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也:聚焦“假课文”——开辟鸿蒙的谬误有剧毒!

(2017-03-20 22:05:33)
标签:

杂谈

​​

贾也:聚焦“假课文”

近日,一篇名为《校长怒了!还有多少假课文在侮辱孩子的智商?》的帖子在网上广泛流传,于是一篇大家都来罗列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具体错误,并被引发大量家长关注及其众网友吐槽。有人问我怎么看?作为一位恰好处于陪读阶段的家长,只能发表一些个人看法,以下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一、“假课文”里的真与假

关于小学课本的问题最近频繁出现,说明人民大众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了,开始有些自命不凡地“傲娇”起来,认为自己的知识或者社会地位可以对小学教育指指点点了。

教科书仅限于语文课本,那么多人读,那么多双眼睛盯着,错误其实是非常少的,但总是有些破绽可寻的,找到一些槽点,比如骗人的那些典故,有人作了以下概括:比萨妖塔伽利略,落樱神斧华盛顿,画蛋煞笔达芬奇,聚光魔镜爱迪生,至死不休白求恩,闪电蓄能富兰克林……

众所周知,开辟鸿蒙的谬误是种毒药,毕竟是一种源头污染。国家教材编撰的部门完全可以采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开放式心态的,或修订或替换,但他们俨然在一副砖家的姿势示人,“哎呀,语文不是历史啊,切莫将语文当成历史误导学生,编写教材是从文学性或教育性角度去考虑其价值的!”言而总之,总而言之,就是你们给我闭嘴,“文学是容许虚构的!”

如此一本正经、冠冕堂皇地扯蛋,也只有表示一个大写的“服”字了,只能说是“屁股决定脑袋”啊。所以,一些明显存在瑕疵的语文课依然招摇过市,才会引来大家一波又一波的狂欢。

对于一个正处于陪读阶段的家长而言,面对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常识性错误,我是感同身受的,但在以分数见高下的现行教育体制之下,作为家长又是无法抗拒的。

我碰到这些教材,基本上会抱着“呵呵”一笑了之的态度,然后告诫我女儿“尽信书,不如无书”,最重要的是要培养独立的认知和判断能力,目前阶段你只要学习跟上就行,但很有必要多看些课外书,以弥补残缺的知识,做到知识的营养均衡,这才能更好地防止脑残。所幸,小女看课外书很刻苦的,也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觉得语文课本只不过是认认字、识识词、记记句、背背文等四大功能罢了,无非就是去掌握一种阅读和写作的方法,从而通往阅读世界之路。

就像我女儿,她现在的世界就是儿童的世界,各种探索发现,各种童话故事……我书架早已放不下我买来的书了,当然这是我的世界,而且只不过是我所想要了解的世界,至于她要不要去探索发现我的书架,全凭她的个人的兴趣爱好了,我从不强求的。但是,她已经开始自我探索了,已经看了好几套小说类的儿童读物了。

既然教材编撰部门不能采取开放式心态,不如家长用一种开放式的心态来面对。

风物当宜放眼量,孩子们的心理年龄局限了课文的内容,教材并不是完完全全真实的,确实需要一些虚构,添入一些童话色彩的。就像《增广贤文》中一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马无欺母之心”,同样也是经不起我们去认真推敲的,但我倒觉得很必要存在的。我们根本没必要给孩子们大讲家国天下的,这些话题太沉重,还未到他们去理解的时间阶段。难道你要给小学生们大讲“从半岛局势看大国博弈”、“美元再加息下的中国楼市变数”还有“浅析中国目前城管生存状况”?当今社会上发生的事,大多过于复杂而残酷,连我们这些成人都如堕五里雾中,根本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更何况我们这些孩子!

事实上,我是赞成适当虚构一些故事的,当然虚构也要自圆其说的,达成一种逻辑自洽性,甚至与普遍事实吻合,不能破绽百出,要不然就是一部典型的失败的作品。就像《海底两万里》、《金银岛》、《骑鹅旅行记》等,乃至中国的《西游记》等,大家都知道是纯属虚构的,但这些作品恰恰打开孩子们的想象空间。

“假课文”是载不动“真道理”的,这一点确实需要去伪存真的。对于教材中出现的一些错误,也并非需要我们成人去告诉孩子们,而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的。我就非常喜欢我女儿自己找出书本中的错误,无论是低级还是高级错误,就像她指出我的错误一般,我都是喜闻乐见的,因为谁都无法确保自己永远错误,更重要的是,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只有不断地发现自己以前的学的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才会培养起怀疑的精神的追求真知的意识。

