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印象
(2008-08-12 18:28:50)
标签:
日本旅游 |
分类: 游记 |
7号就回到上海了,正好赶上8号的奥运会开幕式。什么都没误。
在日本停留了短短的几天,只观其表,不知其本质。但还是有前往异国他乡,感受另一个民族的感官感受。
下面就来说一说日本留给我的几大强烈印象:
首当其冲是干净,在去之前就听到看到很多评论说日本是如何如何干净,一落地,就感受到了。“垃圾不落地”成为每一个日本人的基本原则。没有人乱扔垃圾,没有人随处抽烟,垃圾箱分类细致,我尝试着往垃圾箱里面看,竟然也很干净,在瓶类收集箱里只有各式各样的瓶子,罐子。空气很纯净,衣服鞋子没有灰尘泥土的痕迹。抬头看天,很蓝,非常蓝。
当然,由于空气清澈,导致了日本带给我的第二强烈感受--日照强烈。太阳也像日本人的工作态度一样,异常认真,非常卖力,不遗余力,淋漓尽致的把烫人的光撒在我身上,我会觉得我离太阳很近很近,灼热的空气笼罩,没有藏身之处。并且紫外线强烈,非常轻易的就把认真涂抹防晒油的我给晒黑了。
第三感受--人很亲切。不管之前对于日本这样一个民族,这样一个国度有没有好印象,现在,我对于日本人的印象是有礼貌,有素质,并且时时给人温暖。不管走到哪里,吃饭,问路,购物。。。。你遇到的人都会微笑并且耐心的听你说。他可能听不懂的日文,或是他本身不大会的英文或中文。但是他不会干脆不听,或是直接告诉你他不知道,一般情况下,他会努力的帮助你解决你的问题,哪怕是比手画脚,或是写字画画。在电梯或是洗手间相遇,会很自然的点头微笑。尤其在温泉旅馆,家的感觉更加浓厚。
第四--日本规矩很多,但是却看不到管理人们执行规矩的人,大多数都是靠自觉。在街头,有专门的吸烟处,人们一般就不会在没有标志的地方吸烟;过马路秩序井然,没有交通协管员,小路口人等车,车等人;在商场里没有人吃东西,即便拿在手上,也只是拿着,我不当心吃了一口,被朋友好心的提醒了;日本是右向驾驶,所以左右观念和我们是反的,你可以在任何有电梯的地方看到左侧站一排,而右侧空出,会有急着赶路的人快速通过;干什么都排队,不管大人小孩老年人,非常习惯性的遵守先来后到;特怕影响别人,地铁(他们叫电车)里人们都轻声细语,没有人打手机。
第五--日本人特敬业。
我们的巴士司机,65岁了,每天上车之前会把我们摆在车边的行李按照大小形状依次摆放在行李箱,由于要摆得好,所以天天看他钻到行李箱里面去,下车的时候也是一样,以至于回到上海在浦东机场我们习惯性的把箱子放在车边就上车,忽然醒悟发现并没有人会管理你的行李箱。
我们的导游,33岁,女生。从上车开始就站着讲解,不间断,不管多长的路,不坐下,以至于我们都非常佩服她的体力。无论何时,无论多累,都一脸灿烂的笑容,帮我们解决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包括完成我们的购物计划。
在迪斯尼,更是感受到人们一种童话般的热情。从停车场开始,到游乐设施,工作人员都穿着统一的服装,大声的招呼着,一脸可爱的表情,用着卡哇伊的动作。他们一个个被晒的通红,工作服被汗打湿了,可是动作,声音真的很感染到周围的人。迪斯尼的好玩倒是没有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反倒是里面的那些工作人员让我记忆深刻。
第六--交通发达。
不说那时速500+快的离谱的新干线,就说和我们上海一样的城市铁路交通吧。在上海叫“地铁”,在日本叫“电车”。覆盖全国,站在任何一个站台看地图,轨道交通呈网状---是蜘蛛网的网。也就是说,你可以坐电车到任何你想要到的地方的附近。高速到处都是,动不动开车就上了高速。但是日本出租车暴贵,听说起步费是660日币,所以在街上也很少看到出租车和站在路边打车的人。
上海的地铁我很少坐,因为太多线路我搞不清楚几号线转几号线,日本的电车线路图看着我就晕了,可是好像他们有一种很人性化的设计哦,就是人们的手机可以用来查询,从一站到另一站怎么坐车,怎么转车,然后你看着图表上的价钱在机器里面买票就可以了。这个还是很让我惊讶的。
第七--现代化与古代化的碰撞
