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寻找自然的智慧 |
如果说红酒代表浪漫,咖啡代表激情,那么牛奶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悠长的关怀与温柔。柔和的颜色、纯净的品质、丰富的内涵,牛奶如同一位温婉的东方女子,她与茶的结合形成了奶茶的独特,与咖啡的搭配成就了咖啡的精致,与巧克力的相遇则造就了巧克力的香醇。她以温柔带给人们健康与呵护,从而成为品质生活和时尚健康的象征。
实际上,牛和牛奶与人类的关系十分久远。早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牛就作为被人类驯养的第一批动物而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在一些地区,牛奶替代了野生猎物的骨骼成为人们获得钙和其它矿物质的重要来源。
人类对于牛奶的利用如此之早,以至于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之时。被考古学认定的位于约旦河西岸的万年古城耶律哥,正是上帝赐给以色列人的“牛奶与蜜汁之地”,而万年之前人类文明史的序幕也才刚刚拉开。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古巴比伦人敬献给太阳神沙玛什的供品就包括牛羊、面粉、无花果、蜂蜜、黄油、奶油和牛奶。5000年前,古埃及人也开始使用牛奶作为祭品,而在埃及神话中代表欢乐、音乐、爱情和丰饶的女神哈索尔,就是一个牛头人身的女子。实际上,直至现在,牛在印度仍然是被崇拜的圣畜。
新石器时代人类第一次驯化的动物主要是作为肉食的来源,在大约5000年前,牛和马、羊、骆驼等泌乳动物等按照不同的功能再次被“驯化”。牛在这“第二次驯化”中被分化出专程运输、耕作或者产奶等种类。在西亚和中亚,依赖于牲畜的畜牧业发达起来,游牧生活方式逐渐形成,奶和奶制品成为游牧民族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在游牧民族习惯中,春夏季是母畜产犊的时期,此时不能杀牲畜,而畜奶则丰富得多,所以夏季的主要食物就是牛奶和奶制品,冬季则以肉食为主。牧民们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依靠大量的奶茶和奶制品来补充,而游牧民族借以表达豪放之情的就是以马奶或者牛奶为原料酿造的奶酒。
一条活跃于夏商周时代的“青铜之路”把欧洲和东亚纳入了以西亚为中心的古代世界体系。这条比“丝绸之路”早 2000多年青铜之路以西亚为中心,分别向西、向东延伸,把青铜技术和游牧文化分别带到欧洲和东亚。青铜之路也成为一条飘满奶香的牛奶之路,羊、羊毛、牛、牛奶、马、马车等牲畜和技术也随之传播。
与畜牧业和游牧文化传至欧洲与种植业紧密结合恰好相反的是,随着中原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在东亚出现了明显的分野,牛羊马匹成群的景象最终没有在东亚出现。在当时的东亚,牛主要用来耕作,其它主要的家畜是猪和狗,尽管也是哺乳动物,这些家畜取奶却十分不易,喝奶的习俗也一直未能在中原普及。
不过在东亚的汉文化中,牛奶文化并非空白。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关于“挤奶”的零星记载,这基本上与牛和牛奶的东传是同步的。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是农学和食品加工方面的巨著,其中详细记载了用牛奶、羊奶加工成酪的方法。《本草纲目》记载:“乳汁补五脏,令人肥白,悦泽、益气、治瘦悴,悦皮肤,点眼止泪。”李时珍还写下过一首《服乳歌》盛赞牛奶,歌称:“仙家酒,仙家酒,两个葫芦盛一斗。五行酿出真醍醐,不离人间处处有。丹田若是干沽时,咽下重楼润枯朽。清晨能饮一升余,返老还童天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