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山色之十八——历城的名山(5)

标签:
旅游文化休闲杂谈 |
分类: 说事 |
康王顶(太甲山)
当地流传着一个关于太甲山的民间传说:太甲的儿子非常不孝顺,让他往东他往西,让他打狗他撵鸡,太甲和他生了一辈子的气。太甲临死前,找到风水先生给自己挑选了块墓地,墓地就在山下的南泉边,这里是三川汇流之地,是块风水宝地。他怕儿子还会和自己对着干,就对儿子说了违心的话,太甲嘱咐儿子山顶上风水好,要把自己的墓建在山顶上。结果事与愿违,太甲死后,儿子忽然良心发现,幡然悔悟,觉得一生愧对父亲,父亲活着的时候没听过他一次话,死了就听他这一回吧。儿子按照父亲嘱咐过的话,就把父亲太甲埋葬在了这座山顶上,所以太甲陵就建在了山峰上,这座山也就成为了太甲山。
在康王顶山顶正中央有一个新塌陷的小坑,虽然小坑不起眼,很容易被忽略,但仔细看小坑却会呼吸,一阵阵地往外冒热汽。难不成这下面有什么神秘机关,康王墓是否就在下面?
离开康王顶继续向东走。向东走了大约200米远,向北有一条向下的小路,沿此路可以到达著名的太甲山唐代摩崖石刻造像和南泉寺。
太甲山雄踞在锦绣、锦阳、锦云三川汇流的咽喉之处,环山皆泉。 太甲山名称的来历,衍自古历山。《后汉书·郡国志》注《皇览》云:“太甲有冢在历山上”,并附于“济南国历城”之下。 通典》亦谓:“历山有太甲冢。”后来古历山消失,民间又转移传说,将陵墓安在了“历城南四十余里”的太甲山。到底太甲山上有没有太甲陵,村民们对此深信不疑。而专家则持另一种看法,否真有其事,还有待考古部门的考证。
四指山
四指山(又称四嘴山),这是典型的山崮经过千百万年风、霜、雨、雪侵蚀和四季温度变化的作用,形成四个独立的石柱。高矮不一,粗细不同,如同人的四根手指,指向天空,故称四指山。四指山岩石上布满纵横交错的皴裂,虽历尽沧桑有几分苍凉,却不失雄健的风骨与灵气。
长城岭
历城长城岭海拔869.8米长城岭,应是齐长城历城段的一部分。齐长城在山岭顶部砌墙,将山垭口填高。这一段的山岭是东西走向后拐向东北,被103省道截断,当地人统称长城岭。黄尖子山顶分水岭(长城岭)阳面是泰安市岱岳区,阴面是济南市历城区。齐长城在山上以石垒砌。有的沿山脊砌成宽5米~7米的双面城墙。更多的城墙不在山脊, 而选在山脊阳侧陡坡上开挖少量土方,垒成宽1米~2米的单面石墙,墙阴填土石,形成阳面高六七米,阴侧高仅1米~2米居高临下的态势,易守难攻。用料上有块石、条石、片石、花岗岩、石灰岩、沉积岩等,就地取材。103省道将长城岭横向截断,向东就是天马岭。清乾隆《历城县志》载:“泰山之后为长城岭。长城者,春秋之界,西起平阴,东尽于海。历城之山,无虑皆分自长城岭矣。岭南,水自南流;岭北,水自北流,故又名分流山。”也就是说,历城境内的长城岭,又称“分流山”。分流山,山高峻貌,浮云遮眼。牛山口长城岭上有秦皇汉武的望仙台。长城岭之南有著名的周成王封泰山时留下的周明堂遗址和著名的泰山桃花源、桃花峪景区及佛爷寺景区,为泰山世界双遗产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