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味济南之八十二——章丘诸泉(2)百脉泉泉群b

标签:
旅游娱乐 |
分类: 说事 |
B,西麻湾泉区
⑴西麻湾
西麻湾位于济南章丘市明水镇西部,眼明泉大桥北侧的涌泉水域即为西麻湾泉。清道光《济南府志》载:“西麻湾在百脉泉右三里许,水自石壑中涌出,东北流……。”今为冲沟式河湾。南起胶济铁路,北至济青公路,长约1500米,宽50米至300米不等。
湾底及岸坡,处处泉涌,河渠纵横,游人可手捂泉眼,让泉水从指缝间汩汩上涌。众泉汇聚沿主河道北流西麻湾,西麻湾诸泉在明水泉群中涌水量最大,是为自然式泉水河湾。现湾中泉眼众多,如漱玑泄玉,簇簇水泡缓缓升起,似珍珠串串,至水面玉花般绽开。水中疏疏朗朗之藻体,岸边密密实实之苔藓,把水染得碧翠。水中之锦鱼戏游,生机盎然。浅湾芦苇丛生,岸边杨柳依依,一派泉林郊野风光美景。泉水北流,汇入绣江河。
⑵眼明泉
上图为眼明泉北的“眼明王庙”。庙的前面有一个方形的小泉池,池旁立有“眼明泉”石碑一通为证,这应该是原来的眼明泉:
眼明泉,又称净明泉、明净泉、明水泉,在西麻湾北端、塘子桥西侧路北。此泉一组五孔,盛水期泉流量每秒0.5立方米,附近有宏伟壮观的眼明泉大桥。古之眼明泉为西麻湾众泉之一,处于东西两低矮丘陵之间。据民间传说,此泉水冬温夏凉,寒冬不结冰,雪花落之泉即溶称之为“仙泉”。附近居民用泉洗脸,少年不近视,老者不花眼,故有“眼明泉”之美誉。
始于760年前的金代《名泉碑》尚无此泉之记载,在元朝于钦写的《齐乘·卷二·山水考》中已有记载:“明水泉,又名净明泉,出百脉西北石桥边。其泉至洁,纤尘不留,土人以洗目退昏翳。与西麻湾水合流三里余,入绣江,又北入小清河。”明代山东按察使司佥事、著名诗人晏璧作《济南七十二泉诗》,也收录了此泉,但尚无百脉泉,可见当时此泉颇有名气。又据清朝道光十三年《章丘县志·卷三·山水考》记载:“(眼明泉)于百脉泉西二里许,眼明王庙前,东流至西麻湾。徐璧论济水分支伏流地中——诸泉合而北流至绣江河。”据史料记载:贞观十八年,唐王李世民东征高丽。唐高祖武德七年,朝鲜半岛三国高丽、新罗、百济皆臣服于唐。至贞观十六年,高丽大将军盖苏文,率部杀国王高建武,自封为莫离支(宰相兼兵部尚书),独揽朝政。后进犯新罗国,新罗求助于唐,唐太宗李世民大怒,御驾亲征。当路过临济县(当时章丘称临济)西麻湾时,众多士兵得了眼疾。此时,有童男童女二人出现,带领士兵至泉边冲洗,病去眼明,童男童女也悠然隐遁。此后,人们便称此泉为“净明泉”或“眼明泉”,并在泉边建“眼明王庙”,内塑童男童女神像。今塑像已毁,但庙尚存,留有清朝道光二十四年《重修眼明殿记》及《西泉镇》等石碑。
眼明泉有名,还在于其优良的水质。此泉水冬暖夏凉,寒冬不结冰,雪花落泉即融,故又称之为“仙泉”。盛水季节,泉水在河岸石隙中涌出。近观之,水涌若轮,漫石而流,淙淙有声。水流过之处,苲草如梳,透着深绿,颇有一番水乡景致。泉水淳冽甘美,若沏以上等绿茶,香幽袭人,极为爽口。在今天的眼明泉公园里,眼明泉最明显,八边型的泉池里,碗口粗的泉眼奋力上涌泉水,甚是壮观。上左图为今日的眼明泉,八边型正北的护栏上雕刻着“眼明泉”三个大字,,此三字为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所书写。今天的眼明泉最明显,八边型的泉池里,碗口粗的泉眼奋力上涌泉水,甚是壮观,八边型正北的护栏上雕刻着“眼明泉”三个大字,以示此为“眼明泉”。今之“眼明泉”是何物?只能说是后人造泉而得,以缘眼明泉淤塞之梦。
下图为今天的眼明泉,水量很大:

