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飞掰诗(机动)——《清明公祭,闻警报志哀兼与残荷论杜甫》哨兵

(2023-04-15 17:58:06)
分类: 易飞原创作品

易飞掰诗

 《清明公祭,闻警报志哀兼与残荷论杜甫

作者 哨兵 

 

城封73天,没能阻止草木返青

我又老一岁。公祭警报

 

一声紧过一声,也没能把那一片残荷

催出花来。我越老

 

山河就越像杜甫,每一爿败叶

都是残骸,每一根枯梗

 

都是遗骨。而公祭警报

一声紧过一声,一片残荷

 

坐湖,就是一群杜甫

围着各自的暮年,遥跪

 

一样的长安乱

 

2020年4月4日于武汉

 

 

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

哨兵的诗不急,先人再说,诗如其人,人的差不多了,诗也就是水底的石头,露出来了。可以肯定,我这首诗肯定的不客观。

哨兵的诗不需要动脑筋,虽然他也是很牛必的大诗人,但他是我的兄弟,为兄错了,他奈我何?敢怒不敢言而已。如果他敢生气,我会找个机会弄死他!诸君不知,我是救过他命的人!——在疫情开始之初的20204月,他的烟很快就就抽完了,而街上所有的店铺不开。我戒烟后,有的朋友不知,总有些存放在办公室。我就给他快递过去了(当时找个快递何其难,有故事。今天不展开)。我想,如果我没有及时伸出援手提供那些尼古丁,等于他没有了粮食,说不定他会死的。至少当代汉语诗歌,少了一个把洪湖写到骨子里的人。从这个角度讲,我对中国诗歌还是有一点贡献的。

哨兵每有得意之作,差不多要发我学习,不得到我的惊叹和赞美,他一定是不爽的。老实说,他写的当然是很牛必的,但长期赞美一个兄弟,也是很累人的。好在我学会了偷巧,每首诗每组诗没有看完,我的惊叹和赞美就准时发过去了,到最后一定还要提升到一个高度,这样才能满足他的虚荣心。虽然我的赞美没什么用,他却看重,这就有一点愿打愿挨的意思,大概我们两个都需要吧。

哨兵也是一个可怜的兄弟,由于他的性格——一个天生的诗人的性格。这一点我们有部分相似。可能我的包容度还比他强一点,所以有一段我成为他的垃圾桶——一能成为一个大诗人的垃圾桶,本身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说明你的价值所在,你还值得兄弟去放垃圾! 一个大诗人特别是天才型的诗人,注定了与时代与现实的格格不入,与日常生活龃龉是一种常态。我以为,一个真正的诗人,不可能把自己的日常生活料理得那么好,少有八面玲珑的大诗人。我本来是一个生活的低能儿,很多年前认识哨兵兄后,我的生活就有了信心。最可怜的是哨兵有一阵当主编还兼着办公室主任的活,组织安排各种大型活动,现在他这方面的能力怎么样我懒得问,我原来看到的肯定是一派零乱。我的方位感极差,哨兵比我的更差,我又从他身上受到鼓舞。哨兵讲的一个故事,我时常发笑,笑过之后我就陷入了沉思:上帝造人这神奇、这么公平呢?因为他一个地方有非凡的才华,所以另一个地方就让他弱智吧——有一次他从老家洪湖回武汉,在高速公路的联结处迷失了方向,转了一个多小时后,他转不出来,打电话求助。

我还想讲另外的故事,佐证这个世界的奇妙。在我所在的报社,只要从楼顶上往底下的停车场看下去,凡是停车停不好的,你去确认,基本上都是副总编以上的人。职位越高越不会停车;我还想讲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我带过几十个实习生,女孩子占八成以上。一般的规律是:名校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大部分方位感差,而普通学校甚至三本学校的学生,有的简直就是GPS,你带她去过一次的地方,第二次带她去你都不用导航。我以为这里是很有意思的,也不能简单地用孔子的“君子可大受不可小知矣”来诠释这个情况,这里面有很复杂的东西,有人性,有上帝,有公平,也有诗。

哨兵是那种决绝的诗人,是可以对自己下毒手的诗人。所以他具备一个大诗人的个性和气质。我每次把作品发给他看时,他都说:再狠一点,写出杀人的句子。可是,我不想杀人,杀不了别人,也不想杀自己,所以我至今是一个平庸的诗人。我认!但我也不想如哨兵兄一般,动不动要在诗中杀人。我一直希望自己在一种不杀人的状态下,写出好诗来,虽然很难,但我在坚持。

看吧,哨兵在这首诗中是怎样“杀人”的!

