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我爱厨房 |
“干炸响铃”是杭州的名菜,关于这道菜传说有一个故事:一个小店常有一位客人来喝酒,客人常点一道无名的炸油豆皮来佐酒,不巧一次店中的油豆皮正好用完。客人不愿败兴,听说店中所用油豆皮是西湖边泗乡的特产,于是即刻出门,上马扬鞭,专程取回了“薄如蝉衣,色泽黄亮,豆香诱人”的豆皮。店主深为感动,于是精心制作菜肴,为客人斩里脊为茸,卷入豆皮,入油锅炸至金黄,客人食时脆如响铃,不禁大为赞叹。从此这道菜声名远播,以“炸响铃”为名而流传开来。
好食客,好店家,堪称为美食而默契的知己。
食物,的确可以讲究,哪里的原料最地道绝不能马虎。就像这样一家小店,没有我认为的最地道的油豆皮,我就不做这道菜,而一旦有了地道的食材,便倾心相待。高古之风,我辈实则仰视才见。
在家嘛,只能是利用最接近的原料了,不管怎么说,一个故事提供一个思路也好嘛,至于我的响铃响不响的,试试再说!
我家的油豆皮产自门口超市的豆腐房,绝称不上“薄如蝉衣,色泽黄亮”,只有“豆香诱人”还勉强可算得。
。肉馅也不是由里脊斩得,而是人家超市打好的瘦肉馅,加入盐、葱末、姜末、胡椒粉之类入味。把调好的肉馅铺的豆皮上,这么多也就可以了。太多就成炸肉丸子啦。

卷起来,稍微紧一点,免得一会炸的时候松开了。我第一次做的时候,一炸口都松掉了,以后我给封口处沾了一点淀粉,效果不错!

我这个实在不敢称为“响铃”,因为这么厚实的豆皮要炸到簌簌作响实在不易,
只能是多炸一会,得个比较清脆的口感也就不错了。
只能是多炸一会,得个比较清脆的口感也就不错了。沾点番茄酱,炒好的面酱也行,我觉得其实什么都不沾也还很好吃,一次吃不了剩下的也可以放点香菇、玉兰片、木耳之类的炒炒,也很不错哦。

想起去和朋友去杭州的时候,我们吃完了楼外楼的西湖醋鱼和宋嫂鱼羹,满大街地找小饭馆去吃干炸响铃。在一个小馆子里,我们看着菜名点了四个菜。结果,除了干炸响铃之外,还有一个是香菇玉兰片炒这个炸油豆皮卷,一个什么东西炖的炸油豆皮卷,最后上来一个汤,除了蔬菜,还是炸油豆皮卷!!

前一篇:别在安全线前冒险——伯努利定律
后一篇:再看火车进站——多普勒效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