东京科技,大阪时尚,箱根和伊豆留给我的感觉是---《阿信》,假如你看过《阿信》,你应该知道我所指的是很古老很传统的感觉。人们换上房间里准备的浴衣,到温泉池去泡个温泉,走出宾馆,去逛逛附近的小店。我完全没有办法把穿着日式传统浴衣的自己和东京这样一个会在酷暑里看到西装革履的年轻人聚集在写字楼下的城市联系在一起。短短几天,小小的日本,居然给人如此强烈的冲突感。
第八--什么都小小的
刚才说到,日本本来就小小的,什么都小,据说在早年间,日本人平均身高只有1.41米。会不会是这个缘故导致所有的房子都设计的好小好小,尤其是箱根。但是听导游说真正的原因是早年前天皇的房子盖在这里,为了表达对天皇的尊重,人们的房子都低于天皇的房子。可是在我的观点,那也太小了吧,姚明去了可怎么住。
我们刚到日本的第一天,我着实吃惊,房间小到我打开行李箱走路就要学习刘翔,不停的跨越,在国内跑过那么多城市,住过那么多宾馆,真没见过,应该算是日本特色--寸土寸金吧。
第九--日本人英文不好并且被很大程度的日化
在日本英文不是万能的,在与国际接轨的今天,这很难想象。现在年轻人都有英文课,我从来以为不管在任何地方,简单日常的英文都是可以对付日常情况的。这次给我上了一课,大多数的日本人,对于英文都不在行,即便少数听得英文的,他的发音也会让你搞不大清楚他说的究竟是english么,还是日文。
比如“disneyland(迪斯尼)”会念成“迪兹尼烂斗”(我按照发音用中文写的),“toilet”念成“托依类”哈哈哈哈。当然因为很多日语其实都是舶来品,中文英文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在街上,你不会念,但你一定看得懂很多很多。
想要在日本和人沟通,开头要先说“粟米马赛”
想要问价钱,直接指着你要的东西说“以哭啦”
结束了,笑着对人家说一声“阿里嘎多”
第十--物质极大的丰富,购物天堂
去之前就已经搜集了很多关于日本可以shopping的东西,谁想时间根本不够我去好好购物。好多购物计划没有完成。却是让我知道了其实日本值得买的远不止这些。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很多好用实惠的化妆品,好多漂亮但是不贵的衣服,还有让人眼睛发亮的名牌。
相对于日本国民收入,很多我们望尘莫及的名牌对于他们并不是神话般存在的,所以在日本,GUCCI,LV更是比上海还要夸张的满街都是。
东京的池袋,新宿,涉谷;大阪的心斋桥,机场的免税店,到处都是花钱的好地方,边刷着卡边连声感叹道:有钱真好啊。
第十一--物价
矿泉水110,果汁190左右,汽油低标180,高标190,哈根达斯300左右(便宜啊),一杯牛奶230,小小支优酪乳160,一碗乌冬面880,一盒七星香烟300,明治杏仁巧克力190。。。。。。。。。。
有的物价很贵,可是有的又比国内便宜。
化妆品比较便宜,但是国内大家比较看好的高丝雪肌精,还有网上的药妆排行榜在日本药妆普遍不是好的产品。像之前我上网查到网友建议一定要买的JUJU精华液,药妆店员告诉我并不好用,雪肌精也是放在货架上而不是像高级化妆品一样放在专柜里。
美肌一族面膜和我爱用的KOSE盒装面膜都被告知属于just so so产品。现在才知道,在日本所谓高档的化妆品是我们根本没看到过的。不过shiseido,kanebo,kose还是好的品牌。
在国内买得到的shiseido
第十二--老年人的倔强
最后来说说日本的老年人。在社会工作中,可以看到不少长者。像是我们的司机,65岁,他要到70岁退休,据说退休之后每个月可以领到170000日币的退休金哦。
日本的老者身体貌似都很硬朗,他们的退休年龄普遍晚,他们有一点很值得称赞,那就是既然他们在工作,那么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工作就自己完成,绝不会依赖卖老,并且会很认真的去完成。很让人感动并且值得尊敬。
在日本的电车,看不到年轻人给长者让座,据说是长者并不觉得自己需要别人照顾和体恤,自己的身体还硬朗,假如你让座给他,他会不开心的,潜台词:我有那么老么??
这一点和中国倒是不大一样,在我们这里,假如车上来了老年人,你最好尽快把自己的位子让给他,免得领略她扶腰又捶背的表演,接受她满眼”我是老年人,你怎么不让位子给我”的灼热目光的考验。
回头看看,一口气写了真不少,先写这么多,想到什么再补充。
照片还没有来得及整理。尽快整理了发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