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泉味济南之六十七——历城诸泉(19)玉河泉泉群f

(2018-12-23 09:00:20)
标签:

旅游

娱乐

分类: 说事

4,群外泉

A,华山泉区
华泉

泉味济南之六十七——历城诸泉(19)玉河泉泉群f

泉味济南之六十七——历城诸泉(19)玉河泉泉群f
华泉位于华山风景区华阳宫前,也称华水,因临华不注山而得名。战国时期的《春秋左传·成公二年》即有记载。北魏《水经注》亦载:华泉,在“华不注山下也”。元《齐乘》说:“山前道院中有石刻太白诸贤诗,院前即华泉。”古时,此泉很大,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称“华不注泉,方圆百步”。宋代以前流入济水,宋以后流入小清河。元《齐乘》说:山前道院中有石刻太白诸贤诗,院前即华泉。华泉经历了喷涌、淤塞、复涌、再淤塞的过程。明末《历乘》载“今竭”。民初《续修历城县志》称:“华不注山下泉源灌注陂地,交属荷稻之利,村民赖之。”清代乾隆年间济南诗人朱曾传诗说:“华山高高白云流,华泉脉脉绿波柔。”据清道光《济南金石志》记载,清嘉庆十九年尚有华泉石刻,为正书,“在华山下泉井上”。如今华泉又淤塞,其迹难辨。2001年,进行清淤挖掘,修砌泉池,池长15米,宽9米,深2米。一池清水,平明如镜,孤山及古庙倒影,与鱼池、荷塘相互映衬,别具风姿。也称华水,因华山得名。华山之阳偏东有华山湖,又叫金光湖,在早也称广平湖,现存水域二亩余,其水甚清,植有荷莲,华山倒影入波,充满诗意。相传这湖便是由“方圆百步”的华泉水形成的。

除华泉之外,华不注山半山腰吕公祠处也有一泉,无名,澄澈甘美,盛水季节有清流外溢。
  《春秋左传》载,鲁成公二年(公元前589),齐顷公亲率大军在今济南北马鞍山下摆上阵势,与郤克率领的晋军进行决战,史称齐晋鞌之战。结果齐师败绩,齐顷公被晋军追逼,三周华不注。幸得大臣逢丑父与之更衣换位,并佯命齐顷公到山脚华泉取水,始得趁机逃脱。后来,历代文人对华泉多有题咏。宋代曾巩《登华山》诗曰:丑父遗忠无处问,空余一掬野泉甘。清人赵执信作《华不注行》诗说:欲寻丑父易位处,华泉之水今独清。
老母泉

清道光《济南府志》载老母泉在堰头北,并引康熙《济南府志》语:其泉日涌寒沙,好事者系石试之,莫测其底,流入大清河。已淤失。
灰包泉

清道光《济南府志》载灰包泉在韩家店,并引康熙府志语:流经闸口西,入小清()”。据乾隆《历城县志·山水考四》载,韩家店闸在府城东北十二里。今况不详。

B,孤泉

珍珠泉(双龙泉)

泉味济南之六十七——历城诸泉(19)玉河泉泉群f

珍珠泉在郭店镇山前村北,虞山东坡。虞山,为地处山前平原的一座孤山,松柏苍郁,岩石嶙峋。昔日,山上建有泰山行宫等庙宇,颇有名气,每年农历三月举行为期4天的庙会,远近香客、游人如云。清乾隆《历城县志》载:康熙四十四年大雨,有泉出于山巅,至今不涸,土人名之曰神应泉后来,此泉衍称为双龙泉,因位于白龙石、黑龙石之间而得名。民初《续修历城县志》载:双龙泉,在虞山白龙石、黑龙石之间,一泓澄澈,岁亢旱不涸,祷雨辄应。前志载神应泉,疑即此泉。岁月迁延,历史泉名失传,今珍珠泉疑即昔日之神应泉、双龙泉。据村民介绍,珍珠泉旧时泉源旺盛,是庙会期间每天数万人的饮用水。今泉池为直径20米,深5米左右的天然水坑,终年不涸。坑底淤积严重,平时积水约1米,水质浑浊。盛水季节,水深可达3米左右,水澄澈。山上的古庙宇早已荡然无存,庙会也已不再,山上遍布采石的矿坑。

双乳泉

泉味济南之六十七——历城诸泉(19)玉河泉泉群f

泉味济南之六十七——历城诸泉(19)玉河泉泉群f
在历城区孙村镇李家楼村。世传武定府李阁老(李之芳,清康熙年间仕至文华殿大学士,故称阁老”)路经此地,见万松山下两个山泉流出的水呈乳白色且水味甘美,便取名双乳泉。后来李阁老又在泉边建别墅,成了他的避暑之地。今泉在村内林木笼荫的峪沟里,泉池呈井形,常年不竭,清冽甘美,供村民饮用。水盛时沿峪沟漫流。李家楼在最东南的山下。村中的村民基本都知道双乳泉的位置,很容易就找到了泉所在的位置。泉子在村东南的一条峪沟底部的树林旁泉池为条石垒砌,长方型井口。从井口向里望去,泉水离井口不过40余公分,在这枯水季节,这样的水位已经算高的了。由于村中已经安置了自来水管,村民大都喝自来水,已经很好有人来此挑水喝了,所以,泉水有点发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