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川海右之一——小清河水系(1)

(2019-12-25 16:53:27)
标签:

旅游

文化

休闲

杂谈

分类: 说事

济南是一座古典气质的城市,有着诗意的朦胧,诗人的憧憬,平民的质朴,接地的挚情。“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既描述了济南山河景色,又道出了泉水之都的实景。山影融落明湖满, 湖上看山翠欲流,这就是对济南的生动写照。可谓水水有灵气,山山显神通。

济南得名于济水之南,自古以来,城外有济水、黄河、小清河、巨野河,城内有历水、泺水等河流交错相织,漫长的历史变迁中,这些河流或改道、或消失、或 泥沙淤积,水文环境的变化深刻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清代之前,古代四渎之一的济水横贯本区,在老城北部穿城而过。济水是古代黄淮之间横亘山东中部的大川,在河南荥阳分黄河水,东流入山东境内汇入巨野泽,出泽后大致沿今黄河河道入海。由于泥沙在泽中沉淀,水质清澈,所以后来又称大清河。

济水南岸支流发育,源于鲁中山地丘陵的众水流经山前冲击洪积地带泻入济水。在济南附近,除了发源于锦绣川的玉符河是一条常年性河流外,其他多是季节性山水冲沟。各级支流纵横交织,密集如网,串连着星罗棋布的泉池湖沼,宛有江南之胜。古人曾形象地用泉为穴,溪为脉,河为肠,湖为胃来概述济南的水文环境,至为精当。济水泥沙增多北郊大片水域消失。

清代咸丰年间,黄河夺济水故道入海。古代济水不过是一条宽三十多米的河,两岸壁陡的地中河,河道被黄河夺去后,水量大增,黄河水四处泛滥,沿岸居民顺河筑堤,遇湾切滩,堵截支流以抵御水害。由于黄河的泥沙含量巨大,仅20多年的时间就逐渐成为地上悬河。济南南北地势剖面演变成南有丘陵,北有堤坝,中间夹以北园低地,略呈盆地的形态。每遇到大汛,黄河极易溃决泛滥,济南北郊地势因泥沙淤积不断升高,西部地区原来的济水支流为堤坝所阻,顺应地势向济南北郊汇集。

宋代曾巩曾经以滋荣冬茹湿常早,涧泽春茶味更真来赞美济南的泉水。济南泉水水质清纯,悬浮物质极少,含菌量远远低于国家饮用水标准,无色无味,清洌甘美。到了近现代,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城市人口剧增、工厂林立,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流入河流湖泊,致使济南地表水体的污染日益严重。泉水也开始衰竭,连多年不枯的泉水在枯水期也开始干涸。

济南河流分属黄河和小清河两大水系。莱芜与钢城、境内河流有汶河和淄河两大水系,

1,小清河水系

河川海右之一——小清河水系(1)

 

小清河自睦里庄东流,经济南市区、历城、章丘、邹平、高青、桓台、博兴、广饶和寿光8县,于羊角沟东注入渤海。河长237公里,流域面积10336平方公里。流域南部为低山丘陵,北部为平原,主要支流均由右岸注入。小清河由睦里庄至黄台板桥为上游,河长22.2公里,属平原人工河道,0.45/1000,济南市金牛公园以下,开始有堤防,河道逐渐展宽。黄台板桥至广饶石村为中游,河长132.8公里,比降为0.14/1000。石村至河口为下游段,河长77.5公里,0.064/1000,水流平缓,受海潮顶托影响。

河川海右之一——小清河水系(1)

小清河干流自历城以下,大致与古济水流经地区相同。5世纪末以后,菏泽以西的济水上段逐渐堙塞,济水仅余下段,唐代改称为清河。至北宋,又称北清河。大约在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黄河决溢合北清河入海,从历城东北又决出一股新道,北流入济阳县境,与漯水合入渤海。其流经地区大致与今之历城以下黄河所行地区相同,此后黄河多次经此道入海,河道逐渐宽广,而历城以下济水则源短流微,渐趋堙塞。齐刘豫时期(11301137),大致循历城济水故道,挑挖疏浚,成为独流入海河流,目的是排涝防洪,并兼有舟楫之利。为增加水源,在华山(今历城县华山)下筑下泺堰,使源于济南各泉的泺水,注入新开的河道。由此,称由东平经平阴、长清、历城、济阳等地东北流入海的北清河为大清河;称由济南东流的新开河道为小清河。宋王朝宗室南渡后,伪齐皇帝刘豫为保证海盐西运开挖了小清河。其实小清河并不是一条全新的河道,而是利用一些原有的河道加以浚通改造而成。例如小清河历城段很可能利用了《水经注》记载过的听水故道,从而使听水不复存在。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济水一直在缓慢地向西、向北迁移,小清河章丘段很可能就利用了济水废弃的故道。

小清河在元、明、清以至民国时期,均有所疏浚,河道亦屡有变迁。小清河上游各河,如泺水、巨野河、绣江河等,时而北注大清河,时而注入小清河。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入海,黄河河床高悬于平地之上,泺水等河不能入黄,泺水演变为小清河上源,泺水之名遂废。18911893(清光绪十七~十九年),盛宣怀奉命整治小清河,经疏浚治理,成为山东省重要的排洪和航运河道。

河川海右之一——小清河水系(1)

济南南郊山水和城内诸泉之水原由大、小清河东导入海,由于小清河长期失于修浚,淤塞不畅,在济水故道上被黄河袭夺成为地上悬河后,众水宣泄无道,济南北郊水害连年,并且有洪水倒灌入城的危险。因此,早在清末,就有有志之士提出,今日浚修小清河,不仅是输送盐粮的需要,更为紧要的是作为济南众水的排泄渠道,以消除济南水患,确保城市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官府组织人力对小清河做了裁弯取直的彻底整修,泺水遂转为小清河上游,经黄台达羊角沟入海,即今日之小清河。下图为小清河的风光,其中下左图为清末时期羊角沟的小清河。

河川海右之一——小清河水系(1)

 

小清河原先源于济南市区诸泉。建国后,为补充济南用水之不足,在济南西郊玉符河畔的睦里村建闸引黄河水和玉符河水入小清河水,形成了现在的小清河的源头。该河干流流经槐荫、天桥、郊区和历城县于章丘县水寨乡小贾庄出市境,流向惠民地区的邹平县境,又经高青、桓台、博兴、广饶,由寿光县的羊角沟注入渤海。济南市境内长度70.3公里。支流18条。小清河主要支流有巨野河绣江河杏花沟孝妇河淄河等,济南境内的主要支流是巨野河绣江河杏花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