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济南的教育之——小学教育(1)

(2017-06-19 15:59:12)
标签:

教育

分类: 老济南人文(爷爷收集整理)

二,济南的小学

1,济南早期初等(小学)教育概况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北美基督教长老会在济南东青龙街创办了私立基督教正德小学。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创办了官立山东大学堂的备斋(小学),这是济南官办小学的鼻祖。
  1903
年历城、章丘等县设立第一批官立小学堂。  

1904(清光绪三十年),济南设立简易师范学堂附属小学堂、第一公立小学堂和义务高等小学堂。 

  128日易振声租赁济南观音院庙屋创办私立小学堂,是日开学。招收本地学生20人、外地学生10人,当年开设英文、体操课,次年又开地理、历史等课。
3
17日王伯安在济南南关后营坊兴办女学堂,是日开学。学生10余人,设识字、书法、修身、历史、算学等课,"学额费极廉,全恃捐款津贴"。后定名为"第一公立女学堂"  

  农历八月济南西关药王庙处开办一所女学堂,学生数百人,聘美国人端德(女)为西文教习。   

  1905年,时樾生创办济南盲哑学堂,这是济南第一所对盲哑人进行特殊教育的学校。冬春间时樾生在济南创办盲哑学堂,采用新字母教学。此为济南特殊教育之始。927日《东方杂志》载,济南将军庙街近设养正学堂一所,专教贫家子弟,课程为汉文、修身、历史、算学、体操诸科,不收学费,凡月考取优等者,酌给津贴。
      1905
年创办省城公立正始两等小学堂、教养局附设初等小学堂。
      1906
年创办薇垣公立两等小学堂和公立端本高等小学堂。
       
清末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小学教授科目分为必修科和随意科两类。初等小学必修科为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随意科为图画、手工。高等小学必修科增加图画,随意科为手工、农业、商业。
     1909
(清宣统元年)济南有官立、公立高等、两等小学堂9,即省模范高等小学堂、山东师范学堂附设两等小学堂、优级选科附设两等小学堂、客籍附设高等小学堂、第一公立两等小学堂、薇垣公立两等小学堂、东运公立高等小学堂、义务公立两等小学堂、官立女子小学堂,在校生共535人;教养局附设初等小学堂1,在校生60人;学务公所官立初等小学堂20,在校生803人。历城、章丘、长清、平阴4县共有小学堂58,在校生610人。
      1909
(清宣统元年),初等小学减历史、地理、格致3科目,增乐歌1科目为随意科;高小则增加乐歌、英文两科目为随意科。济南各官立、公立小学堂课程设置与上述规定基本相同。
      1912
年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随即发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规定各学堂改称学校。
      1912
,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废止读经科,女生增加裁缝科。初小科目有修身、国文、算术、游戏、体操、图画、裁缝、手工、唱歌,后两科为随意科;高小科目有修身、国文、算术、中华历史、中华地理、博物、理化、图画、手工、体操、游戏、裁缝、唱歌、英语、农业、商业,4科为随意科。同年,教育部又颁布《小学校令》,取消随意科,各科目均为必修课(裁缝限于女生,英语限于男生),博物、理化两科合并为理科,其他没有变化。
      1912
年底至1913,山东省依照部颁《小学校令》,24所济南官立小学堂和历城县小学堂改为省立小学校,这些学校的名称及地址是:
      
山东省立模范高等小学校(贡院墙根)
      
山东省立第一高等小学校(南新街)
      
山东省立第一初等小学校(南新街)
      
山东省立第二初等小学校(莪雅坊)
      
山东省立第三初等小学校(卫巷)
      
山东省立第四初等小学校(天齐庙)
      
山东省立第五初等小学校(制锦市)
      
山东省立第六初等小学校(柴家巷)
      
山东省立第七初等小学校(杆石桥)
      
山东省立第八初等小学校(后营坊)
      
山东省立第九初等小学校(三和街)
      
山东省立第十初等小学校(红墙庙)
      
山东省立第十一初等小学校(三皇庙)
      
山东省立第十二初等小学校(山水沟)
      
山东省立第十三初等小学校(东门里)
      
山东省立第十四初等小学校(司家码头)
      
山东省立第十五初等小学校(阎公祠)
      
山东省立第十六初等小学校(城隍庙街)
      
山东省立第十七初等小学校(祭坛巷)
      
山东省立第十八初等小学校(长春观)
      