下图为2004年眼明泉,注意:八边型护栏上无 “眼明泉”三个大字。
⑶净明泉


今天的净明泉在今天的眼明泉之北,泉旁立有新碑,上刻“净明泉”,是当代济南市七十二名泉之一。据记载,早年的净明泉泉池位于塘子村石桥西端,因鲍庄煤矿开采于1962年泉因地下水源被截而断流,干涸,石砌井形泉池也于近年被填埋。盛水季节,尚见泉水伏流,只是水大时才会在“塘子桥北河岸缝隙中流出”。今天确定净明泉位置时,为了有泉之形,才选择了一个尚在喷水的小池,在其侧立了碑。2003年经济南市名泉研究会评审、济南市政府颁布,确认此泉孔称“净明泉”。


眼明泉与净明泉到底是什么关系?有石碑的标题是“眼明泉”,但碑文中却只字未提“眼明泉”,只是介绍“净明泉”。因此,可以断言在历史上眼明泉与净明泉是一泉,也就是说:眼明泉,又称为“净明泉”、“明净泉”、“明水泉”,不存在单独的“眼明泉”或“净明泉”,现在之所以出现单独的二泉,是后人拟造而出,不是历史的真实。请看上左图的碑文。上右图是眼明泉、净明泉和眼明王庙的方位图。从上图中可知,眼明王庙在眼明泉公园的北头,现在的眼明泉或净明泉远离眼明王庙,祭祀泉的庙与所祭祀的泉不在一地,由此可以说,现在的“眼明泉”或“净明泉”肯定是今人生生地造出来的,而眼明王庙旁的方形小泉池才是真正的眼明泉或者说净明泉。
附:
原净明泉,古代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塘子崖济青古道边,又称明净泉。明代晏壁作济南《七十二泉诗》收录此泉,称“明水泉”。元代《齐乘》称:“明水泉,一名净明泉,出百脉西北石桥边。其泉至洁,纤尘不染,土人以洗目退昏翳,与西麻湾水合流三余里,入绣江……。”
龙盘泉
龙盘泉,位于眼明泉大桥西南山崖下,该泉直接凿入石灰岩中,泉池长方形,四周
皆自然石,其泉眼原为杨胡提水站抽水坑。。
荷花泉
荷花泉,位于眼明泉大桥北面偏东处,在修建眼明泉公园前,这里是一片藕池,夏
日荷花映日,故名荷花泉。原泉孔因修明塘路占压,将泉水导出建成泉池,称“荷花
泉”。现为自流钻孔,装高出地面0.5米、直径0.5米的铸管,盛水时节,水自然喷涌,
漫溢外流。见右图。
⑹中麓泉
中麓泉位于眼明泉大桥南约20米处,位于眼明泉大桥南侧西南沟口处。泉名寓意明嘉靖八才子之一章丘籍李开先,号“中麓山人”。此泉原为一钻孔,是人们最熟悉的一眼喷泉。修眼明泉大桥时井管拔出,现今仍见水泡集中上浮。
瑞蚨泉位于章丘市眼明泉公园,眼明泉大桥北200多米处。原泉孔因修明塘路占压,将泉水导出建成泉池,称“瑞蚨泉”。现泉池方形,四周大理石护栏,池底铺鹅卵石。瑞蚨泉:泉孔因修明塘路占压,将泉水导出建成泉池,称“瑞蚨泉”。泉名源自章丘籍“东方商人”孟洛川氏所经营的“瑞蚨祥”绸布店字号。“瑞蚨泉”
三字为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所书写。
⑻伏鳌泉
伏鳌泉位于章丘市市区西部眼明泉公园,眼明泉大桥北200米处。泉池六边形,四周大理石护栏,池底铺鹅卵石。泉孔有巨石盖压,形如龟鳌。踩沓此石喻称“独占鳌头”。“伏鳌泉”三字为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所书写。
⑼虎踞泉


虎踞泉,位于铁路北石灰岩裂隙与砂页岩交界处冲沟沟底,位于眼明泉公园东南隅,曾为钢联厂抽水机坑,现名虎踞泉。虎踞泉该泉直接凿入石灰岩中,泉池长方形,簇簇水泡缓缓升起如玉花,泻落入西麻湾。
⑽清水泉
清水泉在明水镇车站路北端,章丘第四中学院内东南角。清道光《济南府志》著录。水自池底涌出,然后自西壁溢水口流出,沿石渠蜿蜒北流,注入绣江河。明代官宦文人康迪吉在清水泉附近建“康氏西竹园”,在清水泉边建“漪漪亭”。
⑾灵秀泉
灵秀泉位于章丘四中院内,泉水排入荷花湖。
⑿廉坡泉
廉坡泉在与净明泉隔路相邻的廉坡村街旁。此泉水盛,清冽甘美,是村民饮用水源。1992年,各家安装自来水后,泉池被棚盖,水自暗渠东流,汇入绣江河。
⒀卸甲池
卸甲池在明水镇西2公里鲍庄村南。相传唐王李世民征东曾在池旁卸甲休息,故名。原为自然圆池,60年代扩建为水塘,提水灌溉。今废为芦苇丛生的荒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