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端午:渐渐荒芜的记忆

(2006-06-03 14:18:22)
标签:

美食

粽子

雄黄酒

龙舟

屈原

韩国

分类: 文化点评

端午:渐渐荒芜的记忆

端午仅是粽子节?

 

端午仅仅是吃粽子吗?你知道什么是“五黄”,什么是“五毒”吗?你能了解她的多少?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童谣对于曾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我,耳熟能详,甚至能哼起来。可是,当我来到水泥森林城市——杭州时,再也没有过端午节,轻易的将它从心间抹去。

今天,5岁的外甥女问,“舅舅,端午节是什么?”

“端午节啊,就是吃粽子,粽子好吃,最好吃的是老家嘉兴的五芳斋粽子。”

敷衍掉了这个小毛孩的问题后,我的内心却不大轻松。深刻的意识到:我们这一代人正在“谋杀传统”。

想想,我们的传统节日不是不多,但是这些节日,不是给我们谋杀掉了,就是“阉割”了,传统的四大节日好像就是对付嘴巴的:春节铁定了是吃,走亲访友,吃了东家再吃西家;元宵吃汤团;端午是吃粽子;中秋是吃月饼。至于节日的文化传统,就如碰到我外甥女的问题,回答起来便是很茫然。相反,我们这些人对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是什么是什么,回答起来头头是道。

为了告诉外甥女这个节日,今天晚上我试图还原出我儿时的端午印象(又一次犯了口水)。其实在我儿时,端午还真的丰富而有意义的:

孩子节:端午在我的记忆中,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一天,因为这一天我们可以身穿五毒衣,脚蹬虎头鞋,腰佩香囊。这些东西现在很少有孩子穿戴了。五毒衣——黄色布料上绣满“五毒”(蜈蚣、蛇、蝎、壁虎、蟾蜍)图案的衣服。虎头鞋——鞋身就是一只布老虎,鞋头一只可爱的花老虎脸;香囊当时做的很卡通,也很具民族特色,红黄相间,从里面散发出浓浓的艾香味。那时,我们一到端午,穿上这身行当,别提有多开心了。不仅如此,大人们在这一天还会拉着你,在你额上用雄黄酒划上一个“王”字。这可是有寓意的,一借雄黄祛毒,二借猛虎(民间头上涂“王”代表老虎)镇邪,保佑你这个娃子,一生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所以,这一天也可叫“孩子节”。

卫生节:端午节这一天,在乡村家家户户搞卫生,清理门户,洒扫庭院,门口挂上菖蒲、艾草(这两种植物都能驱蚊虫,净化空气),然后再用雄黄酒洒到角角落落,这样可以在入夏时创造一个卫生的环境,这已经形成了传统,传承了几千年。因此可以说,端午是中国传统的“卫生节”。

美食节:至于美食,当然首推粽子啦,五芳斋专业做粽子,品种多味道好,在河坊街已经开了一家。除了粽子,还有“五黄”——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都是美味佳肴。所以,端午也是一个传统的“美食节”。

养生节:说到中国的养生之道,是十分考究的。端午这一天,各个地方都有喝杀菌防病的雄黄酒,在我老家桐乡东北面的嘉善县还有一种习俗吃熏制的蟾蜍——蟾蜍清凉解毒,雄黄也可以排除体内的毒素,对身体大有益处。所以,端午也是一个传统的“养生节”。

龙舟节:端午给人直接的印象除了粽子这个直观的印象,就是赛龙舟这个场面印象了。谈到赛龙舟,大家都知道是为了纪念屈原。据我曾祖母说,端午节在屈原之前就有了,是纪念龙的精神。赛龙舟是中华民族拼搏精神的体现。屈原选择五月五的日子跳汨罗江是别有用意的。当时的楚王毫无励精图治的想法,屈原选择这一天是想告诉人们不应忘记拼搏精神。屈原的一死,即成就了赛龙舟的实际意义,也成就了后人对诗人的怀念。所以,这一天也是“龙的精神的节日”。

水节:端午节跟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儿时江南水乡,饮用水就是河中水。在端午节的前一天,父亲会从河里打水,将水缸里的水打满。原因也很简单,端午节那天有赛龙舟活动、村民会往河里抛粽子,河水自然会搅混。所以,民间有一个专用名词“五月四水”。还有,这个赛龙舟本身就是一个亲水活动,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现在我回到桐乡乌镇边这个经典的江南水乡,看到河里的水已经根本不能饮用,甚至连洗个脚都不行。“鱼戏莲叶中”的江南诗韵只存在人们的记忆中了。水是一个人类居住环境的灵魂,想到这些,想到“五月四水”,不由的为水的问题而担忧。怀念那时的水环境,所以我觉得端午是个“水节”。

……

端午,儿时的端午就这样匆匆的在我脑际扫过,虽是匆匆却发现了那么多,它传承着我们这个民族的印记:比如龙的精神(赛龙舟);比如爱情故事(白蛇传中也端午的出现,喝雄黄酒显真身,正因这一天,许仙白蛇故事走向悲剧);还有对先烈的缅怀,端午节也是世人纪念安息在西湖边的秋瑾的日子……可惜,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压力下,我们并没有在意这个特殊的日子,而过多关心的却是这些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而且认认真真的当节日来过,不过这样的节日觉得落伍,跟不上潮流。

我想,对大多数人而言,“五月四水”这个名词已经无法理解了。甚至想得更离谱一些,若不是去年韩国申请“端午”为世界遗产,我们至今还不会意识“吃粽子的端午”原来有这么多文化内涵。说不定,再过几十年就可以在中国消失。

感慨之余,我想到了下面两个故事,不妨说给大家听听:

1、前些年,山东曲阜孔庙恢复祭孔活动,可是由于“文·革”期间,有关孔子“六艺”的一切礼乐仪式全在“破·四·旧”中被消灭了,当时再也找不到一个能主持“六艺”盛典的司仪,不得已从韩国请了一个来。可笑可悲,也该让韩国成功申请“端午”这个世界遗产。

2、有一个高中老师在端午节前问学生“端午是纪念屈原,那么屈原是什么人?”很多学生一片茫然。有一些了解的学生却如下啼笑皆非的回答:答案一屈原是个歌手,他唱过《离骚》的;答案二屈原是个厨师,他发明了好吃的粽子;答案三屈原是个医生,大家都管叫他大夫。无语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