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殷梓恒
殷梓恒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355
  • 关注人气:1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下山色之三十三——章丘的名山(1)

(2019-11-09 08:23:33)
标签:

旅游

文化

休闲

杂谈

分类: 说事

章丘鸡爪顶

历下山色之三十三——章丘的名山(1)
章丘鸡爪顶,章丘第一高峰,和附近的三屏山同为海拔924米,当地村民叫做鸡宝山。其巅怪岩遍布,远望似罩,又名鸡罩山。传说古时附近有个金鸡窝,每天金鸡引颈报晓,一个贪心的人欲夜盗,金鸡怒啄其目后即飞来此“罩”匿藏。传说毕竟是传说,金鸡既为神鸡,该不会因为啄人眼目而吓得藏匿起来。取名为鸡爪岭,估计还是因为山势的形状,整个山峰除了最为险峻的北坡,其余三个方向各有一条缓缓的山脊,便似鸡爪一般。这鸡爪岭可真是名副其实,一条条山岭看似纵横交织,可不就是一个形象十足的巨型鸡爪么。站在高山坡,环视四周,千山万壑、层层梯田、零星的村庄,各有各的神韵。很多地方,密密麻麻的连翘枝条架起长长的绿廊。鸡爪岭上那些暗绿色的岩石有点像武当山的岩石,应当是含有很多矿物质的。上图为远望鸡爪岭。

近看鸡爪岭:

历下山色之三十三——章丘的名山(1)

历下山色之三十三——章丘的名山(1)

 

云顶海拔880米,有万亩高山草原,如此平坦开阔的山顶草原十分少见。云顶草原虽然没有遍野鲜花,只是无边的荒蛮,草原边界是翠绿的松林,在这旱岭上艰难地生存,实属不易。远眺,群山连绵,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松林苍郁,偶有风儿吹过,还能听到阵阵松涛声。云顶草原之上的三界碑是济南、泰安、莱芜三地市的交界点。

历下山色之三十三——章丘的名山(1)

历下山色之三十三——章丘的名山(1)

历下山色之三十三——章丘的名山(1)

海山

历下山色之三十三——章丘的名山(1)
海山在章丘垛庄。在连绵起伏的泰山余脉终结处,与泰山南北遥遥相望,山虽不高,山底碧水,山下花岗岩色泽金黄,半山腰红页岩若丹砂,山峰主体石灰岩挺拔峻秀,有人说此山透着五彩神气,在四周群山之中为尊。山虽没有泰山之大,山上也有朝阳洞、老君洞、探海石、升仙坊,只是在大小位置上不同罢了。从探海石向南望去,隐隐约约看到齐长城像一条蜿蜒曲折的卧龙,穿行于群山万壑之中,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山下水面,波光粼粼,烟波浩淼。向东望去,垛庄小镇尽收眼底,身在此处有登海山而小天下的感觉。环山脚到海山西首,这里便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升仙坊了,从这里向北望去,可见山峰连绵起伏的磅礴气势。

       传说泰山碧霞元君回娘家章丘,看中此山,每次回来都在这里歇脚,就册封为五品神山,后人便在山上建起了泰山奶奶行宫。当地的善男信女便在海山祭祀、降香、求签还愿,这里有泰山奶奶的灵在,到这里和去泰山一样灵验,得到泰山奶奶的保佑。每年三月十五和九月初九逢海山山会,方圆百里的人们前来赶会,这里香火兴盛、商贾云集,有唱戏的、说书的、杂耍的、干买卖的,人山人海,好不热闹,后因行宫庙宇年久失修,只留得遗址,风光不再。海山庙会兴盛于清朝咸丰年间,从民国时期中断,复兴后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23届,每年会期是农历的三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如今规模逐渐扩大,内容日益丰富,影响逐渐深远,吸引莱芜、淄博、济南、滨州等地游人前来赶会,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

太子崖

历下山色之三十三——章丘的名山(1)
太子崖,坐落在章丘南部的官庄三角湾村。崖上柏林翠绿,崖下泉水碧蓝。北连马棚崖、鞍子崖、打虎

泉,南接三角湾水库。崖虽不高,却万树齐生。从裸石间钻出的树木有虎形、有蛇状、有鹰态。由于它的奇特、

俊秀、怪异,引出了不少民间的妙传佳说。太子崖的命名就是其中来自民间的一段。

唐王征东时,途经章丘的官庄乡养军店村、亮甲坡村、天井村、马闹坡村(据传这些村店都是唐王留下的名字)。三军跋山涉水来到了三角湾村。这一带宽阔的河床,奔涌的泉水,奇峻的山峰,肥沃的土地,把唐王吸引住了,为了照顾三军将士和将要分娩的王后,唐王下令御鞍栖马,原地休整。

一日,瑞至祥临,一个喜讯不胫而走,王后生了太子。军营内热闹翻腾,欢呼声、歌唱声,响彻深山幽谷,泉边河旁。唐王更乐,传令三军筑台扎帐、平地造场、架桥修路、备足粮草,来一番庆贺。将士们选择现在的太子崖为最佳地段,在崖的上边,太子出生的前面,整地平场,将斜土坡整成了大戏台,在崖的下方,凿石架桥(当年凿石留下的大楔窝依然存在),在崖的对面,整平了一块能容千人的大广场,现在成了民居和商业用地。一切就绪,唐王择吉日唱戏七天。那真是,人欢马叫,莺歌燕舞。太子满月后,唐王帅军继续东进,临别时,百姓依依不舍,唐王看在眼里,爱在心头,却又遗憾没有任何信物可赠,为了不让百姓失望,巍然屹立桥头,对着百姓说道:“大军要走,无物可留,起几个地名以作纪念。”挥手指指生太子的台地,这里就叫“太子地”;看看直上直下的峭壁说,这里就叫“太子崖”;崖下的清泉就叫“太子泉”。转身看看御鞍栖马的山崖说,上边放鞍的叫“鞍子崖”;旁边拦马的叫“马棚崖”……

唐王走了,昔日的太子地变成了责任田,太子泉成了吃水井,马棚崖、鞍子崖被公路埋没,仅留一小段痕迹显现。惟有太子崖雄风依旧,不知何人在石壁上写下了“太子崖”三个字。每年来三角湾旅游的客人,首先来到太子崖下踏水乘凉,有的灌泉水回家饮用,说此水能强身健体,才引来唐王的人马驻足;更有迷信者也来灌水说:喝了太子泉水能生男孩。还说:太子隆生在这里是水的灵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