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ww2/large/49a9e196gw1f1ok6b2hrqj20c208cq3a.jpg
导语:莫言建议中小学实行10年一贯制
“我没上过中学,也不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便有很多亲友在中小学任教,也亲眼见证了自己孩子从小学到中学的艰苦而漫长的学习过程,因此对中学的学制问题一直比较关注。”莫言建议,中小学制应由12年改为10年,实行10年一贯制教育,此外,莫言还建议,取消小“小升初”和“初升高”两次统考勤,让学生坐上“直通车”,在连读制学校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
有读者前来问我如何看待?不妨表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一、“9 3阶段制”和“10年一贯制”
莫言的想法是好的,加上名人效应,热捧是必然的,无不称赞莫言说出了“民众的心”声,大家纷纷“墙裂”支持,甚至认为这个提案如果通过的话,就应该把莫言当作中华民族“21世纪第一伟人”了,可见,已经捧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有网友问我如何看待?我却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缄默。
在我印象中,莫言先生是挺不错的人,前年来杭州时,跟我们谈了个“莫言文化村”的项目。他女儿是他的经纪人,原因据他说是“贴心小棉袄”,给他办事比较贴心,什么事只跟他女儿谈即可,闻之切切。于我内心深处,本应“为尊者讳”的,但现在他“越界”来谈中国教育问题,未免过于天真,脱离实际。
其实,中国的教育问题并非是学制的问题,在10年一贯制和“6 3 3”阶段制之间,我更倾向于后者!当然执这种观点,并非是我思想保守的问题,而是根据现实情况。
目前,大学教育前的“6 3 3”学制,安排合不合理?笔者认为是合情合理的,也符合国际惯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中小学学制大致都是12至13年之间,比如美国,小学(ElementarySchool)5-6年,初中(Junior School)2-3年,高中(High School)3-4年,小学加中学总计12年。
回到中国目前“6 3 3”学制,其中“6 3”正是大家熟知的9年制义务教育,在这个阶段基本完成科普性知识的学习,确保进入社会不是一个文盲,这就是各个国家进行兜底,是强制性的义务教育。
目前的“6 3 3”学制(其实,是就是“9 3”阶段学制)的前身是文革时期的“5 3 2”学制,当然当时并非10年“一贯制”,也是“阶段制”的。正因为如此,莫言提出这个提案被人骂作“文革遗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当初教育改革将小学5年制拉伸至6年制,其愿景也比较好:一则要加强素质教育,二则要减轻学生负担。
但问题是变成6年之后,并未减轻学生的负担。原因何在?素质教育产生了负作用,家长们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拼命地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很多小孩子自牙牙学语始,就进入马不停蹄的学习模式,孩子们并没有得到相应“玩”的权利,大大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
但不管好坏,至少中国的小学生确实比较努力。无可否认的是,现在“9年制义务教育”确实比起当初我们这代(70后、80后)学到知识到多得多,但是大家都已经这么个状况,个个都懂得很多,心智成熟大大提前,当然这要排除了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孩子(他们现在面临的教育机会还不如我们那一代人公平,已经出现“寒门难出贵子”了。)。
以笔者举例,目前我女儿一年级的水平,已大大高于我当时三四年级的学习水平,特别是英语水平基本上达到我初一水平了,原因是不仅有个教职专英语的母亲,而且还请一个外籍老师作家教,须知我是在初中才接受英语教育的。
讲完“9年制义务教育”之后,再来讲讲下面临的“3年”,即高中教育阶段,毕竟有些人确实无意于学习的,所以国家允许出现两种分流:一部分学习不在行的学生,转入职高或技校,让他们早日进入社会;另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则进入高中,得到更高等的教育。
其实,高中阶段才算得上真正的应试教育,属于定量化教育,每个学生目标都很明确:报考怎么样的大学,学习怎么样的专业。
但不得不承认,这种分流无疑是科学可行的,有些孩子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这不,笔者所在城市,不断爆出有非重点高中的学生逃学的新闻,他们说,反正考不上大学,不如早点混社会。
二、“10年一贯制”有剧毒
按我所闻所识,关于“10年一贯制”的几个常识必须澄清一番:
其一,“10年一贯制”并非新鲜事物。文革期间因“革命的需要”,认为学制“越短越好,越乱越好”,将中小学“9 3”学制压缩到了“5 4”学制,而大多数城市推出的是“5 3 2”学制,即“10年一贯制”的,正因为如此,有人批评莫言是“文革遗孽”。
其二,“10年一贯制”并非莫言首倡。有个人一直在呼吁,那就是国家督学罗崇敏。笔者为何如此清楚?原因是我曾帮助天涯社区做了一期关于他的教育访谈。他认为现代社会物质条件好、信息化程度高,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心智成熟都更早,现行的基础教育12年学制过长,学生学了一些重复无用的知识,早在2011年就提出了“10年一贯制”,但并未引起社会广泛的热议。
其三,“10年一贯制”学校并非没有。比如上海实验小学一直就是这种模式。很多城市——包括笔者所在城市——正在尝试这种“一贯制”的模式,先是“小学升初中”是直升的,而是初中升高中,也是优先考虑生源。关于这类学校不少是民办的,或者挂着“实验学校”的名头,基本上“择校费”都要吓得普通老百姓望洋兴叹的,谁能够读到,这个大家懂。
正因为如此,零星实践尚可,搞小众尚可,反正有钱有权一直都任性,但是广泛推广难免会出现一系列负面影响,不妨由笔者一一罗列出来:
一是导致教育更大的不公平。
有人说:“我小学毕业后,为了努力改善学习环境而参加初考;初中毕业后,为了努力改善学习环境而参加中考;高中毕业后,为了努力改善学习环境而参加高考,这是人生或者说学习生涯经历的‘三大考’!”应该说,这是古代“孟母三迁”的现代版演绎,而是通过个人的智力和努力,实现学校的“三迁”。为什么大家都热衷于“择校”,原因很简单,就是教育资源分配极不平衡。
一旦取消了初考和中考两个考试制度,实则是会带来社会更大的不公平。有关系的人,可以托关系进到一个好的学校;而没关系的普通百姓,也只能就近了,只能听天由命,从根本上失去了选择权。原本孩子们报考重点高中,“千人冲独木桥”也罢,毕竟还是留了个口子给出身寒门的学生,这无疑是一个脱颖而出的“跳板”,靠自己的智力和努力,争取到一个接受更好的教育名额,而“10年一贯制”无疑要将这个口子给堵死。
千万别说“学校都一个样,关键在于自身”诸如此的话。好的师资,好的同学,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是绝不能忽略的,要不然“孟母三迁”在中国会如此深入人心?
