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心理晰目击者刺激性小孩子李子勋杂谈 |
分类: 心理 |
“受灾后一至三周,人体处于兴奋的应激状态,真正的心理问题和情绪困扰不会显露,更多的是恐惧和与现实环境的脱节的状态”。在这个阶段,李子勋强调要尽量避免让他们接触电视或网络上的带有刺激性场景和画面。
让受助者哭出来
各种各样悲痛的痛苦的情绪出现,在这个时候可能更多的还是要
媒体不要频繁采访
得知消息,媒体赶到医院采访,小孩子一遍遍讲述当时情景,情绪逐渐失控。终于,小孩子变得十分惊恐,开始大喊大叫,拒绝所有人接近。
倾诉是减压的良方
救援人员一旦停下来休息,就不断地向周围的人絮絮叨叨诉说救援中的点滴细节。
“‘倾诉’应该成为减压的最好办法。”吴歆说。
不要说善意的谎言
,尤其对于那些失去父母的小孩子,不能说“你爸爸妈妈没有死,而是去了很远的地方”,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如实告诉他们“你的爸爸妈妈不会回来了,但是别担心,
警惕过度关心挤爆病房
过度关心对伤员的心理治疗是不利的。受灾的伤病员在突然遭到这么大的苦难创伤之后,心理上常常会出现抑郁的症状,把自己内心世界的悲伤裹得很紧。对此,最好的心理疗法便是先引导他正视这段苦难的经历,把自己的痛苦说出来、哭出来。这样他的心扉才能打开,心底的“毒”才能逼出来,从而为以后的心理恢复和重建打下基础。

前一篇:现场目击者的心理危机
后一篇: 部分人的心理危机可能会持续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