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里要讲的主人公张剑飚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曲折:他是玉林市福绵管理区樟木镇人,70年代工作于柳州市某企业。1986年,下海热潮风卷云涌,他毅然辞职回到玉林谋发展。当年先是在家乡樟木镇办了一家玻璃厂,后因污染问题而无奈停产。1988年,他在本市办起第一家装饰公司,鼎盛时期曾拥有四家工厂和四家分公司,员工高达300多人,可种种原因所致,公司还是解散了。1992年,他与港商合伙投资兴办宝丽板厂,刚开始时企业红红火火,当年参加广西乡镇企业经济技术开发交流会时,签订的贸易合同荣获交流会的最高成交额奖,不久,因资金问题再次搁浅。1994年,他跑到越南开办造纸厂,又无功而返。
事业上的无数次失败,磨练了张剑飚顽强的意志,人生就是要拼搏,好男儿岂能轻言失败?可路又该怎么走呢?张剑飚陷入无尽的迷惘中。1997年,在广东
茂名炼油厂工作的大哥
回乡探亲,对张剑飚说过这么一番话:“石化炼油厂的原油经过多层提炼后剩余的渣油即戊烷,每年都有数以千万吨被当作废物烧掉、倒掉,既白白浪费了能源,又产生大量废气造成环境污染,如果能充分利用起来就好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剑飚暗下决心:让我来攻克这个世界难题!可张剑飚在大学里学习时从未接触过石化方面的知识,对化工研究一窍不通。怎么办?在张剑飚的再三恳求下,大哥寄来了一大堆有关石油化工方面的专业书籍,遇到看不懂的专业术语,大哥在电话中详细地给他解释。就这样,张剑飚很快掌握了一定的石油化工基础知识,并开始了渣油利用的攻关。
从那时起,张剑飚仿佛从人间“蒸发”,亲戚朋友再也无法找到他。一个40多岁的“门外汉”就这么执着地搞科研,涉足其间的辛苦恐怕任何人都无法想像,用他一句话来形容:“一个正常男人过了四年不正常的生活”。为了研究的投入,他变卖了房子、轿车和所有高档家具,亲朋好友不理解,妻子闹离婚,女儿不认父,诸如此类的困挠都无法动摇他!无数个日日夜夜,他沉溺于戊烷系列的分解中,硝烟的刺激、化学物质的伤害、外围谣言的攻击,这位铁骨铮铮的男子汉一度喋血于哽咽难言状态。在举步艰辛的日子,研究几乎陷于停顿,最终骨子里的不屈不挠让他力挽狂澜,历经反反复复的调剂、调试,无废烟的C5BF环保液体燃料问世了!为该项目研究他前后投入了1000多万元,曾经落魄到身无分文的地步。一次,家里没米开锅了,他来到市场的熟人摊子里买米,称好米之后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说,忘了带钱来。摊主说,先拿去吃吧!这正是他想听到的话,因为他连买米的钱都没有了。
我被张剑飚对事业执著的追求深深地打动了,本来我是去玉林观光的我,亲眼看了他的艰苦创业的工厂,并通过与他的交谈,他的事迹触动了我的心灵,眼看他研究的事业起步艰难困苦,我决心放下我有着可观的医疗工作及我手头的其它工作,从广州到玉林,我现在准备拿出我的购房积金来帮助他渡过难关,虽然钱不多,但也算我对环保事来的一点微薄的支持吧!
现在张工的事业起步艰难困苦,资金是很大的问题,他已经把自己全部家产用之于他的科研工作中去,怎么办?这么好的科研成果听说他只得了玉林市科研奖项3000元!在这里我以一个环保健康公益事业的特色专家,希望国家能够重视这样的科研人才,请求从人力物人上来支持
环保节能,造福子孙的环保健康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