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大学生中文才艺表演让你开眼界

(2011-04-18 12:27:54)
标签:

戴勇凯

中国

汉语桥

杨百翰大学

丁昆天

文化

分类: 美国之窗

    去年“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华盛顿赛区预赛,我的一篇博文被近40万网友点击,足见大家对外国人讲中文的好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b39930100i47d.html

    前几天我又采访报道了今年的“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华盛顿赛区的预赛,今天再跟大家一起分享美国大学生的中文才艺表演。这个在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举行的比赛,来自美国7所大学的12名学生参赛,他们在自如运用中文进行演讲和才艺表演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因为学中文而与中国结下的难解之缘。

美国大学生中文才艺表演让你开眼界
                                          换位想想 克服“文化休克”

    去年参加过“汉语桥”比赛的乔治·华盛顿大学学生戴勇凯(Caleb Dependahl)今年又来了,在过去一年里,他有了在中国当志愿者的经历,中文水平也进一步提高。
    去年暑期,戴勇凯参加一个名叫ACC的交流项目,在内蒙古和黑龙江度过了两个月。这是他第二次去中国,与第一次主要去大连等大城市相比,此次他主要去了农村和偏远地区。
    在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林区的加格达奇,戴勇凯当起了老师,给当地学生上英语课,也用中文讲授地理,还在哈尔滨的教育会议上做了美中教育比较的演讲。
    戴勇凯对我说,学汉语的外国学生除了去非常繁荣现代化的中国城市之外,还应当去看看中国的农村,因为中国的多数人口还是农民。

(下面是戴勇凯说的东北快板“说大话”)
 

   戴勇凯表示,看中国的另一面,不是偏见,而是对中国更加全面地了解。这种感受体现于他在“汉语桥”的比赛中--他演讲的题目是“换个位置想一想,一切就会不一样”。
    戴勇凯谈起了他在中国遭遇“文化休克”--因为文化氛围和生活习惯差异带来的不适与烦恼。
    在与中国人更多的交往中,戴勇凯认识到,生气、偏见、批评,会带来更多的“文化休克”。他说:“正确的方法是站在对方文化的立场上,努力了解现象背后的为什么,并努力接受它。只有接受,你的心才会变成巨大的海绵,才能从这个对你来说有点陌生的文化中吸取更多的养分,你才能享受这种文化,享受与这种文化的人的交往,享受这种文化的生活。”
    最后戴勇凯获得了“汉语桥”大学生中文比赛华盛顿赛区的二等奖。目前是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亚研究专业三年级学生的他,正在申请国务院的实习生项目。他说,学好中文,将来用途很多,现在还在“投资”阶段,要继续努力。

美国大学生中文才艺表演让你开眼界
(南卡大学的夏歌德草书好钱兔(途))
                                  交中国朋友跨越文化鸿沟                                      

    学中文不到3年的乔治·华盛顿大学3年级学生丁昆天(Tim Quinn)一鸣惊人地获得今年“汉语桥”比赛华盛顿赛区的一等奖,将代表华盛顿赛区参加今年夏天在中国举行的世界大学生“汉语桥”总决赛。
    在比赛中,丁昆天表演的个人情景剧《小芳》,融合了绕口令、书法、唱歌、表演,讲述美国大学生与中国女孩小芳通过学中文相恋的故事,令人捧腹。丁昆天的中文老师陈晓宁说,这个节目他们一起准备了1个月,虽然丁昆天在高中时有参加学校剧团的经验,但用中文来表演喜剧,对丁昆天来说还是一个挑战。
 

    丁昆天上高中时最要好的朋友来自中国。那时他经常去朋友家参加春节聚餐等活动,却因为听不懂朋友与家人的谈笑风生而苦恼,于是下决心学习中文。去年在北京首都经贸大学为期半年的中文强化训练,使他的中文水平突飞猛进。正在攻读人类学专业的丁昆年,有意从事不同民族之间的跨文化比较。

    与丁昆天相比,曾在中国生活16年的彭丽恩(Sarah Parshall)可算是“中国通”了。彭丽恩出生在台湾,1岁多时跟着父母到中国大陆,在新疆居住。在那里,她结交了一位最友好的中国朋友,两人一起过春节、过中秋节,也一起过感恩节、圣诞节。两人一起玩耍,一起打闹,一起成长。她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尽管现在她回到美国上大学,但距离再远也阻挡不了两颗真诚的心。
    彭丽恩说,在中国生活多年,她现在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个中国人,她喜欢中国文化,喜欢中国人的谦虚,喜欢中餐。在比赛中,彭丽恩跳起曼妙的新疆舞,博得满堂喝彩,最后她获得了此次预赛的二等奖。
    正在乔治·梅森大学学习政府管理与国际政治的彭丽恩希望,将来能为跨越东西文化鸿沟,促进美中交流做点事情。

美国大学生中文才艺表演让你开眼界
                                        驻华外交官之子  学中文恨晚

    郦杰人(Joel Christensen)是美国外交官之子,曾随父在北京两次居住6年时间。现在说中文基本可称为字正腔圆的郦杰人抱怨,并没有从父亲驻华经历中获益,学中文起步晚了。
    郦杰人的父亲郦英杰(Brent Christensen)现任美国国务院台湾科长,曾在香港、台湾和北京常驻,特别是在美国驻华使馆三次常驻,官至负责环境科技卫生的公使衔参赞,去年下半年刚回美履新。
    操一口流利汉语的郦英杰在中国常驻时并没有鼓励自己的儿子学中文,而是把儿子送进法语班。不料郦杰人对法语根本不感兴趣,回到美国上高中时才开始学中文,但那时郦杰人觉得中文太难了,简直有点“深恶痛绝”。
    进入杨百翰大学上了一年后,郦杰人去台湾传教两年,突然间觉得学习中文挺好玩的,但此时觉得有点晚了。去年郦杰人到北京的美国使馆做实习生,外出打车时经常因为说中文不标准,被出租车司机送错地方。说起这些,郦杰人有点尴尬地笑着。
    中餐各种菜式中,郦杰人最爱火锅,却是在台湾喜欢上的。问他何以没更早在北京时就喜欢上火锅,他笑着说:“那时我爸没带我去吃呀。”

(下面是郦杰人模仿大山说的单口相声)


    游历于美中之间,郦杰人希望能做点事情,改变两国人民相互之间的刻板印象。居然曾有美国人问他:中国是不是没有月亮?中国人外出散步是不是骑着大熊猫?让他哭笑不得。而很多中国人爱把外国人称为“鬼子”,也让他觉得有点不舒服。
    正在杨百翰大学学习中文和电脑的郦杰人今年8月要到南京大学留学。他称自己不打算子承父业,但说起外交,郦杰人还是一套一套的:中美之间有误解并不可怕,因为只要有接触,就难免有误解,关键是如何消除误解;国际社会不能漠视美中两个大国的关系,希望美国人能多体验中国人的善良友好。

(杨百翰大学的汉凯莉自弹自唱“在那遥远的地方”)

(杨百翰大学的孙德俊深情演唱张学友的“心如刀割”,他说从歌中看到他爸爸的影子)


(乔治城大学的尹正和表演双面人吵架,令人捧腹)

(原来“关关雎鸠”古音是这样念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