二是导致中国教育业整体衰退。
欧美国家实施了多年12至13年的中小学学制,他们的孩子是更早发育,但并未想着缩减学制,而我们中国却时时想“与时俱进”,总有人提出压缩再压缩。
好吧,那就试行“10年一贯制”,这必然涉及到教育资源的整合的问题。而目前我国教育最受人诟病正是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好的学校和差的学校,工资和硬件设施就差的太远了,这个政策一旦搞“一刀切”,推而广之,想必最终的结果就是:强强联合,弱弱捆绑,即“好了一两所,坏了一大片”。一两所好学校形成巨大的“虹吸效应”,吸走好的教师和好的生源,而弱的那是“一大片”呈塌陷的局面。
这样一来,这“一大片”的普通的“10年一贯制”学校,不仅学生的竞争意识下降,而且教师的竞争意识也下降,毕竟取消了初考、中考两次筛选考试,很多人就可以跟着混就得了,学生在混,老师也在混,混足10年就可以高中毕业。当然,对于家长而言,压力是减轻了不少,但是造成中国教育业整体衰退是必然的趋势。
特别是在整体衰退的大趋势之下,使得那些社会办学的学校就会脱颖而出,所谓“弱者更弱,强者更强”是自然界的规律,同样也是适用于教育界,那些名校将“10年一贯制”演变成“10年一贯高考应试制”了,华丽丽地转型为“高考工厂”,典型的高考从娃娃抓起,那才是真正“高考机器”。
三是导致社会择校风更为盛行。
因为是“10年一贯制”,进怎么样的小学,自然成为至关重要的一步:第一步就是“一步走到底”,走到最后一步。对许多家长而言:没有选好小学,更加直接表现出“输在起跑线”的挫败感,未能进入像样的“10年一贯制”学校,就意味着没有给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机会。
“孟母三迁”是什么意思?就是学习环境的选择,这也是中国学区房热捧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在中国教育有两大突出的问题:一是教育资源极不平衡,二是转学非常艰难。正这两大突出问题,导致学区房热炒和天价择校费的诞生。
如果全面实施中小学教育“10年一贯制”的话,也就意味着小学、初中、高中一气呵成,一进入小学,就决定了他将在这个小学里度过10年,如果师资差,那是这个孩子无从改变的,基本排除了个人的智力和努力的因素,铁定要跟差的师资、差的学生作10年的捆绑。
如此一来,那择校风要疯狂到何种地方?如何择校?方法无非有二:一是拼智力,也就是靠自己,如果这样的话,这种智力和努力的PK就延伸到幼儿园了,问题是七周岁的孩子智力能见分晓了吗;二是拼学区,也就是拼爹妈,那就鼓励父母们都要去买好一点的学区房了,那学区房铁定要涨上天的节奏。
四是导致高考3年拉伸到10年。
在高考指挥棒之下,高考从3年拉长到了10年。原来小学和初中的课程基本还属正常,毕竟国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而一到高中,所有课程都是在为高考服务的,大部分学校,高二就开始不停地摸拟高考了,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都取消了,而且进行文理分班。
那么“10年一贯制”的学校,那么如何评价其教育质量?靠素质教育?别逗了!素质教育很多时候也是有钱人玩玩的,玩钢琴几级、绘画几级……最重要的还是高考结果如何。这样一来,导致中国教育会有怎么样的结果?显而易见:学生10年的课程都为高考服务。
一些所谓的“名校”,在竞争压力之下,可能将应试早早地落实了,立场坚定斗志强,目标明确为高考,很有可能这10年都在做考重点大学的事。
结语
中国教育问题,症结之所在并非在于10年或12年的学制问题,而是教育公平的问题和大学教育的迷失。我建议莫言老兄还是专注写小说吧,你拍拍脑袋想想,这个建议非常符合时代要求,但事实上呢,只能让择校提前;只能让高考拉长到10年。
个人微信号:jiaye6108
公众微信号:meriguanjian(观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