当然,这一切都是无奈的应对之举,毕竟开辟鸿蒙的谬误是有剧毒的。

其实,我们学校的教科书的问题并非集中在语文课本上,关键还在思政和历史课本上。只不过,谈这个问题更不好操作罢了,蕴含着极大的风险,试问哪个网红校长妄议上一言半句的?只要一言不合,就分分钟拿下校长不说,而且连教师资格也要剥夺的。

因此,所谓的“315打假,打到语文课上去了,校长怒了,还有多少假课文在侮辱孩子的智商?”只不过是这位网红校长的自我炒作罢了,或者说教育圈里的一次小小的狂欢。

看看我们的思政和历史教育,从小就是让孩子们接受思想灌输和仇恨教育的。想想孩子都这么小啊,我们国家就下了狠心地灌输这些教育。作为过来人都深刻体会的,诸如凡是农民起义因立场正确无不是歌功颂德,根本无视其社会破坏性;诸如人多力量大,根本无视乌合之众干出来无底线的事迹……外加各种主旋律影视给我们灌输就是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像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等;宣扬的是美帝主义的险恶阴谋,压根就见不得我们好,亡我之心永不死等等。当然,其间也不乏日本帝国主义的血海深仇的历史,现在这个比较火的,脑残的抗日神剧经久不衰,其实正是最好的明证。

在这种灌输教育之下,孩子们认识世界,就充满标签化的,看问题“非黑即白,人多占理”,做事情“惰于思考,勤于从众”。最可怕的是,还是形成一种“被害妄想症”的民族心理,搞得整个世界跟我们作对似的,除中国人之外人人都是坏蛋。就像我在青少年时,就一见国民党、美国或日本这几个字,一下子就有应激反应了,一身的凛然正义,咬牙切齿地恨不能马上打过去。直到考上大学后,开始进入“放养”状态,对一些知识开始艰苦的DIY,如饥似渴,才慢慢地扭转过来,发现一个浩瀚的世界,并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面对这个世界包括自己的局限性。

个人经验认为,每个热衷于求真知的人,大致会经历以下六个阶段的:

一是教科书中的知识是权威说法,标准答案,不容置疑,奉为圭臬;二是在道听途说中,听到不一样的声音,开始质疑教科书中的说法;三是经过大量的“三无”网文(只不过是原先写地摊文学的人学会上网罢了)脑补,便以为拿到了秘笈掌握了真理,开始对教科书进行了鄙视了;四是被真正的行家教育后,明白网文的危害性和操蛋性,其实更不靠谱,只不是个人臆断罢了;五是开始认真研究那些真正意义上的正史,慢慢去除感情色彩,注重史实研究了,直接查找史料了;六是重头浏览教科书,发现教科书上的东西尽管不完整,但绝非伪史。最终你会发现我们的教科书,确实是具有“欺骗性”的,但非全部杜撰,无非就是引用完全正确的资料,诱导你得出他们想要结果罢了。

这个认知的过程,用一句比较有名的话来概括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一般人而言,很多人只会经历前三个阶段,在第四阶段中无疑被卡住了,他总会想出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这样的人热心的并不是历史,而是八卦!这正是我们看到了,很多朋友圈里热转的文章,只不过是各种八卦而已,根本就不是什么真知灼见。

有一天,我同事神经兮兮地走到我跟前,如同有了发现新大陆般的独家发现一般,郑重其事地向我推荐起“正能侯”周童鞋的文章。我仔细打量了他一番,心里想着这人的口味真是不一般,对他有了重新认识,便直言不讳道:“哎呀,你到底有没有读过大学啊?你高中政治、历史有没有好好学过?周童鞋只不过复制粘贴了一下,再作一些情绪化处理罢了!看来你真的要到大学回炉一下了,你不知道正能侯周童鞋吗?”

他似乎明白了我对他和他偶像周童鞋的鄙夷不屑,心中估计早就有一万匹神马跑过,声色俱厉地回应道:“这个不需要你来告诉我,难道我自己不能百度吗?”

好吧,你去百度吧!我只能一笑了之,因为他百度的答案,可能会让他更加喜欢正能侯周童鞋的,甚至会持续地定期给周童鞋交智商税的。面对这样的身边的人,我只能告诉我自己,对于这种需要交智商税的人,我还保持一点距离为妙!

我觉得,现在我们社会缺乏常识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不是我们孩子的问题,而是我们整个社会的问题。一个人接受教育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他的家庭,而不是学校教育,一个人是否具备宽容的内心与文明的举止更是体现了一个家庭对子女的教育的是否成功。所以,我们作为家长能够做到的只是自己,武装自己的头脑并让自己变得有钱,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自己的孩子。

个人微信号:jiaye6108

公众微信号:meiriguanjian(观鉴)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