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撕心裂肺6岁郭豪夭亡看当代中国医疗商业化的悲哀!

(2008-03-15 15:43:43)

从撕心裂肺6岁郭豪夭亡看

当代中国医疗商业化的悲哀!

 

据报到:广州目前至少已有25家部属、省、市级医院签约此类新兴健康管理机构,为客户提供“点名服务”。不满意这位专家?马上给你换另一位同等重量级的专家!医院表示,此举重在吸引、固定优质客源,不少有钱没时间的珠三角老板对此拍手叫好:比自己托关系封红包找专家看病方便多了!但不少市民担心,这会导致优质资源更倾向极少数人群,或会更加加剧老百姓看病难上加难。 

 

为客户提供“点名服务”,医疗服务商业化机率加大,一万元与千元的医疗费,老板小病来院保养与生命垂危小病童,医院先救谁?有人说医院一定先救万元的,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医院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万元的患者一定比千元的病情更加严重!

 

在医疗服务商业化号角中,广大人民群众谈医色变,他们怕得病,怕进医院,不敢轻易买药吃药。百分之四五十的人有病不敢去医院看病,看不起病,吃不起药。

大医院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象幽灵一样的“医托”们往来穿梭,努力把危难之中急于就医的人们引入“黑幕”“暗室”。一些简单病症,被一些黑心大夫,“认真负责”地哄骗,花大钱去做无谓的化验、透视、CT、共振等检查。小病说成大病,没病说成有病。

大处方,成了某些黑心大夫为自己捞取卖药“提成”好处的惯用手段,也成了医院增加药品销售收入,提高医院经济收入的手段,什么“对症下药”,什么“与人为善”,统统抛到了脑后,即欺骗了病人,给身患疾病、经济拮据的病人雪上加霜,又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医疗服务商业化使药品的包装,越来越高档,说明书越来越“说不明”,故弄玄虚,扑朔迷离,明明面对的是中国人,确偏偏要印成外文,不“说”到人们看不懂的地步不罢休,不把你唬弄糊涂不罢休。输液器、针管等大量医疗垃圾,被不法商人和医院串通起来,重复使用,危难中的病人,花了正品的钱,被使用的却是医疗垃圾,治不了病,救不了命,还要添病添罪。很多过期药物,被改头换面,药物垃圾被当成正品销售,危害危难中的病人。卖假药的用黑金收买,买通医院药行的相关人员,把那些殃民害命的假药,送如病人口中,注入病人体内。

 

市场经济的运行法则,在物质财富的生产领域和某些服务领域,显示了巨大的激发能力,财富的增长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出现了让人高兴的局面。但在医疗卫生这个特殊行业,在这个关系亿万人们身体健康的公益事业领域,不问行业的特殊性,盲目地把市场经济的理念应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改革,把利润最大化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最大目标,那么,作为他们利润来源的医疗手段,就必然会发生鬼蜮性的扭曲。作为他们利润来源的病员,也就是我们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就必然会成为这个垄断行业的汲取和压榨对象,医疗行业的竞争和这个行业人群的庞大性、人们欲望的无止境性,就会使这种榨取变得非常冷酷和惨烈,在一些黑了心的“白衣劫匪”眼中,他可以依靠这个“坐等上门”的特殊行业,把所有的人当成他们挣钱发财的猎取对象,什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什么“救死扶伤,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什么“防重于治”,都会变成徒有虚名的装饰品。“白衣劫匪”的出现是医疗卫生行业没有制约的商业化、市场化运行的必然结果,“医疗卫生体制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也是国务院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所揭示的真谛所在。 


医德,作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历来是人们评价医生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执政者推行“善政”和“恶政”的重要指标,是有作为、还是无所作为的重要尺度。 


卫生部一位官员指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主要靠政府,而不是让医疗体制改革走市场化的道路。由此,“医改到底怎么改”的话题,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