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浑善达克游记(2)

(2006-07-09 12:29:52)
分类: 绿色家园
浑善达克游记(2)
五花草甸中的金莲花                               摄影/刘鉴强
 
7月7日,巴音胡舒嘎查。晴空万里,凉风拂面。
 
为了拍草原日出,《光明日报》的摄影记者吴力田老师和人民电台的汪永晨老师早上4点钟就出去了。她们出门的时候,丫丫的妈妈已经在挤牛奶了,那时我仍被马奶酒的余威扔在床上。
 
真正考察的第一天。看起来此行的记者都是需要写点东西才能交差的,吃完早饭后蒋高明博士在乌书记家中给大家讲了一些生态学的知识,我根本无心听。作为我的专栏作者,蒋老师的这点“存货”早就被我挖倒了,即使等我写稿子时还需要什么资料,我也可以随时把他“传”过来,让他讲给我听。从昨天下午开始,我念念不忘的就是要骑马。
 
一定是蒋博士提前告诉那个牧民大叔去帮我牵匹马来,当我溜出他的课堂的时候,乌书记的二儿子图格告诉我那个大叔正要帮我牵马。“好耶!”听说不远,我就自告奋勇的和大叔一起去牵马。牵马的途中,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蒙古距离”,一个又一个小山包之后我也没看到马,大叔瞧我一溜小跑、一步一脚沙子的狼狈样儿,就让我在原地等他。大叔的背景消失了,周围异常安静,阳光下的寂静让我忽然觉得有点恐惧。看来,除了没有光线的黑暗让人恐惧外,听惯了嘈杂噪音的我们,忽然没有了声音也会让人害怕。我随便找首歌就开始唱,假装若无其事,所幸,我的确已经快走到了,一会我就听见了“驾、驾”的声音。
 
在草原上骑马,自然要像个蒙族女孩子才行,善解人意的图格问我要不要穿蒙古袍。我高兴的说:“要啊要啊,我要漂亮女孩子的蒙古袍。”谁知他慢慢吞吞的说:“我们这儿只有漂亮的女孩子的蒙古袍,漂亮女孩子的蒙古袍我可不知上哪儿找。我们这的女孩子都不如你漂亮。”呀,这个刚刚上高中二年级的蒙族小伙子居然和我较文字的劲,还敢跟我贫嘴!我乐了,跟着他一边往一户牧民家走一边说:“好吧好吧,我说错了,我要女孩子的蒙古袍,穿上变成一个漂亮的蒙古女孩子,行了吧。”
 
我也不知道帮我穿上那华丽的蒙古袍的大嫂是谁,总之除了脚下还是我那双浅口的小羊皮鞋外,我被他们打扮成了一个彻底的蒙古姑娘。蓝色的夹长袍,银色的丝线绣出复杂的花纹,腰间一圈一圈缠绕的是一条至少长达5米的金黄色丝带;蓝色的帽子类似于三角形,尖尖的顶,金黄色的宽翻边。在我看来,这样的蒙古袍若不是极瘦极瘦的女孩子穿的话,看上去身材总是有点争议的。图格笑嘻嘻的告诉我,这是蒙族女孩子出嫁时候的衣服。嗯,看起来蒙族女孩子是以结实健壮为美的,好吧,那我就做一回健壮的蒙族新娘吧,上马了。
 
可是胯下的这匹马好像一点也没为美丽的蒙族新娘倾倒,慢慢悠悠的不肯撒开了跑,我呵斥了它几次它还是一副大爷样,我终于生气了,狠狠地抽了它一缰绳,使劲夹了一下它的肚子,它颠颠的小跑了几步之后又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唉,这样的速度接新娘,如此辽阔的草原什么时候你才能接到哦,大笨马!
 