先看题目清明公祭,闻警报志哀兼与残荷论杜甫说了几个事,哨兵喜欢这样子搞,清明公祭中,“闻”什么“与”什么“论”什么,是不是有些另类。还没有出刀,锋芒就露出来了。当然,可以看出,中国古典诗歌对他的影响非常明显。我知道他特喜欢无稹,元是不是喜欢这样子上题,我没有研究。但有没有一点玩儿深沉呢?有一点吧!题目看着就累人!

 

城封73天,没能阻止草木返青

我又老一岁。公祭警报

 

得承认,我兄弟哨兵才华横溢,不仅对中国古代诗人有研究,对外国诗人也相当下功夫,从他经常教导我的诗歌创作理念中,时常会冒出一些生僻的外国诗人的名字,让我这个中文系毕业的人赶紧悄悄记住,然后去摆百度。说这话的意思是说,你别以为哨兵蜗住洪湖已久,成了井底之蛙,才不是啊,这小子早就脱胎换骨,大中国的诗歌他都不当个事,早就崇洋媚外了。从他的表述方式和语言上,你会找到蛛丝的。

2020年,武汉成为关注的热点,一场猝不及防的疫情,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大武汉被封城,是一个值得记起的历史事件。在这一场灾难中,死者已去,生者忧惧,这样的清明节一定是锥心刺骨的。“城封73天,没能阻止草木返青”,诗人一开笔,就确立了本诗悲伧的基调,如果题目上没有“论杜甫”,我可能不会马上将“草木返青:与杜诗《春望》之”城春草木深“句关联,73天,只是拉开了悲剧的序幕,想阻止”草木返青“是不大现实的。人可以固化在某一个区域,时间和物种依然会演绎和进化,草木照样返青,一开始就写出一种无力感,有些悲观,也带着一些潜藏的愤怒。这时,我仿佛看见哨兵站在窗口的阳台上,像被囚禁的动物,走来走去,迷茫伤感地看着远天,对世上的一切,都陷入了绝望和虚无。是的,作为一个同城人,感同身受,医院里每天上升的数字,使你的心理防线一天一天崩塌,对明天的恐惧,成为难以摆脱的阴影。

公祭就是国之殇,体现一个国家的悲痛。所以,这首诗从下笔之初,就承担起表达公众情绪的任务,而不是止于个人小我的感受,而是一首国家的哀歌。

坦率讲,我不喜欢两行一节的诗歌样式,这不太符合诗歌创作的规律,非要把感情切成一块一块儿的,像一节节的压缩饼干整整齐齐,码成集装箱,等着放到卡车上拖走。其实上下句之间都有勾联,看得出,诗人有时不得不挖空心思去勾联。在形式上过于的讲究和刻意的节制,我以为都是对内容的伤害。我就这一瞎说,人家是大诗人,好这口,有些大诗人也好这口,从国外移植过来的。虽然多有得罪,我还是觉得不舒服。但我对哨兵从来没说过这个感觉。说了,他会跳起来的,一定像打机关枪,来一个超长电话,批评我的浅薄无知。

2020年武汉的清明,响起公祭警报,是一种昭示,其表达的是对生命权的尊重与祭奠。

 

我又老一岁

 

只老了一岁吗?我看他已经苍老得不行了。我是他,他是我,是诗人,也是我们,老去的是时间也是不断寒凉的内心。

这一节的着笔,注定了此诗的不凡。首先是事件的不凡。封城,于大武汉是第一次,于国家也是第一次,这是一件我们前所未来的大事件、历史事件,一定会载入史册。所以,这首诗自然成为一首史诗,记录了一段我们无法忘却的历史。然后,它是史诗的写法,第一节,就写出了厚重的历史感,与代表史诗的诗人杜甫的诗进行了巧妙对接,有几千前的跨度,并且由一个人到一群人,到一个国家,由一首普通的清明之诗到史诗之诗。而人,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的见证者,由于其天生的局限性,显得那么无能为力,一种浓重压抑的悲壮感席卷了全诗。

 

一声紧过一声,也没能把那一片残荷

催出花来。我越老

 

两节之间,句子咬合很紧。这是两行诗的套路。哨兵是老手。公祭警报一声紧过一声”,在这个城市里呼啸,把人的心也在一声声拉紧,像催促,让你不能忘掉逝去的亲人和朋友,不能忘掉惨痛的画面和死寂的街道,该凋零的都凋零了,想把几条残荷催出花来”,只是奢望,绝望在继续,恐慌在继续。

 

