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笔)冉阿让

(2025-08-24 11:50:21)
标签:

雨果

悲惨世界

主人公冉阿让

心灵的叹息

分类: 文辛随笔

        (随笔)冉阿让

         刘福新

法国大作家雨果逝世于1885522日。对于这样一位举世闻名的大作家,不必多作介绍,因为搞文学人(不包括文坛混混),谁不知道雨果?

雨果创作了《悲惨世界》,震撼着全世界读书人的心灵,令人万分惊叹雨果探索心灵世界的高超艺术。

雨果创作的《悲惨世界》,主人公就是我题目中的“冉阿让”,对于这个名字,纵然我再老,大脑再迟钝,也忘不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1962),我利用两个月“助学金”(二等助学金1元)从昌乐新华书店购得了《悲惨世界》,那时候的书籍基本上1元多一点儿,但搬家时不知被哪位学生“借”走了?借走就借走吧,说不定现在已经成为文学大家,那我的感受还是欣慰的。

插了个小段——现在书归正传:

雨果曾经把冉阿让的故事写成小说后定名为《困穷》,后又改名为《惨境》,再后又改名《下贱的人们》。而我国第一位翻译此书的苏曼殊却将此书译名为《悲惨世界》,可见我国的苏曼殊大师一定在翻译的时候把自己的心灵感受一起渗入书名里去了。

小说主人公冉阿让和芳汀母女的命运比别的穷困者更悲惨,当然,我们读小说不能仅仅着眼于小说里人物的命运,而是应该和塑造小说人物的作家进行心灵上的交流。我每一次捧起《悲惨世界》,深深打动我的,不止是冉阿让和芳汀母女的命运,更打动我的是大作家雨果的“博爱主义”。可以毫不掩饰地说,本人自少年到老年阅历中的博爱与雨果大师的博爱主义是一脉相承的。

对于一个相信上帝的法国大文豪,我们不能希望他有着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但他的正义感,他的博爱心,是深受各国读者的敬佩和崇敬的。

雨果有一首诗写道: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雨果用他的心灵写作,雨果的作品就是他的心灵叹息,“一颗心灵的叹息,能比一城的喧嚷道出更多的东西。”

问一声这篇文章的读者,有谁读过我的第一部散文集《月下小品》呀?我有一篇散文《都市心灵》谁看过呀?

下载此文后边的部分吧——

1855522日,法兰西民族的伟大儿子——雨果,去世了。

他是一位诗人,却享受了许多政治家不能享受的殊荣:法国政府为他举行国葬,他的灵柩设在凯旋门下让人民瞻仰,然后送往先贤祠。巴黎全城为他守灵。

太阳骤然失去了光辉,塞纳河扬波呜咽。巴黎城所有的教堂都在祈祷,连雕像和街灯都蒙上了黑纱。12位青年诗人组成的仪仗队在凯旋门下为他的遗体守夜。成千上万的人放声朗诵他不朽的篇章……

雨果一生为穷人写作,他称有穷人的世界为悲惨世界。他的遗嘱很特别,坚持用穷人的灵车把他的尸体送往墓地。

送葬那天,巴黎万人空巷,200万人默默跟随在一辆穷人的简陋的灵车后面,目送着一个伟大的灵魂长眠在他最终的安息地——巴黎。

记住1855522日这一天吧。

一个民族把给予君主的荣誉,授予一位诗人。在人类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

写到这里,我要说,巴黎城是明智的,法国人是明智的,这个举动赢得了全世界的瞩目。

    当提到某个城市的时候,我们总会问:有没有值得看的史迹?有没有风景胜地?有没有出过著名的人?

城市里有很多幢大厦,有很多的工厂,有很多的店铺,有很多公园,当然还有拥挤的人。可那只能算是外表的。

辉煌,只能算作为生计而存在的城市罢了;但一位不朽的人物可以让城市不朽,因为这不朽的人物是城市的心灵。

     我写《都市心灵》这一篇散文的日子,正是2000522日,是雨果逝世一百一十五周年。网络可查。

   2025824日上午完稿,并发于本人新浪博客


(随笔)冉阿让
               译本(悲惨世界),本人少年时代购买的书与这个版面差不多。
(随笔)冉阿让
                 法国文学巨匠雨果
(随笔)冉阿让
                   小说主人公:冉阿让

(随笔)冉阿让
                     书中人物:芳汀
(随笔)冉阿让
                    芳汀的女儿珂赛特
(随笔)冉阿让

(随笔)冉阿让
                    书中的人物沙威,一生中追捕冉阿让的警察
(随笔)冉阿让

(随笔)冉阿让
                   革命青青马吕斯

(随笔)冉阿让
          我的一篇散文《都市心灵》
(随笔)冉阿让
     我的2002年出版的第一部散文集《月下小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