我终于被这匹笨马弄得意尽阑珊,怏怏不快的骑回了马厩,下得马来,撅着嘴对那个给我牵马来的大叔抱怨:“它怎么不跑啊?”“呵呵,这是一匹老马,我怕你摔着。你也不太会骑。”他笑得极其憨厚,全然不管我恼怒的神情。
 
真正开始的考察,让我不断领教“蒙古刻度”。在草原上,越野车常常要开上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乌书记口中“不远”的目的地。
 
浑善达克游记(2)
“两只小天鹅”???                          摄影/汪永晨
 
上午出去的面包车不断被陷进沙窝子里,所以临时征用了李旗长的越野车。越野车的座位比起面包车当然少了,可是谁也不能落下。看看大家的年龄,我和《科学时报》读书周刊的主编麻晓东主动站了出来,乌书记上了李旗长的车后面,我和麻晓东上了蒋老师车的后备箱。蒋老师怕我委屈,给我找来了一块垫子,还把车上他“私藏”的最后一瓶矿泉水给了我。乌书记家从地下压出来的水无论是洗脸还是喝,都有一股食草动物草料循环完之后的气味,沙地显然过滤不掉这股已经深入沙层中的味道,所以大家这几天渴了就使劲喝奶茶,干净清爽的矿泉水这会儿显然是好东西了,我高兴的收了起来。蒋老师还兴致勃勃地说他的后备箱是装天鹅的。这个我倒是知道,蒋博士曾经运送三只被农民救助的天鹅去北京动物园,“你看,现在又坐了一只‘小天鹅’了吧,”他笑道,我莞尔。
 
车在沙地上开起来,我才大呼上当,天鹅固然美丽,可是我估计它们坐车的时候肯定不是像这样在沙地里行驶,而且停车后肯定也不会被遗忘在后备箱里。每当大家因为兴奋一涌而下,我大叫着“我还在里面”的时候,都会惹得大家一阵大笑。汪永晨老师总是捏一下我的鼻子笑道:“‘小天鹅’真是我们的开心果。”我被她捏得生疼,只好冲她耸耸鼻子。
 
蒋博士告诉我们,世界上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共有十大类,分别是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带针叶林、红树林、草原、热带稀树疏林草原、高寒草甸、荒漠和苔原。科学家公认,我国是陆地生态系统类型最丰富的国家,拥有除热带稀树疏林草地之外所有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
 
在电影中,我们时常会领略到南非的热带稀树疏林草原风光。广阔的草原上,高大稀疏的乔木,长颈鹿漫步其中,悠闲地够着金合欢的叶子,当草原之王狮子的吼声传来的时候,成群的食草动物便集体逃窜。
 
而在浑善达克,也有类似结构的生态系统。高大乔木是非常适应沙地生长的沙地榆,低矮的灌木则是红柳,野生食草动物是黄羊和狍子,自然状态下高居在这种生态系统食物链顶端的正是草原狼。浑善达克稀树疏林里的草地显然与单纯的草原不同,每100平方米3~5棵的榆树林显然也不能叫森林,其中的红柳与一般的灌木丛林也不一样,这是一种很独特的生态系统类型,蒋博士叫它“温带萨王纳”。“萨王纳”来源于非洲一个叫“savannan”的地名,因为那里有典型的热带稀树疏林草原,“这是用一个地名来命名一个生态系统。比如说,如果我们的保护工作做得好,这里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很完善的话,我们也可以用‘浑善达克’来命名这种温带的稀树疏林草原生态系统。加上这种“萨王纳”,我国就拥有全部的陆地生态系统。”蒋高明博士这样说。

从功能上来说,沙地榆、红柳是经过自然长期选择的物种,非常适应浑善达克这种年降水量在350400毫米的半干旱环境,在固定碳、固定沙丘、释放氧气、维持水平衡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其实,浑善达克的生物生产力比非洲的“萨王那”还高,虽然年降水量只有350毫米左右,但是,因为有了沙,沙子没有毛细管作用,蒸发作用就小,反倒保住水了。加上这里的植物长期适应干旱环境,大多是生态节水的。这样同样一“瓢”水泼下去,泼在草原上初级生产力只有10 T C ha-1,植物物种300种;而泼在沙地上,初级生产力就变成了30 T C ha-1,物种多达800种了。这就是浑善达克的神奇之处,这样的地方中国有16万平方公里,分别是浑善达克、科尔沁、毛乌素、呼伦贝尔四大沙地。因此,沙地在保护的前提下,绝不是害而是宝。

 
然而,这种独特生态景观“温带萨王纳”也正处于退化之中,破坏的直接因素也是人。在原本一望无际的的草原上,一道道的铁丝网把牧场分隔成了一个个“孤岛”。与科学试验区采用的水泥围栏不同的是,牧民围起的围栏都是用就地取材,上百年的的榆树被砍伐下来做了围栏的桩子。据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的科学家统计,整个浑善达克沙地因为围栏被砍伐的榆树达到这里总榆树的1/3,具有巨大生态价值的大树被“肢解”,仅仅成为一个个名副其实的“木头桩子”。
浑善达克游记(2)
“温带萨王纳”                               摄影/麻晓东

