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济南风俗(18)——老济南的丧葬习俗之二
(2013-02-23 22:28:47)
标签:
风俗文化杂谈 |
分类: 老济南:风俗(爷爷收集整理) |
3,着丧服
着丧服,俗称”戴孝”。
死者家中成员身穿白布袍,鞋上缝白布盖鞋帮,分别谓”孝衣”、”服鞋”,统称”破孝”, 儿女侄孙均戴孝,。死者之子、妇和未婚的女儿,要在孝衣外披麻巾、扎麻绳,男子戴白帽子,用四方布折成帽子(大約和粉刷工人折的那种相似,不高)。耳旁垂下白绳,拴着制钱(铜钱),和白棉花,只有儿子們有,这可能叫唐巾子。孝子头戴白布堂巾,上加麻梁冠,堂巾旁坠两个棉花球,如父尚在的在右边钉,母尚在的在左边钉,表示极端哀痛,塞耳不闻外事。孝妇孝女头扎白布(称白祃子)和白头绳,女子戴长码子,很长的白布条缠住头发,在后头別住。丧服只穿到出殡完了,也就只有三天。
旧时的丧服制度,以亲疏为等差,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统称”五服”。衰杖,用白纸条裹住,长子长八寸,次子长一尺等等。
斩衰为最重的丧服,服期3年;齐衰次于斩衰,服期1年;大功服期9个月,小功服期5个月,缌麻服期3个月。此后守孝,也叫持服,为母亲三十六个月,为父亲一年半。儿女服孝期为3年,侄孙辈服孝1年。其间穿素衣、白鞋,子女在1年内不得剃头理发和化妆,称”哀戚毁容”。家中3年内过年不贴春联等,至少不能穿大红大綠衣服。在最初的三年中,遇到忌日必須上坟。此后可以去可以不去。但若是某年沒有去,此后忌日就不能去了。
4,指路
人死的当晚,家人购置各种纸扎(俗称扎彩),在大门外焚烧。如死者为男性,要烧纸扎的马和马夫,如是女性则烧纸扎的轿和轿夫。焚烧时,子女绕火正转3圈再倒转3圈,并一边呼喊着对死者的称谓,一边高喊:”上西南!”,是为亡魂指路,亦称”烧倒头人子”。
5,报庙
亦称”送浆水”。人死的当天,孝子率子孙们,端一木盘,上置香炉、线香、火纸,提一浆水桶,去土地庙或十字路口,燃香焚纸,浇奠浆水。传说人死之后,必先到土地庙再去冥间。此举是为贿赂土地爷,使其对赴冥间的亡魂给以关照,以浆水馈赠野鬼,使亡魂免受欺凌。浆水需连送3天,最后一次,女婿和外甥亦同去。送毕浆水,哭泣着返回家,再拈香焚纸举哀。
6,送盘缠
送浆水后,接着要送盘缠,即给西行的亡魂送路费。城区人家多是在大门外不远的街口,农村多在庄外的十字路口,焚烧一些用金银纸箔折做的元宝、锞子和打上钱印的烧纸,另外再烧一些纸扎彩,扎彩有牛、马、轿、金山、银山、聚宝盘等。焚烧时,家人拜祭,以示送亡魂起程赴西天。
7,接三、送三
人死后第三天晚,家人端木盘,盘内置香炉、线香、烧纸,到大门外,面向西南方向,把线香点燃竖在墙根,家人跪拜于地,一人将大门框上插的单旐拔下,用挟单旐的秫秸夹取线香放入盘中,端回家中灵前,把单旐与线香一齐焚烧,即表示已将阴魂接回家中。这时,全家人要肃静,在灵前供饭,并依次跪拜,退至室外,关闭屋门,约待一个时辰后再开屋门,复拈香焚纸跪拜,把香炉放至木盘,端至大门外,向西南方向跪拜,表示将亡魂送走,再回家举哀。此举即认为是将亡魂接回家中,省视后又送回冥间,俗称”接三”和”送三”。古礼称”招魂”。
按照古代的习俗,人去世后遗体要停留三天在入葬。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医学不发达,不能准确判断是否已经死亡,停尸三天以确定其死亡。
8,大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