也不禁佩服其当地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睿智了。
过了村民的房子,可以看到左侧也现出一片丘陵地带,坡面上开出了小片小片的梯田,田里同样是盛开的油菜花,远远望去,上下错落,层层叠叠,呈现出难得一见的立体美感。向里面望去,两侧山峰似乎在前头交会,又似乎蜿蜒开去不知所终,两峰间的田地里,一片金黄。抑制不住心头喜悦,我兴奋地向前奔去,丝毫没有顾及脚下的皮鞋深深陷入在湿漉的田埂里,拔起腿来继续向前。我驻足一个视野开阔的处所,四周不再见一个人,极目远眺,眼前一片黄色的海洋望不到尽头,微风吹过,彷佛阵阵涟漪,从一侧荡漾开去,一波接着一波。我换作缓缓的步伐,沿着曲曲折折的田埂迤逦前行,眼前的花海似乎没有边界一样,一直可以看到她的尽头总在两峰的交会之处,但是当你再次向前之后,发现它的尽头又在更远的地方。
我贪婪地饱餐眼前的秀色,恨不得自己的眼睛就是一台录像机,可以把这美不胜收的景象刻录进自己的脑海里永久保存。自己离开农村的故乡,来到城里生活不觉已二十载整,虽然一事无成,但也常觉得一身疲惫,期盼得到一刻的宁静之所可以反思自己的心灵。在当今物欲横流的世俗社会中,又有多少人也有着和我类似和同样的期盼,尤其自古至今的某些达官贵人者,常常自号归隐,然而其中又有几人能真正勘破红尘功名利禄真心归隐呢。现代的人们即使正在“归隐”乡野,但是他们真的能够彻底放开一切世俗业务,将自己完全潜心于大自然呢。君不见成功人士们几乎无时无刻不能离开他们的现代办公电子产品吗?他们几乎无时无刻或随时随刻都在忙不迭地处理手头的大事小情。即使真的不再随身携带,我们又何从知晓他们的心灵是否真的摆脱了日常事务的桎梏,又怎知道他们不是利用归隐来实现事业的下一个突破呢。
于我而言,尚不够资格妄谈所谓归隐,在我眼里,美景就是美景,如果你拥有一份好心情,那么你的眼里一切都是美景;或是因为观赏美景愉悦或是涤荡了你的心情,那么你的眼中美景必定会变得更加美丽。
虽然或许我并没有看到婺源最美丽的处所(月亮湾?),或许我到来的也不是婺源最美丽的时节(再过一星期?),或许我并不是第一个深入到乡村田间埂头的游客,虽然我只是阴差阳错得以欣赏到它原生态的美景,但是我依然真诚感谢给我以机会的朋友们,今日(2012年3月25日)之行,我切实认识到婺源之美,不仅仅在于她的美景浑如天成,和周围的山水人家,绘就出一幅和谐的图画;更在于她的主人或与时俱进大显神通或心如止水依然故我。所有的都是那样的自然,没有一丝的做作。
婺源,丝毫无愧于中国最美乡村的称呼!
关联照片:

















关联博文:
《蜻蜓点水游周庄》 《 游同里》 《黄山之旅:屯溪》
《水乡兴化景如画 千岛菜花甲天下》
《独行礼社》
《红豆村里菜花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