更让人担忧的是,残存的沙地榆处于一种“后继无树”的状态。牛羊很喜欢榆树的树叶,刚刚萌生出来的榆树苗总是会被牲畜啃食掉,而沙地榆的生长又很缓慢,只有生长5年以上,树叶才可能长到牛羊够不着的高度。过度放牧的草场上,小树苗根本没有机会“长大成材”,沙地上只有“爷爷树”,没有“孙子树”。浑善达克沙地的保护显然迫在眉睫。


第一天的考察结束了,大家都还处于兴奋之中,太阳还没有落下,摄影记者们着急着要拍落日,蒋老师说:“等太阳下山后,我们在‘焚尸坑’里点一堆篝火,来一个篝火晚会。”“啊,焚尸坑??”奥斯维辛是我听到这句话之后闪进脑子的第一个词。原来这是迎风面的沙丘不断被风带走后形成的大坑,我在考察的时候又没有好好听的缘故,再加上蒋老师一点点的山东口音,这“风蚀坑”就被我这不学无术的家伙听成了“焚尸坑”。
 
浑善达克游记(2)
“焚尸坑”中夏夜的篝火                       摄影 /吴力田
 
 
在“焚尸坑”里点篝火到也合适,只是别烧着谁才好,我嘿嘿的想着。
 
和蒋博士认识了也快有3年了,从《科技纵横》到《生命世界》,他都在热心的为媒体提供环保、荒漠化、沙尘暴、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各种资料。《生命世界》固然是他分内的事,这次这么多媒体同行,到也显示了他的交际能力。作为一个首席研究员,蒋老师的科普文章并不被我特别欣赏,不过作为一个作者,蒋老师却是最好的合作者,他的选题似乎源源不绝,尽管大部分有雷同嫌疑,但避避嫌疑也就差不多了,否则要编辑干吗?还有,我改过的文章,他只会在内容方面把关,却从来不在文字上和我较劲。这年头大家都在为长期版面发愁的时候,这样好的作者,哪里找去?
 
合作固然久了,但还是第一次和他这么长时间近距离的接触,第一次看到一个在自然怀抱里的生态博士、草原专家。拍完草原的第二个落日了,准备点篝火了。退化的沙地上到处都是“焚尸坑”,根本就用不着仔细挑选,我们就近找了一个大沙坑,把收集来树枝和牛粪扔到一起。蒋老师忽然在“焚尸坑”的背风面的高处卧倒,把几块牛粪压着身下,冲着坑对面的几个人喊:“你们被伏击了,当心手榴弹!”接着像咬下手榴弹的拉绳那样把牛粪送到嘴边假装咬一下,然后扔出去。大伙儿一下全乐了,而且,这个主意也真好是不是?大家玩儿闹的心情都被调动起来了,于是纷纷用这“手榴弹”来攻击别人,于是一场混战,每个人可能都被砸了几牛粪,每个人可能也都在沙坑里被摔了好几跤。
这样的玩儿法,终于因为“熵”过大而生命力不强,于是被大家提议玩儿得更有秩序一点,而且,要把它拍下来。吴力田老师扛着相机开始指挥大家一起玩儿,她来拍照。
 
浑善达克游记(2)
“一起倒~~~~~~~~”                         摄影/吴力田
 
浑善达克游记(2)
千手观音???让我们为草原祈祷。   摄影/汪永晨
 
我们被指挥从沙坑边缘一起往下跳在空中做出各种动作;我们被要求滞空时间尽量长以配合相机的快门;我们被调整高矮胖瘦衣服颜色以达到照片的最佳效果。我们总也做不齐被要求的动作一遍遍重来,我们听着指挥又完全不理会指挥,我们一会儿一个主意谁的主意都要试试,我们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完全忘了多久以前曾经这样笑过。
 
在城市里我们不会这样笑,彼此太熟悉我们不会这样笑,有利益关系我们也不会这样笑,只有当我们回到自然当中,只有当我们放下一切藉袢,才会有这样的玩儿法、这样的笑声。
 
篝火终于点起来了。夏季里篝火却也并不怎么灼热,一切能想到的关于草原的歌都被唱了一遍。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花草作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