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味济南之四十四——市区诸泉(35)群外泉b

标签:
旅游休闲杂谈 |
分类: 说事 |
B,千佛山泉区
龙泉
龙泉位于千佛山兴国禅寺西门内南侧,在高耸的石壁下,呈洞穴状,俗称“龙泉洞”。上图即为龙泉洞,龙泉就在此洞中。因山风吹来声震如龙吼而得名。泉池深达3米,积于洞内深池,是旧时僧人们的水源。明崇祯年间《历乘》著录。龙泉洞口上方篆书“龙泉洞”石刻,为济南当代书法家任晓麓题书。洞内南侧石壁上镌有隋代佛像多尊。佛像下边有一小门,门内是垂直深潭,面积10余平方米,水深2米。潭水清澈见底,四季不涸,为山中渗水聚成。洞壁之上布满藓苔,颗颗露珠,纷纷滑下,夜深人静之时,可闻叮叮咚咚的声响,若玉盘落珠,极富琴韵。炎夏登山,走向洞内,凉气浴人,倍感清爽。此泉水质甘美,昔日僧人即取此水烹茶为炊。明朝济南名士刘敕《咏兴国寺》诗曰:“数里城南寺,松深曲径幽。片湖明落日,孤嶂插青流。云绕山僧室,苔侵石佛头。洞中多法水,为客洗烦愁。”清朝诗人刘大绅作《咏龙泉洞》诗曰:“千尺高岩万树林,时时洞口老龙吟。不知几夜清秋雨,并作寒泉一水深。”昔日来这里观光的游客,为图吉祥,争相饮之。
佛慧泉
佛慧泉位于千佛山公园南门东300米牌坊下,别称兔子窝山泉。泉水为渗流,原为自然水坑,修建千佛山景区南门时对泉池进行改建,以假山石驳岸,岸壁镌刻“佛慧泉”泉名。属季节泉,盛水时水自岩隙渗出。
甘露泉

甘露泉又称“滴露泉”。在开元寺遗址南侧山崖下,呈浅洞形,因水味甘美而得名。水从崖壁间流下,水势甚小,如露滴滑滚,落入凹进岩壁的长、宽、深各2米的方池中,方池半为天然,半为人工石砌,古朴自然,水清见底,池水长年不涸。因上有巨大的石佛造像,百姓们称大佛头。金《名泉碑》、明晏璧《七十二泉诗》、清郝植恭《七十二泉记》均收录。石壁上曾有历代文人题刻多处。明《历乘·舆地》载:“大佛山寺中一洞,其水涓涓而下,汇为一池,味甚甘冽,经岁不竭,有‘天生自来泉’五字”。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北宋学者李格非(李清照之父)曾随同齐州知州梁彦来游,并题“朝清郎李格非文叔”八字。据民国初年出版的《续修历城县志》记载:宋崇宁年间,齐州知州吴拭,同僚属会饮泉上;宋大观年间齐州知州梁彦,政和年间齐州知州蔡居后,以及政和年间季德修、张励等人曾试茶此泉。到了明代,吴兴徐献忠用来试茶,将泉载入水品。清朝诗人董芸曾咏《大佛山》诗说:“文壁峰高鸟道悬,开元古寺夕阳边。何时自扫风林叶,一试山中甘露泉。”故而此泉又称为“试茶泉”。
过去,泉池旁生有多株海棠,所以这泉池也被称之为“秋棠池”。泉上原建有小亭,名“滴露亭”。因常年风雨剥蚀,泉旁石壁上面的题刻如今已漫漶不清,海棠树、滴露亭也早已不见,然而这泉却依然潺潺流淌于池中。
长生泉
长生泉在佛慧山开元寺遗址东侧石壁下,清道光《济南府志》著录。泉名刻于石壁,由元朝山东肃政廉访使察罕菩华题书。刻石上方有唐贞观时镌刻的佛像一尊。泉水经年不涸,汇为方池,山水渗滴,铿锵作响,是当年僧人们的重要水源,它的作用在于,“傍有石池泓漾,为僧人洗钵处”。。泉水甘美,为过去僧人的生活饮用泉。洞内的泉源处,放置一水舀,供游人接水喝。明人樊献科在《游大佛山记》里介绍长生泉说:“东行十数步,有石窟如井,深百尺许。初窥之,黝窈沉沉,已乃冉冉有光,极底见泉穴,荡漾如滔涌,盖泉石激地洞中,微与日影争闪烁云。”
窦姑泉
开元寺中还有窦姑泉,王钟霖称“余刻逍遥游三大字于泉上石壁”,并说此字与自己在泰山、蓟县盘山以及山海关角山上的“逍遥游”石刻相同。如今石刻仍在,但题刻下方泉水已经被乱石壅塞不可辨识。
道士泉
道士泉在开元寺东山崖下,又名咋呼泉,“夏泉如瀑,冬月每竭,其发颇急”。
白公泉
白公泉列明《七十二泉诗》著录。明崇祯《历乘》载:“在开元寺西”。清乾隆《历城县志·山水考一》和道光《济南府志·山水二》载:在卧虎山后。今失考。
扒拉泉
扒拉泉在佛慧山盘山路向南不远处路边,它是一个小水池,小水池里水质非常清澈,清泉正顺着山崖里伸出的小管不停地流淌进水池。
漏水泉

漏水泉在佛慧山南,峪沟南侧山崖处。崖壁长约10米,高2米余,多窟穴,泉自窟穴中渗漏而出,潺潺而流,常年不涸,泉源下汇成东西两个小池,东方西圆,别有情趣。假如雨季,则沿山峪漫流,最终汇集为亩许的漫圆形泉池,常年不竭。雨季,沿山峪漫流。
白虎泉
白虎泉名列金《名泉碑》,清《七十二泉记》亦收录。元《齐乘》称在“大佛山”。大佛山即佛慧山,因山上凿有宋代大石佛,故俗称之。清道光《济南府志》载:“白虎泉,在大佛山内。”民国《历城县乡土调查录》称:“在县南大佛山开元寺内。”今失迷。
老鸹泉
敛泉
敛泉在螺丝顶之阴的黄石崖第一窟乃是一个天然洞窟,窟内不仅造像众多,而且崖壁间有泉曰“敛泉”。洞内西北石壁上方题“敛泉”二字,不知何人所书,如今已经被槌拓得很难辨识。每逢雨季,泉水自石缝中涓涓而出,回声洞内,别有情趣。及出洞,泉声震荡在亘古的石壁之间,让人遐想无限。然而,就是这样一眼古泉,也于史无征,实在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