山河就越像杜甫,每一爿败叶

都是残骸,每一根枯梗

 

全诗六节,始终围着荷叶在写。诗人精心选取荷叶,其形状,其情状,其季节性的明显变化,可以最大化表现诗人内心的升降与荣衰。

联系上一句读,“我越老”山河就越像杜甫”,我和杜甫已化身一人,我老的像杜甫了,我就成了杜甫,成了历史。这本来是顺着写来的,但读到“山河就越像杜甫”这一句,我感到某种不舒服,有点不太自然,甚至有点小作,有吗?我鸡蛋里挑得出骨头,是不是直接写成“杜甫的山河”还好一些,不知道。我也就那么一说。我会发给哨兵看,希望他有一些胸怀,不要删掉这一句。

诗人笔下所见,每一爿败叶”,不是“残骸便是枯梗”。败叶残骸枯梗,败、残、枯,还有更狠的词儿吗?都是从最深的情感层面挖出来的,个个让你绝望崩溃,只好做一个断肠人吧。

 

都是遗骨。而公祭警报

一声紧过一声,一片残荷

 

你看他每一节都是着的,让我每一节引用起来都很困难。当然的严丝合缝,扯都扯不开。

每一爿败叶都是残骸,每一根枯梗都是遗骨”,这时的力量全出来了,极尽夸张之能事,极尽绝望之语调,每一根都是的,不容分说绝对的语气,深入骨髓的绝望和万念俱灰的坠落感。虽然不完全符合当时的情况,但心理层面的灰暗与绝望是这样子的。不可谓不打动人,不让人感慨系之!“遗骨”下手重,你会想起其他的“骨”吗,最容易想起的是“路有冻死骨”吧!这又是史诗性的画面——失去生命的死亡,总是最触目惊心的历史。一声紧过一声,一片残荷”与上面一样,又来一遍,公祭警报又拉一遍,哨兵就是要整死我们,不给我们留半口气。你稍微轻松一点了,他又拉一遍,扣紧你的弦,生怕你活过来,要和他一起痛苦、绝望、死掉,才痛快、干净!

 

坐湖,就是一群杜甫

围着各自的暮年,遥跪

 

我是杜甫,残荷是杜甫,全都是杜甫,杜甫是所有人,全都在这一段悲伧的历史里。杜甫是极具历史痛感的代表性诗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哨兵也是,至少他想成为老杜那种用现实的笔触记录和追问历史的诗人。有使命感、有担当,有广大的视角和深切的情怀,也有愤懑、有警悟,有呐喊,有冲天的波涛潜藏在如刀的文字中。

哨兵的诗,总狭裹着一片狼烟呛着你要流泪,他设置或创造的气场中,吹过来的风总带着砂粒和疼痛感,这就是哨兵。

我们都被哨兵写成暮年了,我们都是见证这段历史的老人,各自的暮年集结在一起,个人的小痛聚焦在一起,就成为国家和时代的大痛,和老杜当年一样,这肯定是一个历史的节点,如此重要,如此深重,所以诗人才会发此重音,一节一节地敲打我们:是时候了,我们要以苦难之心磨砺之志承接这样的历史——

 

围着各自的暮年,遥跪

 

一样的长安乱

 

前面都是两行,这后结尾一节变成了一行,浓缩成集万钧之力的这一句:一样的长安乱

长安乱乃安史之乱。但与今日之乱,却是有些不同:前者为人祸,我们今天遇到的新冠疫情是人祸吗?当然终归起来可能还是人祸,现代社会的发展改变了大自然的生态,还是人在起决定作用,也可是是人的行为带来的副产品,但不管怎么说都是一种“乱”,其对国家与群体的伤害是一样的,造成的后果也大致是一样的。也许前者更多的是人为的成份,后者有不可预见的人的因素在催发。

本诗全是短句,哨兵着朴刀与我们肉搏,与世界肉搏,着着见血;数词也多次出现,体现催促、赶赴、命悬一线、危机四伏等。感觉凛冬将至,全身发冷,大家挺直脊梁,保持警觉,准备承接大难,共赴生死,哀民众之多死,哀国家之大难,其古意、古境盎然,其追望历史,叩问先贤,请记住今日今世之难,解万千民生于倒悬。其拳拳之心,锥心之痛,慷国之慨,足以证明哨兵作为一个大诗人的视野和襟怀。

在哨兵的笔下,我们都成了历史的老者,面对今日之乱今日之难,让我们对着遥远的故国古都——长安,下跪吧!

也许在双膝着地的一刻,我们才真正感受到了祖国之殇与亲人之痛。

 

                   2021,6.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