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沉没成本 覆水难收

(2007-05-12 07:52:11)
标签:

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谬误

覆水难收

理性消费

分类: 寻找生活的知识
 

新年了,单位发给你和家人价值300元的新年音乐会门票。但到了那天,却大雪纷飞,寒风瑟瑟,如果要去,你就必须打车来回,并且冒着受风寒感冒的危险。这时候你还去听音乐会吗?我想,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种情况下都会放弃,因为这对自己的损失并不大。

但若这票是自己辛辛苦苦又排队又花钱去买来的,你的选择呢?

让我猜猜你的想法吧。你一定会想,要是不去,自己的辛苦和已经花出去的钱不就浪费了吗?所以,宁可冒着风雪和交通不便,你也一定要去“享受”这场音乐会。你的选择真的很理性吗?

人们通常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会看这件事情将会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和因此引发的成本,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面有过投入。如果有过投入,虽这些投入已经不能收回了,但人们也会倾向选择继续做下去。这些已经付出而且不可能收回的投入称为“沉没成本”,而选择继续做下去的行为决策,就叫做“沉没成本谬误”。

经济学家认为,沉没成本是历史成本,从理性的角度说不应该影响我们未来的决策。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仅仅只是因为已经花了钱,就再继续去做不适合做的事情。对于这场本来可以放弃的音乐会来说,如果非要选择去,音乐带你的享受,也许会被多付出的成本和寒冷的折磨抵消一空。

在我们的消费中,时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我们总认为真正消费了才对得起花的钱,但当你已有的投入是错误的时候,接着做下去就是不理性的了。

一位朋友有天穿的像个乡下小媳妇一样来参加我们的聚会,当我们都调侃她的眼光的时候,她说:“唉,逛了一天街什么都没买到,总不能空手回去吧。既然买了,总不能不穿就扔在柜子里睡大觉吧?”

唉,说什么好呢?同样的错误连犯两次。已经累了一天了,就不能因为什么都没买而妥协了自己的品位,更不能因为只是因为已经花了钱,所以就穿出来招大伙调笑。

覆水难收,为什么就是不肯甘心呢? 

 

注:本文预定发表于《北京科技报》

 

以上文字限于栏目字数不能发挥,但实际上沉没成本谬误的表现远远不止在消费领域。

比如追加错误投资:

已经发现投资偏差了,在明知项目前景暗淡的情况下,依然苦苦维持,仅仅只是因为在该项目上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比如保本经营:

“保本”是商家最基本的经营方针,“起码要保本”看似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但这种观念本身就包含了沉没成本谬误。

假如你是一位电脑销售商,你买进的100台单价为8000元/台电脑现在已经过时了,某学校愿意以4000元/台的价格买下,你会卖吗?许多零售商都不会愿意,因为这还不足以“保本”。但如果你是一个理性决策者,你就应当完全不考虑8000元的成本,而是考虑将来你是否还能以高于4000元的价格卖掉你的电脑。如果不能,那么这4000元/台的价格就是你能卖出的最高价格,为什么不卖呢?

 

比如家庭教育:

某家长希望孩子懂点音乐,会弹奏一种乐器,于是按照自己的爱好为孩子买了钢琴,但妈妈的热情并没有激发起孩子的兴趣。渐渐地钢琴上落上了灰。不久后妈妈的同事介绍有一位钢琴专业的老师可以给孩子做家教,这个时候你认为还有必要为孩子请家教吗?

家长的心理多好猜啊:“钢琴买都买了,要学就好好学,请一个老师教教,说不定孩子就有兴趣了,要不就浪费这个琴了!”于是决定还是请家教。但没有兴趣的孩子,如何能在逼迫之下学好钢琴呢。半年后父母终于放弃了这个主张。

只是为了不浪费这个钢琴,只是为了这个后果不确定的“说不定”,于是继续浪费了家教费用。

 

比如爱情:

已经发现彼此不合适,却因为已经付出的感情而纠缠不休。真正才是覆水难收,就是不肯甘心呢。

不过好像现在的人们都很能舍弃感情中的“沉没成本”了。在已经发现彼此不合适的情况下,很多人都能做到悬崖勒马,彼此放手,不会因为已经投入了的过去感情而苦苦纠缠。

是因为现在的感情是“可再生的”?还是我们对待自己的感觉会更理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