山东省立第十九初等小学校(西公界)
      
山东省立第二十初等小学校(东城根)
      
山东省立第二十一初等小学校(东流水)
      
山东省立第二十二初等小学校(十王殿)
     1915
,济南的省立小学增至27(高等小学1所、两等小学2所、初等小学24);历城县立小学251(高等小学1所、两等小学5所、初等小学245),在校生6899人。1917年济南的省立小学大量减少,只保留8,其余全部改为历城县立。这8所省立小学是:
       
省立第一师范附属第一小学
       
省立第一师范附属第二小学
       
省立女子师范附属小学
       
省立模范高等小学(包括附属国民学校)
       
省立制锦市高等小学(包括附属国民学校)
       
省立莪雅坊高等小学(包括附属国民学校)
       
省立新育小学(包括附属国民学校)
       
省立竞进女子高等小学(包括附属国民学校)
       
历城县立小学292(高等小学并设国民学校4所、国民学校284所、女子高等小学并设国民学校1所、女子国民学校3)
     1916
年年制锦市小学、莪雅坊小学、新育小学在济南开办。

1922,北洋政府颁布《学校系统改革令》,同时制定小学课程纲要,规定小学课程为国语、算术、卫生、公民、历史、地理、自然、园艺、形象艺术、音乐、体育科;初小将卫生、公民、历史、地理4科合并为社会科。
     1925
,济南的省立小学仍为8,历城县立小学增至338,在校生11932,另有私立小学8,在校生692人。
      
军阀张宗昌主鲁后,学校数量锐减。1928年历城县小学减至288,在校生减至7954人。五三惨案期间,济南地区的小学全部被迫停课或停办。1929年市内小学渐次恢复,同时省立小学除师范附小外,均改为省立实验小学。
      
省立模范小学改为省立第一实验小学(学生410,校长陈剑恒)
      
省立制锦市小学改为省立第二实验小学(学生599,校长梁竹航)
      
省立竞进小学改为省立第三实验小学(学生745,校长秦文郁)
      
省立莪雅坊小学改为省立第四实验小学(学生457,校长孔缦卿)
      
省立新育小学改为省立第五实验小学(学生417,校长李芸阶)
      1931
,市区(不含郊区)有省立小学4(省立第一、第二实验小学,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省立女子师范附属小学);市立小学16(包括由原省立第三、第四、第五实验小学移交济南市并改称的市立第一、第二、第三实验小学),在校生共3700;城立小学2所及私立小学21所。1934年市立小学增至34,在校生共6844人。在此期间,还有以区地区公共资财设立的区立小学。1930年全市区立小学3,1931年和1933年分别为19所和16,全部是初级小学。
       1927
年开始,国民党政府推行党化教育”,规定课程标准总目,把童子军、党义等列入学科。1930,山东省政府教育厅根据1928年全国教育会议通过的初等教育目标,制定并公布《山东省市县区立小学课程暂行标准》,规定小学课程以三民主义之精神,完成儿童本位之教育为依据,并提出补助儿童身体之发育,并增进抵抗疾病之能力启发儿童生活必需之自然及人事的知识10项具体目标。小学课程设置有较大更动,高年级设职业常识,国语科包括谈话、读文、作文和写字,体育科包括童子军、舞蹈、国术,社会科包括党义,工艺科包括农艺、烹饪、缝纫,形艺科包括图画、剪贴、塑造;音乐科改乐歌科。到1937年为止,济南市各小学基本执行这一课程标准,只是低、中年级的社会科改称党义科,高年级的社会科改设党义、公民两科目,并增设童子军训练科。
     1936
年私立育才小学在营市街建立,19389月改为国立营市街小学。

1937年底济南被日军侵占,市内小学全部停办。第二年4月伪市公署教育局接办由维持会办的小学9,并开始设市立小学。1940,有市立小学34,在校生共9873;私立小学25,在校生共5495人。1944,市立小学39,在校生共14156;私立小学28,在校生共9584人。日伪政权向市内主要小学派驻日本教官监督一切校务”,在小学中强迫实行日语教育,推行强化治安运动教育,加紧实施殖民地奴化教育政策。
      
日伪时期,增设修身、日语科,取消党义、公民科,改工艺科为劳作科,其他学科与七七事变前同。
      1942
3月,城内私塾改为代用小学

1942年私立平庸小学在道德四里建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