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今官员大战文人情节(五一8)

(2012-09-06 22:51:18)
标签:

文化

绍兴

兰亭

王羲之

文人情节

分类: 且游且记

古今官员大战文人情节

文/摄:小卫

 

    那日从绍兴东湖出来已经4点多了,我想赶紧直接回杭州找个好馆子吃杭帮菜,而男人坚持要去兰亭。我问为什么?男人很不理解反问,难道你不想去?我茫然道,你不会有文人情节吧?!

    要是按照这个逻辑推理,不少人都有文人情节,上至高官,下至平民百姓。

    前几年博客刚流行时,大家都在说出书,不管这书是编的攒的凑的还是真正自己花力气写的,没有出版社约,有人甚至自己掏腰包儿出了博客书,一本一本地送人。那时就有人勘破:与其说是书,不如说是高级名片,见个客人,奉送一本,有名有姓有很长很长的内容,比名片正反折叠多面印嫩多职务有面子,既含蓄又张扬。

    官场中人,文人情节也重,如果说哪个官员是儒官是才子,那是非常高级的评价(其实我总觉着这像是骂人)。其实官员也是人,应景儿挥个毫拨个墨弹个琴唱个曲儿也不算什么,不妨称之为雅兴。但如果有些高官的书画作品暗底下都有喊价,一方面可能真的有水准所以有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就可能含有很暗昧的因素了。

    相比起来出个文集诗集语录其实是非常古典的小意思。但在出书方面,也有官员剑走偏锋,选择专业路线。前不久落马的一位前国家药监局副局长据说擅长编撰医书药典,市场定价奇高。如果真把该书当名片见人送一本,或者完全推向市场买卖自愿也就罢了,这位偏不,非要向请托单位索要好几百本书,请托单位正有求于他,于是去市场高价购书。注意,这书就是他自己编的书。傻子都知道这叫变相索贿。

    从最近几年曝出的贪官资料中,文人情节最重的也是最令人拍案惊奇的,我觉得要属国开行一位前副行长,据说这厮西藏一游,天灵盖开窍,作曲才能大爆发,不出三个月,在一点基础都没有的情况下,竟然谱写出大型交响组乐《神州颂》。《神州颂》在京深地区演过好几场,一票难求,圈子里的人都很捧场。你当传奇看吗?可这是真的。

    在网络时代,人民对官员的一切小节都很关注。但在古代,人民对于官员的文人雅兴似乎并不是很敏感,主流一直是崇尚“学而优则仕”的。当然也有一小部分文人因选择放浪形骸、归隐而名垂史册。这只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两种不同选择而以。

    至此我觉得有必要给“文”与“非文”划个大概的界限。古代科考只分文武,我认为“学而优则仕”中的“学”一般更偏向文,某种程度上,说古官某个文官是文人也不算太离谱。但现在高考则不同,文、理、工三大类中,可以称其为“文”的大概就是文、史、哲、教、艺等几个领域。此外,古代高考过关基本上能当上公务员,现在肯定是不行的,官员这个职业与“文人”不能全部切合,只能单列出来了。

    所以,古代很多官员集官员、文人于一身是没有太多争议的。甚至前段时间翻过一本书,太守一职还被评选为古代最小资的职业之一。太守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市长,厅局级干部。谢灵运、王昌龄、韩愈、柳宗元、杜牧、欧阳修、苏轼、陆游……这些风花雪月的名字都曾经当过太守。说到这儿我又把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翻出来读,“环滁皆山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很自恋很有优越感,这种优越感来源于其文人的身份还是其太守的身份呢?

    李白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光饮酒其实留不下名,还得写出东西来做为证据。因此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伙同三五十人会于兰亭,曲酒流觞,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因为这《兰亭集序》,王羲之已成了兰亭的真正主人。我等不畏舟车劳顿,不惧日落黄昏,赶赴兰亭拜谒,或许真的受一种情节在驱使。其实我不懂书法哒,也不爱书法哒。

    说到普通人,我忽然感觉我婆婆也是有文人情节的。以前每次回那个四川小城,婆婆总是要跟我吹牛,夸这个女儿如何有工作能力,那个儿子如何上进,夸这个儿媳如何家境好,夸那个女婿如何有才情,就是没听夸我男人和我。我心里曾经很纠结,跟男人说你妈不喜欢你。但婆婆病重那次回去,照顾婆婆的阿姨说,你婆婆总夸你们,还说你很会写文章。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唉!我那么多优点,婆婆却只说了写文章,这不是文人情节是什么?幸亏没夸我会写博客会写日记,否则这脸都不知往哪儿搁了。羞愧啊!到现在连一张高级名片还没混上呢!

    还得补充一句,要是谁捧你说你是文人,千万别当真,真的很像骂人,个人感觉还是吊丝啊什么的中听些,没压力呀!

  

 

http://s9/middle/49ab2a3atc335ea222288&690兰亭。


http://s15/middle/49ab2a3atc335ea492dae&690 “鹅池”,据说是由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合写的,所以两个字风格不同,一瘦一肥。


http://s5/middle/49ab2a3at79ebcaa579b4&690 树绿得不像话。

http://s10/middle/49ab2a3atc8a587144e59&690
http://s7/middle/49ab2a3atc335eaa36cc6&690 兰亭雅集曲水流觞的地方。

 

http://s2/middle/49ab2a3atc8a582249fe1&690




http://s6/middle/49ab2a3atc335eacd2495&690  这里平时可能会有活动。


http://s15/middle/49ab2a3at79ebcaaf3e4e&690 《兰亭集序》在这里会以各种方式出现。


http://s11/middle/49ab2a3atc335eafb5c3a&690 但真品已经失传了。

 
http://s14/middle/49ab2a3atc8a57ef8493d&690

这里还有很多小亭子


http://s10/middle/49ab2a3atc8a58f21b2f9&690 供游人休息的草亭

http://s15/middle/49ab2a3atc8a59883024e&690 骋怀亭

http://s9/middle/49ab2a3atc8a59cc743f8&690 惠风亭

http://s9/middle/49ab2a3atc335eb254fb8&690

可以在这里以水当墨练书法。


http://s14/middle/49ab2a3atc335eb46dafd&690 抽曲的竹子。


http://s8/middle/49ab2a3atc335eb8427c7&690 跳舞的芭蕉。

http://s14/middle/49ab2a3atc335e9fea6fd&690 买了一个竹简做纪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